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
(成都市文化馆,四川 成都 610072)
摘 要:推进以县级文化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对于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文化馆(站)、公共图书馆(室)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服务条件显著改善,但仍存在县级馆服务能力不强、县域内公共文化资源缺乏整合、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为推进县域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和服务效能提升,促进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要点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227-02
文化馆在我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的“民众教育馆”;新中国成立后,又借鉴了前苏联的经验,建立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体系。文化馆体系在我国社会公共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文化馆、站仍然是基层主流文化的最重要的阵地,做好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能够进一步发挥好县级文化馆的作用和功效,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但是就目前而言,在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建设的效果。
一、文化馆总分馆制概述
所谓总分馆制,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构建由统一的主管机构进行管理的文化馆集群,将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文化馆作为总馆,其余均为分馆,处于从属地位,从而形成城乡全面覆盖、结构完整、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文化馆服务体系。
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核心要义,是将原本相对独立、各自分散的文化馆联系起来,形成相应的组织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文化馆运行管理机制的一种改革创新。总分馆制的基本特点,是利用总馆与分馆的相互联系,实现“八个统一”,即网点布局、经费保障、设备资源、人员队伍、文化服务、形象标识、岗位培训和考核管理,利用总馆对于分馆的管理和带动作用,提升文化馆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在进行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服务的高效性以及成本的低廉性,对服务体系的覆盖范围进行合理控制。以四川成都文化馆为例,采用的是以县市级文化馆为总馆,以乡村基文化馆为分馆的总分馆体系,符合了区域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①。
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对于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意义重大,其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在国家近期出台文化建设的文件中,对于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此,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起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从统筹发展、促进均等的原则出发,积极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设,使得偏远的农村地区也可以享受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从管理层级以及管理单元分析,可以将文化馆总分馆制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纯粹的总分馆,在总馆与分馆之间采用“一元化”垂直管理模式,由总馆独一所有的人力物力和资产进行统一管理,能够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服务的标准化,不过要求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二是紧密型或松散型,相比较而言,紧密型总分馆缺乏法律及行政方面的支持,具有建设主体多元化、管理主体多级化的特点,分馆具备独立的产权,与紧密型中总馆完全拥有分馆的管理权不同,松散型结构中总馆所拥有的仅仅是资源使用权和服务管理权,因此在管理力度上相对较弱。
二、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现状
当前,全国各地都开始了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同样暴露出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解决。
(一)带动作用难以发挥
就目前我国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分析,文化馆纵观的带动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对于基层文化服务站点的指导不足,使得总分馆制的优势难以充分体现出来。尽管与传统的发展模式相比,文化馆总馆似乎实现了对于分馆的有效管理,也制定了具体对分馆的指导措施,但是在实际落实环节,并没有得到地方政府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使得措施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另外,在制定指导措施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充分征求分馆和基层群众的意见,无法适应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也使得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欠缺,流于表面。
(二)各级职责不够明确
受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文化馆总馆虽然在名义上统领着各地区的分館,但是并不能对分馆的资源进行统一分配,在实际操作中,总馆与分馆之间的管理更多的表现出一种信用关系而非预期的隶属关系,而不同分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以及资源拥有的差异,使得各种文化活动的展开程度各不相同,阻碍了总分馆制的有效实施。
(三)考核机制欠缺完善
在当前的总分馆制中,总馆通常只能对自身派往分馆的业务人员进行考核,而基层文化站点也仅能对自派出的招聘人员进行考核,这样就形成了“两张皮”的情况,不完善的考核机制导致第三方考核缺位,文化馆总馆对于分馆工作的考核成为表面形式②。
三、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要点
(一)明确建设原则
一是应该坚持政府部门为主导,做到统筹落实,充分发挥县级政府部门的统筹作用,对公共文化资源进行统一安排,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二是应该坚持改革创新,促进效能提高,对文化馆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进行创新,优化资源共享,促进综合效益的持续提升;三是应该注重基层管理,实现均等目标,使得公共文化资源能够逐渐向基层倾斜,保障城乡居民能够均等的享有公共文化服务;四是坚持实时求是,做到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总分馆制。
(二)健全服务标准
一是应该统一设施配置标准,提升文化服务的整体效果;二是应该做好人员统一安排,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及优化配置,具体来讲,可以从幅员面积、服务人口、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人员的合理分配;三是应该做好资金的协调分配,当地政府划拨给分馆的经费,总馆应该具有指导意见和建议权;四是在保证资产权独立的情况下,由总馆进行资源的统一调节和应用,发挥合力来提升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完善考核机制
一是应该建立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考核管理机制,由总馆和分馆一起,在年初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考核指标,确保年终考核能够严格依照相应的指标进行;二是应该建立起五位一体的考核机制,确保当地政府部门、职能主管部门、总馆、分馆以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结合规范化的考核方案,形成多重考核,并考核结果,纳入到政府目标管理中。
(四)落实层级职责
一方面,总馆应该落实责任,建立系统完善的机制,统筹把握,全域覆盖,对分馆的管理和指导规范化和全域化。同时,总馆应该对区域内的资源进行统筹管理,确保各项公共文化活动的展开能够具备完善的资源支持,通过合理调配来提升资源合理利用率。第三,总馆应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强化继续教育,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为资源配置提供良好的人才和资金保障。
另一方面,分馆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让自己的工作既符合总馆的规范化要求,又具有自身的地域特色。既贯彻总馆的总体思路,又不盲目跟风。和其它分馆既合作,又独立发展。切实发挥基层公共文化主阵地的作用,为基层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合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③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设是当前文化馆运行和管理制度改革的一种体现,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关系着文化馆自身功能的充分發挥,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促进总分馆制建设的稳步推进。
注释:
①朱亚超.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的实践举措及现实意义分析[J].同行,2016(09):428.
②汤小河.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初探[J].山西青年,2016(24):220.
③梅琳.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J].大众文艺,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