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倒数怎样考上北大

2017-08-04 19:05
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7年7期
关键词:王小波冲刺

几乎所有认识孙宇晨的人都觉得,他考入北大是个奇迹。

2007年2月,孙宇晨因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而参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试,面试官甚至不知道他所就读的惠州一中位于哪个省份。

在这所他之前从未有人考入过北大的学校里,孙宇晨原本是理科生,但因物理成绩始终徘徊在二三十分之间而不得不改学文科。此后,他的成绩有所好转,但直到高三上学期结束时,仍然排在全年级100名开外……

(一所不知名的高中却能出一个北大高材生,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沉浸于文学世界不可自拔,成绩在全班稳居倒数前十

整个中学阶段,孙宇晨从来都不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初中时他就读于一所寄宿制学校,他对3年初中生活的记忆,大多与网游有关。为了玩网游,他常常装病回家休息,晚上趁父亲熟睡后溜去网吧,再在清晨父亲睡醒之前赶回家。

中考前他突然“觉醒”,用功学习了半年,跌跌撞撞地考入了惠州一中。

进入高中后,他对网游的热情骤减,因为他发现了新的兴趣点——小说。受在大学中文系任教的父亲影响,他接触了王小波的作品,并因此开始疯狂阅读各类小说。他说:“沉溺于小说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有一个引诱者,我的引诱者就是王小波。”

在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引诱”之下,他整日沉浸于文学世界不可自拔。除了班主任的英语课不方便逃课外,其他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图书馆看小说。全班48个人,他的成绩“稳居倒数前十”,老师们对他的期望是“保惠大(惠州大学)、冲汕大(汕头大学)”。

那时的孙宇晨认为,应试教育和文学理想是对立的。在他看来,接受“全面平庸”的应试教育近乎“奇耻大辱”,“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无法覆盖诸多不擅长的学科,数学对于一个专于文史的人来说,真可谓是惨痛的悲剧。”他因此并不在乎考试成绩,即使科科挂红灯也无所谓。

(陷入了“看小说”的魔咒中,孙宇晨课也逃了,成绩也落下了,这即将到来的高考怎么办?大学还能不能上?)

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尽管也许会将棱角冲刷干净

带着二三十分的数学、物理成绩,孙宇晨在高二时不得不选择转为文科生。此时的他觉得不能再像高一时那样不带任何功利性地“为了看书而看书”,他开始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他坚信自己有着过人的才能,而身边的很多同学却“不知道这世界上除了做题还有何物”。

但现实却不断地给他挫败感,“400多分的成绩,我连自我安慰的理由都找不出。”孙宇晨说。

强烈的挫败感使他开始考虑与常规的升学之路彻底决裂,他开始想办法给自己找一条出路,一条不是高考的出路。

带着极高的期望,他先后报名参加了第八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和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结果都黯然落选。这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打击,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尽管它也许会将我这块石头的棱角冲刷干净”。

他为自己定下五项要求:第一是把所有与应试无关的书全部搬回家,只留下一本胡适的晚年谈话录;第二是绝对不进图书馆看小说,所有课程一堂都不能缺;第三是收起对老师的爱憎,以获得应试的知识为目的;第四是保证晚自修的时间,积极进行3小时的应试训练;第五是制订每天的计划,并严格执行。

带着450分左右的模拟考试成绩和五项要求,孙宇晨进入了高三。他给自己偷偷定下冲刺目标:中山大学;“极限的非分之想”,则是中国人民大学——王小波的母校。

(端正了学习态度,有了冲刺的目标,离成功就不远了哦。)

一年时间成功完成从三本到北大的冲刺

孙宇晨执行五项要求的初始阶段,成效并不太明显。但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了选择,“就像一个人临死的时候,他只想活,没有其他的目的了”。在他看来,到了高三的冲刺期,方法已经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态度和坚持。

渐渐地,他的成绩逼近了600分,但增长势头也就此放缓。他的成绩在590分至600分之间徘徊了很久,他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瓶颈期。在广东省,600分左右的高考成绩将意味着他很有可能无法考上重点大学。

而就在此时,他获得了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试资格,当时距离高考还有6个月。

老师和父母都劝他不要去上海参加复试,但孙宇晨觉得自己“理想主义重新萌动”,他抛下所有顾虑,毅然前往上海参加复试。

(新概念作文大赛那可是中国青年文学界的顶尖赛事啊,我们熟悉的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等,都是从这个阵地里走出来的哦。)

事实证明,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顺利拿到一等奖,随后的高校见面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和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看中了他身上的“理想主义”,给予了他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的资格,可在高考时于录取分数线下20分录取。而这意味着,若想考入北大,他还需要在剩下的5个月内将成绩再提高50分左右。

此后令他感到神奇的是,他此前最头疼的英语,从参加完“新概念”后的第一次考试起就彻底冲破了瓶颈——此前他的英语成绩从未上过100分,而自那次考试起,就从未下过110分。而其他科目的成绩,也都在稳步提升。

他后来如此解释这种“完完全全的飞跃”:每个人的潜能其实往往是被过低的自我预期所压抑,而过低的自我预期则源于外在制度压迫。他觉得,应试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在于分数崇拜。“在应试教育话语体系中,所谓好学生皆是成绩好的,坏学生皆是成绩坏的,分数评价变成了道德价值判断,人格被分数体系不断否定,破罐子破摔也不足为奇了。”在他看来,恰如其分的“新概念”一等奖肯定,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在他前进的脚步中,高考如期而至。他最终考出语文115分、数学132分、英语130分、综合146分、历史127分、总分650分的出色成绩,成功完成了从三本向北大的冲刺。

(孫宇晨能完成如此巨大的蜕变,你知道原因在哪儿吗?关键在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坚持!)

在北大如鱼得水,迈向辉煌的人生舞台

在北大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他如鱼得水。他先习中文,后学历史,成绩稳居历史系第一。他担任北大西学社社长,代表北大赴荷兰海牙参加世界模拟联合国大会,还曾获演讲十佳称号。

考入北大后,他在《萌芽》杂志发表《一道论证题》,并在文末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邀请同龄人和他一道证明这个结论。文章在青年学生中引发轰动,阅读者过百万,短短一年之间,他收到了近万封信件。

孙宇晨于2010年到《南方周末》总部实习,同年,他仿照先贤胡适创办《每周评论》,评论校内时政,火爆北大校园,篇篇文章点击量破百万,在北大校内,甚至在全国校园范围内引起很大反响。

(此刻,孙宇晨就如那蒙尘的金子被洗去灰尘,瞬间光芒万丈。真是耀眼啊!)

孙宇晨最终以北京大学历史系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并被美国五所顶尖名校录取,分别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达特茅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他最终选择入美国常青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后来,孙宇晨成为90后移动社交应用陪我APP董事长兼CEO,锐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全球杰出青年,被评为福布斯2015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

我相信自己的才华从来没有被应试教育的河水冲刷殆尽,而是我真正成功地挑战了应试教育。最后,我仅仅有两点希望:一是希望有理想的人不要向现实低头;二是希望大家一起帮我做这道题目,我希望它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成立。

——选自孙宇晨的《一道论证题》

猜你喜欢
王小波冲刺
冲刺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王小波 你好哇,李银河
高考冲刺复习要做好“四练”
论中世纪伊斯兰海商法的形成
浪漫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