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娜
摘要: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会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语言文字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笔者通过科学调查,掌握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语言文字问题,分别从政策与规划、管理和监督、培训和指导、保护和传承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语言文字问题寻求解决之道。
关键词:城镇化;语言文字;对策
城镇化将对整个国家的语言地图、语言生活和语言文字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临新的挑战,作为语言文字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从具体的行动方面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语言文字问题
(一)城市语言生活不和谐的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给城市语言带来了影响。城市中涌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新市民或农民工,城市语言生活在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也变得更为复杂。这些流动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西部流向东部。在人员流动的过程中,便会把农村和西部语言文字存在的问题带到城市和东部来。当人与人之间的说话习惯、说话语气、使用的词汇等存在差异时,难免会出现不理解、误会等现象,由此便会产生矛盾和冲突,甚至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二)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普通话推广普及受阻的问题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样,普通话水平也参差不齐,接受普通话推广普及的能力也相差甚远。一般而言,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年轻的进城务工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普遍较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强,但方言根深蒂固的中老年人的普通话水平则普遍偏低,有些甚至与外地人交流都存在严重的障碍,而这类人在学习普通话时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对普通话的抗拒态度也较为明显,导致普通话推广普及工作严重受阻。
(三)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的消亡问题
方言具有它的功用和价值,它代表的是一方地域文化、一种民族情感,它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联系同一方水土养育下人民感情的纽带。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很多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方言已经逐渐消亡。普通话和方言不是对立关系,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
二、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语言文字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开展语言调查
1.调查各地区、各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城市原住人口普通话使用情况。
2.调查各地区、各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进城务工人员普通话使用情况。
3.调查进城务工人员方言使用情况及其家乡方言使用和变化情况。
4.建立语言数据库。
(二)做好城市语言规划
语言政策是关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語言政策可能激化社会矛盾,也可以调整社会关系,平衡族群关系,解决社会矛盾。科学的城市语言规划是城镇化进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之一。
1.加快推进城市语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树立科学的语言文字规范观,进一步完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如:政府、机关采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发布信息,媒体采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来传播信息,学校采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开展教育,公共服务行业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等。
2.将普通话的推广、普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指导,地方方言的保护、传承等问题纳入城市语言规划之中,提出具体的目标和措施。
3.将语言文字管理、社会监督检查和服务工作的具体目标和措施,纳入城市语言规划之中。
(三)建立健全语言文字管理和监督机制
在推广普及普通话的过程中,公民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
1.完善语言文字法规、制度建设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专门法律,它的实施对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加强国家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现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语言文字法规、制度建设,如:制定《语言文字学习宣传制度》、《语言文字规范运用制度》、《规范语言文字细则》、《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标准》、《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办法》、《语言文字监督监测制度》、《语言文字工作队伍工作职责》、《语言文字工作奖惩制度》等。
将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列入普法宣传教育,网站、宣传栏、电子显示屏中应有相关内容并定期更新。
通过法律化、制度化治理,软硬兼施,提高语言文字的约束力和强制力。通过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促进语言文字事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为构建语言生活和谐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坚持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齐抓共管
进一步明确语言文字工作职责。政府负责语言文字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制定和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有主管语言文字工作的职责。语委负责统筹协调各地语委成员单位、相关机构和社会组织力量,调动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构建四方联动机制,各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要主动协调教育行政部门内部的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切实负起责任,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各项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3.做好事前防预、事中处理、事后矫正
事前做好对公共媒体发布的信息的审查审核,在不良信息发布之前,及时拒绝接收、关闭评论、禁止转发。事中,遇到不良信息或语言文字暴力等不良事件,应及时制止、停止侵害、缩小影响。事后,则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追究刑事、民事或行政责任。
4.坚持监督检查和服务社会并举
加强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监督检查和服务,完善社会语言生活监测平台,建设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督查平台和测查认证系统。endprint
(四)继续大力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是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也是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在城市语言生活中,各行各业的服务用语和工作用语已基本采用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普通话的主体地位已基本确立。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语言趋于多元化、复杂化,在城市中推广和普及普通话还任重道远。因此,必须继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力度,提高普及程度。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3.进一步养成在公共场合和正式场合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等良好习惯,增加城镇居民使用普通话的频率和场合,规范广告用字、指示标牌用字、宣传用品用字等。
4.有序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分类评估。
5.组织多种多样的推普社区活动、文艺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全民学普推普的热潮。
(五)有序开展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指导
进城务工人员从农村流向城市,转变为城市的新市民,他们要想融入到城市的发展和生活中去,迫切需要进行城市语言的培训与指导。
1.根据职业需求,要求某些岗位必须持证上岗。如:教师、窗口性服务行业等。以此推动用人单位、劳动就业服务部门将普通话的推广和宣传活动纳入企业文化中,并以此激发广大员工说普通话的积极性。并邀请专家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普通话的专题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普通话水平。
2.利用信息化手段,为进城务工人员免费提供音频、视频学习网站,构建普通话学习与交流的网络平台,使人人在家都可以自由练习。组建在线语言服务专家团队,利用网络提供在线语言咨询服务。
(六)提高农村的语言文字水平
与其在农村人员进城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培训,还不如从农村语言文字工作抓起,在农村做好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1.提高基础教育教师的语言文字水平
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阵地。各学校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把普通话水平纳入到教师资格认定和职务评聘的条件中。规定教师必须持证上岗,幼师和语文教师必须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其他学科教师须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学校应建立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各学科教学中都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丰富校园语言文化生活
把普及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工作纳入到纳入并渗透到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要求中,通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普通话比赛、演讲赛、主持人大赛等活动,把普通话的推广普及活动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多种形式,营造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七)做好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的保护传承
与普通话相比,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处于弱势地位。在推广普及普通话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汉族同少数民族的语言关系,处理好城市本土语言文化特色与普通话的关系,构建和谐的语言环境。要保护传承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国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在进行城市语言文字规划时,将对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纳入其中,鼓励年轻人在适当的场合使用方言。
2.设立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研究所,由专业人士从事对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的研究,出版地方方言志和民族语言志,加强语言资源库的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网络语言文字资料库,建立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的数字化语音档案。
3.利用宣传媒体宣传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4.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专业,开设方言课,培养一批专门从事方言研究的人员,使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的保护传承后继有人。
5.开设方言讲座、讲堂,引导大众了解地域文化特征,尤其是引导孩子学习方言,保护传承方言。
6.开展多种多样的习俗、民谣、方言文艺活动等,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提高公民保护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的意识,激发公民对本地方言的热情,增加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7.在城市建筑风格上,在地名、街道、建筑物等命名中,充分考虑地方文化特色。
三、结语
城镇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语言文字问题也不容小觑,需要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妥善处理语言生活中出现的新情況,才能促进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保障城镇化的顺利推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