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龙平
木雕艺术是高度凝固的心灵语言,也是人类最早创造出的艺术之一。纵观世界的古老文明,最具名族特色的还属中国的木雕艺术。木雕大致可分为两种体系,一是工艺木雕,二是艺术木雕。虽然它们体系不同,但它们各自都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价值。它是艺术性和技术性高度融合的一种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始终伴随着历史的步伐,凝结了智慧、记忆和审美情趣,默默地存在于天地之间,大至殿堂楼阁,小至案几陈设,都是木雕深沉的痕迹。
作为一名木雕艺术工作者,要创作一件成功的木雕作品,首先需要用很长的时间来进行雕刻的基本功训练。因自由创作和表现,不能违反木雕的一般规律,从客观现实和主观构想,到木雕作品的完成有一个思想上和实际制作加工过程,因制作技术熟练与否是木雕创作的起码条件。假设一个木工连起码的锯、刨、锤、打都不会能做成美观耐用的家具吗?同样,一个木雕工作者连奏刀、运凿都不精通,何谈形体塑造,何谈形象的刻画?技术熟练的作者,一木在手,要方则方,要圆则圆,要粗则粗,要细则细,方圆曲直,随手出之,运刀如行云流水。有了这熟练的制作基础,想要创作成功的作品,还要求作者自身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和素养,以及对事物的深入观察。因学问知识的大小,基础的深浅,素养的高低,观察的锐钝与利用材料自身特有的形状巧借“因势度形”,能充分呈现木材的天然属性和木材的色泽纹路性能,施以恰到好处的艺术加工,是一件成功的木雕作品密不可分的条件。
创作木雕则因其材质的特殊,另有一番刚性和柔劲,这得归功于它特有的木质肌理特征,这是其它材质所没有的,刀痕凿迹是“木趣”,木纹年轮的显现和暴露就是“木韵”了。创作作品时都要把木纹作为一种特殊因素考虑在内,使体积的起伏转折而呈流动变化。那有规则的整齐排列的线纹在造型的变化下呈现的扭曲,既规则又富变化,既一致又不同,使矛盾统一法则在作品上得到了体现。木质肌理的运用可以说是现代木雕艺术语言之一,它和造型变化的手法一起,把作者能塑造的形象从通常人们能轻易理解的状态变成了新的感知对象,并赋予其新奇,深远和隔离的朦胧美,唤起观者的新鲜感和惊奇感,使作品更具有审美刺激性。由于木雕的这种特殊性,把作者的个性表现愿望与社会化视觉交换和价值检验的矛盾双方拉近。作者表达和观者驰骋于广阔的想象空间增强了审美无限性。木纹肌理造化于自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怎样处理运用它则各有奥妙,也有高下之分,不是所有作品都用上木纹都美不胜收,如利用不当,也会成为累赘。此外在创作时故意保留一些天然树、枝、杈、疤、节有时也能深化主题,增添野趣,达到深化美感的作用,但要顺其自然,切忌生硬造作。
创作一件好的木雕作品,无论在表现形式上如何变化多端,隐晦曲折,它总是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和作者内心世界感情的激发。作品的内涵和情趣是意念的产物,就是作品的技巧形成的处理,也是意念在先。因创作作品不能光在形成技巧本身上做文章,应该透过它去看看其它诸多因素的配置组合,否则创作的作品形式技巧无论如何美,无论如何好,也只是一件华丽的外衣,但是一件木雕作品总是通过它的艺术形式和人们接触交流。木雕的语言是体积,体积处理的好坏关系到作品的生命,体积表现要求均衡、概括、集中、洗炼,因此又要求有变化,有对比,有韵律,应该干净利落,连得起分得开。由于作者的性格和偏爱不同,素养不同和感受各异,有的喜欢写实,有的喜欢变形抽象,有的刻意表现静态,有的偏爱动感。不管作者采用的手法和形式,都应该使作品的体积、形体以气势、表情、意味,特别是大轮廓线具有艺术的魅力,就像音乐给人以节奏的享受那样,由那大小高低起伏的体积形成配置组合而成的动静、刚柔、长短、高低、粗细、曲直、方圆、疏密、强弱、缓急、张弛、明暗、虚实、浓淡、隐现,种种不同的交赞变化和对比像音乐一样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一件好的木雕作品无论使用写实、夸张、变形或抽象的方法,它的体积处理都应是通过疏与密、轻与重、动与静的交赞变化做到繁而不杂,简而不空,密而不乱,疏而有致,并使其穿插变化,才具魅力,才能更好地表现作品的内涵,创作出好的作品。
木雕是减法艺术,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的说,就是由外而内,一步步通过减法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形体显现出来,不能因为木材特性或用力过猛而减去不该减去的地方。天然木雕作品亦是如此,因受其材料、色泽、纹理等形态的限制,正如古诗中五言、七言、词等格律的限制一样,在这限制范畴内自由发挥,充分地表现作者的情意,这就产生了天然木雕作品的形式特点,这种特点是自然美与理想美相结合。只有形成自己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这才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重要标志,才能开创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特征。我们应该重视作品的原创性,从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吸取养分,培养自己对艺术美的追求并对雕刻技法作出创新,坚持艺术的美感,尤其从木雕的本源和艺术内涵的本质出发。木雕艺术形式形形色色品种繁多,艺术创作应力戒浮躁,不能热衷对时尚的追求,而是要关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以生命的激情去追求精品,追求永恒的艺术价值。一件木雕作品成功与否,不仅仅是内容美,同时也取决于它的形式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达到一种极致,一个巅峰,一生难以飞越的丛林,成功的作品一定得到专家的肯定和观众的共鸣,它有艺术性、思想性、震撼力和生命力,经得起时代和历史的考验。
木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历史文化的发展,犹如大浪淘沙,每一时代层出不穷的艺术样式和作品,都要在历史的检验中接受筛选,凡事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就会经受住严格的筛选,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得以广泛传播和世代流传。还有一些作品属于平庸的、差的、经不住人民群众的挑剔和选择,慢慢便会被历史冲刷得无影无踪。可以说,不论任何民族,凡事能够传世的为人民时代欣赏的作品,大多是好的,优秀的。尽管历史上不同阶级民族存在审美观念上的差异,但由于不同阶级和民族同时存在审美上的许多共性,这样就使大多数优秀的作品得以肯定和流传,我们在鉴别作品優秀的时候,也应采取这样的原则。
艺术创造主体是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与技巧,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同时,艺术家又是具体的社会人,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