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宙 黄 春
百姓说史
“大跃进”中的“清醒剂”
■吴文宙 黄 春
事隔56年了,我已是耄耋之年(85周岁),多少往事回忆不起来,或者模糊不清,但是,忆起1959年3月25日至6月24日跟随邵式平省长到南昌县蒋巷公社旱上大队蹲点调查的情景,却犹如昨天,历历在目。
1959年3月,邵省长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第二次郑州会议回南昌以后,提议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定坤带几个干部组成工作组,跟随他一道到蒋巷公社蹲点调查。经省委常委会研究批准,省委宣部派出由宣传处孙恒吉、胡兆康两位科长组成工作组,我当时是省委理论刊物《跃进》杂志编辑部负责人之一,指定我经常去蹲点采访。
我记得,那是1959年3月25日,邵式平省长的秘书通知李定坤带领孙恒吉、胡兆康和我一道到邵省长家中,邵省长风趣地对我们说:“你们都是秀才,我给你们尚方宝剑——毛主席的指示。在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毛主席重申价值法则是社会主义时期不能违反的经济法则,指出,‘共产风’的实质是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能搞穷队富队、穷村富村拉平的方法,这是掠夺,是打抢嘛。中央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制定了整顿和建设人民公社的方针,就是要从调整公社内部的所有制入手,进一步解决公社化运动带来的国家同农民的关系等大问题。”邵式平省长一再强调:“毛主席的指示,是‘大跃进’中的‘清醒剂’嘛!”
后来,省委决定,由李定坤和孙恒吉、胡兆康会同南昌县委书记王桂林亲自带领工作组进驻蒋巷公社,深入调查。他们在调查中发现“共产风”“浮夸风”和强迫命令、脱离群众等问题相当严重。李定坤、王桂林如实向邵省长作了汇报。邵省长自己也曾到蒋巷公社同省、县工作组一道,再次就此作深入调查,并具体部署整顿干部作风,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第二次郑州会议精神。邵省长进一步提出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充分调动社员生产积极性的要求,并决定以旱上大队为试点中的重点。他指示李定坤和孙恒吉、胡兆康与旱上大队党支部书记胡长弟(音)(以后曾任南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巷公社党委书记公长水一道,在旱上大队进行调查研究。
当时,邵省长定了一条规则:不在公社、大队吃饭,自己解决,不打扰社、队和社员群众。1959年6月初,李定坤通知我和他一道去旱上大队蹲点采访。记得是6月6日,省公安厅派了一艘游艇,准备送我们到旱上大队江边。邵省长和他的夫人胡德兰同志已在艇上,我们上艇后,邵省长连声说:“欢迎,欢迎!”
不久,南昌县委书记王桂林、蒋巷公社书记公长水,以及公社其他干部,先后上了艇,邵省长招呼大家在艇上开会。主要是研究公社核算单位以什么为基础的问题。同时,讨论公共食堂问题。针对当时不少社队干部以为的“越大越好、越公越好”,“公共食堂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等论调,李定坤作重点分析性的汇报,实事求是反映群众呼声。接着,王桂林、公长水等也作了补充汇报。邵省长边听边记,频频点头。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艇上煮了饺子,都在艇上吃。吃完饺子,到了旱上大队江边,大队书记胡长弟(音)和大队几个干部带路上岸,到公共食堂去。我们走了大队3至4个公共食堂,此时食堂里,群众都正在打饭吃,饭是稀粥,菜是大锅里水煮的青菜。
看到社员群众在打饭,一人一勺稀粥、一勺水煮青菜,就这样吃。我们问社员:“吃得怎么样,吃得饱吗?”当时没人敢说话。我们再三说:“照实际的讲,没关系。”这时,才有有几个年龄大的老妈妈说几句:“公共食堂怎么合我们口味呢?家里有老的有小的,还有要下田做事的,吃的不耐饱呀!”
