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冬梅+张晓丽
摘要:对于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北方冰雪山水题材创作而言,于志学的大胆尝试与创新对于整个山水画的发展不仅是一股清泉的涌入,也是一次艺术变革与创造,他独创的“冰雪山水”题材与特殊的表现技法不但丰富了传统绘画的表现语言,同时他也正是借助北方冰雪山水题材来宣泄北方人对地域审美的渴望。
关键词:冰雪山水;艺术风格;技法
著名美术理论家张晓凌曾这样评价于志学先生的冰雪山水艺术“在中国当代山水画界,于志学的冰雪山水是独树一帜的。卓然不群的画面,独立特行的语言,孤寂壮美的境界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当代中国画的变革正以新画种、新语言、新境界的方式进行着突破。”于志学通过对传统山水画的学习,加之自己对北方冰雪山水的独爱,在艺术风格和表现语音方面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终于创造出了自己的山水画新风貌,他在艺术上的变革与独创是时代审美特征的新名片,所以张晓凌称于志学在山水画领域是开宗立派式的代表性画家”。
在北方冰雪山水题材创作的艺术风格上于志学突破传统,大胆创新,以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造诣,重新建构了地域性山水画的新风貌。无论是画面构图的改变,还是技法运用的更新或是独特意境的表现,都达到了传统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与碰撞,才使得今天的山水画新风貌在艺术领域里能自成一家,独树一帜的屹立在中国绘画历史中。他的绘画变革是今天中国山水画新风貌的代表。
一、艺术风格的锐变
就中国画传统的山水画面构图而言,所强调的是要在画面中表现出“三远法”的意境,而为了营造雪景的独特意境,创作者往往采用的是传统的留天留地的“留白”處理方法。以大面积的“留白”与画面其他笔墨晕染的景致形成鲜明的黑白对比。在“留白”处通常是不施笔墨色彩的,完全以纸张自然的白度表示雪景的位置关系,这种处理方法虽然在空间处理上遵循着传统的构图原则,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束缚了创作者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而于志学在近40年的时间内,通过不断尝试与探索。他终于实现了从传统“留白”到现代“提白”的突破,就是在传统绘画的黑白对比关系中将“白”进行提取,用这种特殊的技法对冰雪进行表现:即通过比例关系调和明矾水,并在加入少量淡水墨,然后依据冰雪景物的自然进行运笔表现,在重墨的衬托下画面中就会呈现出冰雪洁白透明的质感和层层笔墨渲染的厚积感,这种表现手法既真实生动的描绘出了冰雪的自然特性,又不失对传统笔墨韵味的表现。于于志学创造的新山水画样式,在于他展现出了中国画创作题材与表现形式可以更加多元化的可能性。
二、技法语言的突破
于志学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一直遵循着中国画传统的绘画法则,对于画面布局是十分讲究整体气韵的把握和空间意境的营造,而在对景物真实面貌表现时他又有独特的理解和形式的改变,从不拘泥于传统法则和秩序的框框中跳出来。旨在创造中国画的新风格、新语言。
通过于志学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山水画的构图安排上所表现出来的独创精神和审美意识是具有突破性和指引性的。为了将传统山水画中的虚幻的“留白”进行真实“提白,画白”的刻画。将冰雪“白”的质感和“真”的形象表现出来,他创造出以下新的表现技法:
雪皴法:根据物象自然的特点选用湿笔画法,同时兼并着董源的笔墨风格,,在画面上进行皴法的反复使用,以真实的表现出冰的结构和雪的质感。
泼白法:将传统的“泼墨”转变为现在的“泼白”技法,主要是改变传统绘画中墨的使用技法,“以矾水加淡墨,通过铡锋纵横用笔,利用矾水水痕线与淡墨之间的变化来表现大面积雪原纵横和起伏的状貌的气势。”用点、刷笔触来表现北方的自然冰雪景物。
重叠法:多用于表现树挂、冰块、雪团等。主要表现在“以中侧锋及侧锋用笔,逐层进行笔痕的叠压,使黑白色调自然过度并产生独特的渐变效果。
滴白法:主要用于表现冰柱、冰凌自然流淌的状态。在画面上用笔的行走力度与水墨的搭配处理,使得多余的淡墨顺着挤压的方向自然下滑,可营造出一种冰雪缓慢融化的视觉效果。
排笔法:根据冰和雪的体积结构及外形特点,执笔倾斜排列,表现自然状态。于志学在冰雪山水画中独特的表现技法不仅将北方冰雪山水题材创作形式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他的创新精神和艺术早已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他艺术形式的变革与创新。
自艺术产生之后,无论哪个画科都在受不同的地域地貌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创作素材及情感表达也都不约而同的成为了地域性绘画的代名词,每一个新的艺术样式的出现都将推动着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不断向前发展,同时,在艺术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中艺术风格及艺术语言的积极探索必定会成为每个艺术家及创作者终身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晓凌.冰雪山水新境界[J].东方艺术,2003(04).
[2]李树森.独创“冰雪山水”新样式----访著名画家于志学[N].人民日报,2011.8.2.endprint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