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庆
我们总是以提高办学效益为名轻易地撤并职业院校,美其名曰布局结构调整。前些年主要撤并中职学校,随着高职招生数的下滑,很可能会引来撤并高职学院的高潮。把几所学校合并在一起,学校的办学规模的确要大很多,办学条件也可能会有所提高,于是这成了职业院校主管部门的重要政绩。这些年来我们几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思维模式:某所职业院校规模过小,把它并了;某几所职业院校专业重复度高,把它们并了;地方财力支持不足,为了集中经费使用,也把职业院校并了。在并校潮下,产生了许多大型职业院校,甚至在校生规模达上万人的中职学校也不少。
我们很少深入思考这种行为的危害,事实上它的危害非常大,而且影响深远。并且通过并校所带来的学校繁荣往往只是一时的,所谓的提高办学效益多数也只是表象。
危害之一是会使学校丧失自主发展动力,这是撤并学校最突出的危害。一个极为简单的道理: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来自内部。如果一所学校丧失了自主发展动力,那么无论如何培训校长,如何颁布文件提出工作要求,如何加强对学校的考核,都是无济于事的。当一所学校能够被轻易撤并时,其领导和老师还会全身心地努力去把学校办好吗?如果还能的话,那么这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要有极强的公共教育意识,而这种意识是无法推广到所有学校去的。有位校长讲了一个案例:有位企业家曾承若给他的学校资助一批设备,但当他看到附近有所学校被合并后犹豫了,他说:“我不知道你的学校什么时候也会被合并”。这个案例发人深省。
危害之二是会大大延缓学校内涵建设。学校内涵建设与举办学校的路径完全不同。举办学校是可以按照规划通过外部力量来进行的,其路径是外推的,而当学校办起来后,它的内涵建设则必须是内生的,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长城的伟大不仅是由于它本身的宏伟,更是因为如此宏伟的工程屹立了几千年。现在走进职业院校,会发现多数院校的校园布局、建筑风格、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管理风格等是如此雷同。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积累。当一所学校的一颗树都有故事时,它的内涵才开始有了。撤并学校后,学校规模大了,原有的积累却往往丧失殆尽。如果因为撤并学校引起了复杂的内部人事矛盾,那么别说内涵建设,学校还能维持正常运转就不错了,师生们原有的平静生活被完全打破。这些方面却是撤并学校的提出者、实施者很少关注的,甚至认为没必要关注。另外,规模过大的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校管理难度很大,混乱的管理是当下影响职业院校内涵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危害之三是不利于提升教育的服务功能。我们把教育定位在服务行业,非常强调学校要服务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服务行业应当在空间上尽量贴近服务对象,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方便服务对象,因此所有的服务行业都在采取向下分散的方向发展。然而教育虽然一直在大喊着服务功能,并校行为却是在使它朝着相反方向发展。并校会使学校离学生的家庭所在地越来越远,大大增加学生上学所付出的交通和生活成本。
轻易撤并学校这种行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观念与思维方式,解决方法也要从转变观念与制度建设两方面同时入手:(1)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所要求的管理观念和模式。把学校真正看作为办学主体,严格遵守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管理中的权限,确认并充分尊重学校的资产界线,充分尊重每所学校为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充分尊重每所学校师生的存在价值。(2)打破办学规模等于办学效益、质量的逻辑。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中不知不觉形成了一条广为接受的逻辑:有了规模才有效益、有质量,因此规模过小的学校就要合并,雷同度高的专业就要合并。在教育规划研讨中,经常能听到這种声音。然而规模与效益、质量一定能划等号吗?对其它行业来说这之间或许有一定关联度,但对教育来说关联度就极低了。何况我们既需要规模大的学校,也需要许多小而精的学校。发达国家的职业学校其实规模都不是很大,因为技能训练是需要小规模进行的。这一逻辑不打破,轻易撤并学校的行为还是会泛滥。(3)用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学校发展问题。学校撤并行为往往还来自对学校发展状况的过于急躁。职业学校发展有受行业发展影响比较大的特点,如果行业发生萎缩,学校的招生规模也会相应萎缩。出现这种情况后,有的教育主管部门容易急躁地采取行动,对学校进行撤并。但行业的这种萎缩有时是暂时的;有的并非真正萎缩,而是转变了产业方向;有的即使要长期萎缩,但它对社会来说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情况下如果对学校进行了撤并,对职业教育的伤害将产生深远影响。(4)按照法定程序对学校进行撤并。当学校发展中的确出现严重问题时是需要进行撤并的,这是为了保障学生权益,使教育经费能得到有效利用,也是为了提高学校领导、教师的责任意识,但撤并需按法定程序进行。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责任编辑 殷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