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永香
摘要:本文通过三个方面阐述了在数学课堂中,学生课前预习的好处:1、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3、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在数学课前预习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首先课前预习的内容要有所选择;其次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另外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重新设计教学程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好处
课前预习,一直被大家公认为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學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一直在坚持开展数学课的课前预习,发现在数学课中开展课前预习存在着以下好处:
1、开展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俗话说得好,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对于数学课,学生在预习时,我会要求学生先看一边例题,然后再根据对例题的理解去完成课后练习,但是往往这一次看完例题后学生能看到的只是表面,掌握的知识并不多,当遇到问题后,学生会发现他还是不太会,这时候他又会再一次的去详看例题,把例题与习题进行比较,思考解决例题需要的新旧知识,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恰当的方法来理解和分析知识。经过这样的一个预习过程,学生会在预习中逐渐掌握自学方法,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学会举一反三。
2、开展课前预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在教学中发现对于孩子来说,一种知识只有他学会了他才会越有信心也越有兴趣去学更多相关的知识,在课堂上也能表现的越好,越学越有信心越学越感兴趣。但常常会有一些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在这个过程中再学新知识,学生会因为前面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再学习后面的知识,感觉难度很大,而逐渐失去信心从而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要求课前预习以后,这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理解,初步掌握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就会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提问,对学习与自己便有了信心。长期坚持,自然不在觉得数学难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3、开展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预习时,会对第二天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在教师讲解时,他会回忆预习中了解到的程序,自己在预习时没有理解的知识,会成为学生关注的部分,而专心听讲,主动而又重点地学习,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预习也并不都是有好处,对于某些时候他也是存在弊端的。在通过平时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我感到要求学生进行数学课前预习,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课前预习的内容要有所选择。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进行课前预习的。如有些内容更注重过程的推导,像这类课就不适合课前预习,因为学生预习后往往注重的就是结论性内容,对于推导过程则走马观花,课堂上进行活动时,他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最后的结论,不再关注知识的推导过程。使活动过程失去实际意义。这不利于学生的实践探索和思考等的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这类课要么不预习,要预习也一定要强调让学生重点预习推导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而且,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某些知识点理解错误,产生误解。对知识的误解,比较多的人都会有着“先入为主”的想法。到了上课时,老师却告诉他,他所认定的结论是错的。虽然结论是有根有据的,但刚开始,一般的学生在潜意识里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的。虽然后来他不得不改正想法,但第一印象是比较深刻的。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对于学生来说,语文的预习是查字典,分段,写段意等。数学的课前预习,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不仅对预习数学的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对于刚接触数学的低年级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涉及本节课所用到的旧知识,也应包括及到本节课所学习的新内容,帮助学生逐渐养成预习习惯,掌握预习方法。等学生预习方法掌握后,老师可放手让学生通过预习内容自己设计预习题目,完成预习任务。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对于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对于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另外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重新设计教学程序。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初步掌握了教材中例题的程序。如果教师还按照教材中的先例题再“试一试”“练一练”,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教学失去兴趣,有“我已经会了”的想法,注意力自然不再集中。对教师重点讲解的内容不再注意,完成练习时就会出现方法原始,不知道作业格式的现象。
预习好处多多,作为教师,要想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及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合理设计,以收到最好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