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翩翩
摘要: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舞蹈事业作为中国整个文化建设中的活跃因子,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与转变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少变多的大幅度增长,这背后有时代发展的特殊背景,有国家意志的关照扶持,有文化政策的强力抓手。无论师出何处,在多重力量的牵引下,中国当代舞蹈在民众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欣赏,佳作频出硕果颇丰,一朝一夕之间可谓满堂花开,成长态势令人欣喜。
关键词:舞蹈
然而,盛名之下必有隐忧。在改革开放后,受自身“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当代舞蹈亦步亦趋的向着西方现代主义道路看齐,无形中对国内现有的多个舞种风格屡次造成冲击。在选择与抗拒的发展中,中西文化之间的间隙随着时间的沉淀,不可回避的横垣在当代人的面前。伴着“西方化”愈演愈烈的暗潮涌动,国民经济的腾飞与文化意识的觉醒,掀起了一片中国传统文化自省性的急切呼声,敦促着中国当代舞蹈也得以更为理性的审视自身坐拥的传统文化血脉。现如今,中国当代舞蹈从数量上着眼已然进入了一个繁盛期,但我们从创作观念、体系建设等方面都还处在“蹒跚学步”的状态,亟待重点突破,扩大阵营。中国当代舞蹈路在脚下,何去何从?
一、中国当代舞蹈前景可期
纵观中国当代舞蹈的发展,实则是一个从不断吸收到多样兼容、自我审视和寻求突破的发展状态。在历经建国起步、“文革”颠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当代舞蹈以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和芭蕾舞首当其冲,现代舞后来居上,街舞、国标舞等多类舞蹈形式相伴发展,无论是从观念、形式、语言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活力。
在短短半世纪有余的中国当代舞蹈历程中,一代又一代舞蹈人肩负着强烈的使命感,主动的、自觉的在以北京舞蹈学院为核心的舞蹈重镇中,向前推进舞蹈学科的构建与发展。这在中国舞蹈发展初期迅速的帮助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个相对统一标准化的基础,而随着社会扁平化的趋势逐步显现,这种以权威为依托的辐射性影响正逐步被地方本土舞蹈建设所融动,在中国古典舞之路的探索中,汉唐舞、敦煌舞、昆舞的应声而起,唐乐舞、汉画舞蹈实验的和声而舞,均大大拓宽了古典视野下传统舞蹈的可能性。而以民族民间舞为领衔的创作研究在各地院校已然依托着天然的地缘优势逐步扛起了地方特色大旗。此外,相较于偏居学院一隅的现代舞系,现代舞专业团队及独立艺术家在北、上、广三地鼎力的繁荣之景,无疑也呈现出一片有别于“学院派”的反哺之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若将前半世纪的当代舞蹈成果视作象牙塔尖小部分群体“集体攻坚”的结果,无法想象时至今日,若祖国大地上的地方院校、舞团和独立艺术家在斩获自身的空间后活跃起来,不断完善壮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将会是怎样的一片珠联璧合,繁华盛景。
二、中国当代舞蹈隐忧犹在
在世界当代舞蹈进程中,中国舞蹈演员就身体技术而言早已可以比肩世界任何国家的同行,而除此之外论及思想观念的创新我们不及以美国、欧洲为首的西方世界,论及传统文化的保护我们面向邻国的日韩、印度也只能黯然失色。一時之间,世界舞蹈发展似乎早已走在了中国之前,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严峻事实。
转眼望向国内,据道略演艺数据库显示,在近五年中,尽管中国舞蹈市场有所回暖,无论演出场次、观众人数,还是票房收入都有所增幅,但从总体而言,新创剧目上演总数仍然匮乏,且重复排演率低,演出市场区域分布极为不均。依照此发展曲线仔细审视,毋庸置疑中国当代舞蹈还处在“上升期”,但鉴于现阶段舞蹈创作源头的疲乏,资源浪费程度较大以及演出市场占有率低、地域分布极其不均的状况,致使我们的发展势头难言不受到负面影响。
三、中国当代舞蹈无数可能
在对“中国”和“当代”的把握中,我们的创作方式和思想观念只能在多方鞭策间不断地更新,往常远看,中国当代舞蹈已经走进了自我展示的新时期,随着科技创新时代的来临,在自身转型突破与外力环境冲击的格局下,在不断尝试创新与颠覆打破的实验中,中国当代舞蹈怀着对过去的无数眷恋与情怀或能在无数次微小创新中渐进的发源生长,而伴着对未来发展创新的展望期待与渴求,中国当代舞蹈也难免会直面社会转变、科技突破所带来的颠覆性转变。
四、结语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68余载风霜雪雨,中国舞蹈依旧在路上走着,走过羊肠小径,走过通衢大道,踏过蜿蜒曲折,遇过宽广笔直。如今,在当代社会,距离中国舞蹈振兴的目标从未如此之近,这个国家和这片土地上的舞蹈人,比任何时候都更具备潜心创作的环境与空间。即使我们前行的阻力日益加大,但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前行的决心。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我们一路走来,把旧日的努力写入中国舞蹈的历史,我们一路走去,以今日的奋斗接力中国舞蹈的未来。世界日新月异,艺术多彩纷呈,舞蹈无数可能。中国当代舞蹈路在脚下,沐浴春风,一片辉煌!
参考文献:
[1]孟繁玮.路在脚下——文脉承续与生态重建并重[J].美术观察.2011(3):97-100.
[2]卿青.中国舞蹈现代性的足迹和诉求[J].中国艺术报.2012.
[3]卿青.中国舞蹈现代性进程中的问题应寻找自身蜕变[J].中国文艺网.2012.
[4]潘志涛.新世纪中国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艺术评论.2014(1):38-41.
[5]于平.新时期中国舞剧创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1(4):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