当时,我看到胡长弟(音)的表情好尴尬,左右为难,想让社员说吧,又怕社员乱说。我们几个人马上去安慰他说,不要紧。
邵省长露出和蔼的笑容,他向社员们招招手:“我们都是江西老表,自己人嘛,大家不要担心,吃得好不好?好就好,不好就不好,有什么就说什么。”气氛一下轻松了许多,社员们七嘴八舌说:“没有人愿意来吃公共食堂,公社、大队说是上面规定的,没有办法啦。”
1959年6月15日,省政府办公厅通知李定坤、孙恒吉、胡兆康和我去邵省长家。邵省长在书房里等我们,招呼我们坐下后,他语重心长地说:“定坤同志,还有你们三位同志,来讨论一下蒋巷公社旱上大队的情况。那天,我是走马观花,花也没观好。你们在那里蹲了那么久,应该比我更了解实情。我根据各方面情况综合考虑,觉得公共食堂是不能办的,不符合我们省情和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对农业生产力不是促进,而是促退。可能不能公开讲,讲了可能要挨板子。如果要提到理论上来讲,我认为公共食堂是反动的。为什么是反动的呢?它妨碍生产力发展,破坏生产力发展,就是反动的。”
邵式平
稍稍停顿,邵省长提高了声音:“公共食堂不解散,粮食问题解决不了,我看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是没办法搞的。”邵省长心情沉重地说:“我们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打天下,就是为了让群众吃稀粥吗?!”
当时,我听了好惊讶:“这样说,同上面的精神不一致呀!”
过了一会儿,李定坤说:“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说好、怎么看好呢?”
邵省长又语重心长地说:“我想了很久,共产党员,特别是老党员,能说假话吗?能不对党对人民负责吗?对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许多同志还不理解啊!”沉默了一会儿,邵省长接着说:“核算单位是大点好还是小点好?看来应该根据公社、大队干部的水平和农村的实际情况。各个自然村的生产水平并不平衡,自然条件也不一样。加上人民公社建立不久,管理经验也不足,我看核算单位宜小不宜大,只能以生产队为基础。”
他在书房内来回走动,边走边说:“不能搞大队为基础,更不能搞公社为基础。否则,就会搞平均主义,就会刮‘共产风’,不是越大越好、越公越好。中央召开的第二次郑州会议,我参加了,就坐在毛主席的对面,我听得清清楚楚。毛主席说,对农民只能搞商品交换,此外,再没有别的方法。要不这样做,就是打抢嘛。毛主席的指示,是‘大跃进’中的‘清醒剂’啊!不从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农业生产力会极大地破坏,会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因此,我考虑,只能以生产队为基础(核算单位)。”
邵省长看着李副部长说:“定坤同志,给你个任务,你们再深入调查,写出两个报告来:一个是公共食堂问题,要明确回答,能办还是不能办;第二个是生产队为基础(核算单位)问题,这个问题也要明确回答,基本核算单位是大好还是小好。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等到三级干部管理有经验了,生产力发展了,有条件的地方再慢慢扩大。”
之后,我参加了两个专题报告的起草、讨论、修改,写出了两个报告的初稿,李定坤交给邵省长。邵省长自己又反复修改了几次才定稿。
1959年6月24日,省委办公厅、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同志通知我上庐山,参与中央八届八中全会秘书处工作。在庐山上遇到邵省长,得知邵省长已将两个调查报告交给了汪东兴。汪东兴建议关于公共食堂问题的报告暂时不要往上递,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报告就递上去了。
但是,邵省长在会议期间,还是把关于公共食堂是“破坏农业生产力”,“是反动的”,“公共食堂不倒,粮食问题解决不了,人民公社巩固不了,社会主义没有希望”的调查报告,交给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往上递了。
8月19日,八届八中全会闭幕。接着,省委在庐山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会议精神。省委办公厅主要领导同志又留我在会议秘书处工作。在会上,一些不明真相的县委书记非议、指责邵省长“右倾”。但是,邵省长坦然面对,他非常淡定,一再微笑着申明:“我是老党员,只能对党讲真话嘛。”
56年来,在经历岁月的风风雨雨中,我时常想起我们敬爱的邵省长,怀念他的音容笑貌。我深深感到,邵省长的所言所行,体现了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的一片赤诚。
(本刊编辑部摘自《当代江西史研究》)
责任编辑/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