赵德丽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6)
护理措施干预对我院43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和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赵德丽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和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及胃肠道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疼痛症状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护理后的胃肠道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给予护理干预可缓解其疼痛症状及胃肠道反应,具有较好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护理干预;肝癌介入;疼痛;胃肠道反应
肝癌在临床上常选用介入治疗,通过对患者肝动脉灌注一定剂量的化疗药物及血管栓塞,可有效阻断其肝区肿瘤供血,进而促使肿瘤发生严重缺血和缺氧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然而,有研究显示,实施介入治疗的患者由于药物及应激反应的刺激,较易产生疼痛和胃肠道反应。为此,我们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和胃肠道反应进行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86例,均经血甲胎蛋白、B超、CT、MRI或病理穿刺检查明确诊断为肝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34~70岁。对照组男31例,女12例,年龄31~69岁。两组患者均行肝动脉栓塞化疗。两组在性别和年龄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经术前准备,肝功能、凝血四项、血常规、心电图等各项指标,两组患者于入院后3~5d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术,经右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造影后超选导丝引导导管超选择至肝固有动脉或肿瘤供血动脉,肌内注射哌替啶50mg,并导管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昂丹司琼 8mg后,缓慢栓入5~20ml碘化油,再灌注顺铂60mg、氟尿嘧啶1.0g,表柔比星20mg后拔管。符合手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用药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等。实施介入治疗之前告知其相应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在手术中积极通过深呼吸方式缓解疼痛,若疼痛加剧且无法耐受,应予以一定量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予以如下的护理措施:
1.2.1 治疗前护理 护理人员需同患者进行心理交流,掌握患者心理活动状态,对于出现的紧张、焦虑以及恐惧等作出详细分析,并找出其原因。加强护患间的沟通,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并耐心为其讲解有关疾病以及治疗方案等医学知识,尽量帮助其减轻心理负担。并提前对患者心理承受度和疼痛忍耐度等作出整体初步评估,作为后期护理工作的参考。
1.2.2 治疗中护理 自治疗开始时起,通过和患者进行交谈来转移其注意力,不断通过鼓励话语增强其信心。定时指导其进行全身放松训练,例如规律性深呼吸训练、面部及上肢部位肌肉进行无移位式收缩、放松训练等[2]。时刻关注患者疼痛状况,出现疼痛加剧现象,可给予心理支撑,降低恐惧感。对于有疼痛症状者,予以非鸦片类的镇痛药,例如解痉止痛的阿托品、地西泮等。若疼痛程度加大,则可给予可待因或吗啡类药物止痛。对于有恶心呕吐者,视情况肌注胃复安或枢复宁。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给予止血药物。对于便秘者则可给予10ml的乳果糖口服液行通便治疗,每天2次,待排便通畅之后即可停用。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及便秘等胃肠道反应情况。
1.4 评分标准 疼痛症状评分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语言评价量表(VDS)标准进行判定。其中VAS评分和VDS评分均为0-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症状越明显。
2.1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疼痛症状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分
2.2 两组胃肠道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胃肠道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胃肠道反应情况比较
肝癌的介入治疗己成为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症状不同程度缓解,生存期获得延长[3]。肝癌介入治疗操作主要在患者血管中实施,极易导致患者疼痛,术后也亦产生胃肠道反应,使肝癌患者更加痛苦。有学者研究显示称,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肝癌患者有效缓解疼痛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症状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肝癌介入治疗过程中由于化疗药物的应用和肝癌介入术后肿瘤组织的坏死,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反应,本研究中观察组经护理后的的胃肠道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减少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治疗时依照预定的护理方案进行个性化的干预,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评分和胃肠道反应。由于介入治疗时常使用较多的化学药物及造影剂,易引发恶心、呕吐等症状,而此类症状的程度差异较大。呕吐时,患者除会感受到痛苦外,对进食亦会造成影响,加重了和疾病相关的各类分解代谢和脱水,以及机体电解质紊乱等,还可增加化疗药物肾毒性。在便秘并发症方面,可能由于患者肝区疼痛和焦虑紧张导致,实施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便秘症状,主要可通过对患者予以饮食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胃肠道的环境,减少其心理压力.综上所述,对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疼痛症状及胃肠道反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文飞,王敏志,张巧俏,等.术前心理健康教育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5):468-469.
[2]郭丽萍,程光荣.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2):514-515.
[3]乔翠石,工海龙,兰桂石,等.行为动力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心理行为矛盾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172-174.
[4]李云香,赵世峰.68例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控制和临终关怀护理[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0(3):394-395.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3.017
2095—9559(2017)03—3069—02
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