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丹青
(福建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摘 要:冯小刚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喜劇作品带有浓厚的现实主义风格。新生代导演宁浩则凭借自己早期丰富的实践和积累,形成一种独特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本文通过叙事手法对两位导演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发现两位喜剧导演在创作和宣发方面的一些共性与个性。两位导演都为中国内地喜剧电影市场带来了活力,在中国喜剧电影市场不断扩张之时,两位亿元俱乐部导演的创作手法对电影人的喜剧电影创作也能带来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喜剧电影;宁浩;冯小刚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122-02
冯小刚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其导演的贺岁喜剧几乎每次都能赢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宁浩是近几年中国影坛上新生代的领军导演,他依靠小成本电影的拍摄成为了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后第四位迈入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也被戏称为“鬼才宁浩”。冯小刚的喜剧多呈现出平实的现实主义风格,通过小人物的小悲大喜的团圆格局来表现对传统或者当下社会中的某些文化观念的赞扬和批评。宁浩在影片中开始采用着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当下传统文化消解的社会。以两位导演为特点的中国内地喜剧电影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喜剧电影道路。通过对两位亿元导演的叙事策略进行比较研究,能够发现两位导演在叙事创作层面的异同点。面对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两位导演都能够及时调整创作策略,迎合市场。
一、视角平民化
电影的功能之一就是如何给观众去讲述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20世纪90年代起,市场经济让社会关系也更加紧密的勾连在了一起。精英文化消解,大众文化登上了流行的舞台。众导演也把镜头对准了平民草根式的人物。冯小刚和宁浩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做好了准确的观众定位,以一种平民化的视角来创作自己的喜剧作品。
首先,两个人都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宁浩在校期间做过很多舞美、设计工作,年轻时拍摄MTV的经理让他大量接触社会各层面生活,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素材。其早期作品《星期四,星期三》通过几个故事串联底层人民生活状态。冯小刚的个人经历同样非常坎坷,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电影学院之类的高等教育,高中毕业后北京军区文工团,做过美工、导演、编剧等。冯小刚早期的艺术片审查未通过,但是电视剧《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大获成功,让冯小刚意识到通俗喜剧的重要性。
其次,两人都善于运用生活中的人物原型。在2006年,宁浩凭借仅300万投资的《疯狂的石头》创下了2000多万的票房,主人公的塑造贴合普通人。从早期的草根狂欢到后来的家国叙事,在到完全商业的制作出的《心花路放》,主人公始终保持着草根化、贫民化的人物特质。冯小刚主打平民主义,拍出的作品多在贺岁档上映,目的就是为了拍让观众乐呵的电影。片中的主人公出身平凡,诚实善良却又有着一些瑕疵,这种人物形象正是观众所熟悉、了解的。这些平凡但是有鲜明性格特点的人物,能够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虽然两人都采用平民化的视角,但是在叙事中的运用却有不同。首先两人具体生长环境不同,影片中的故事背景存在差别。冯小刚出生在北京,大多数的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物是在大城市中的人们遭遇的各种问题,比如《甲方乙方》中几个自主创业的年轻人开办了好梦公司的奇妙经历,就折射出了在大城市中生活的人们的情感危机、信任危机。在宁浩的作品中,人物处在一个更为混乱的故事环境中,比如《疯狂的石头》围绕重庆某个要倒闭的工艺厂中的翡翠做文章。剧中的本土盗贼更是具有强烈的地方性特点,道哥是河北口音,黑皮则说的是青岛话。在他的作品中,各地人的交往形成了无比真实的社会图景。
二、结构多样化
两位导演都采用戏剧式线性结构来建构故事。在宁浩的几部影片中,“疯狂”系列和《无人区》《黄金大劫案》都是由主人公的人物需求生发开来,以线性时间戏剧化展开故事,叙事链单一,追求情节结构环环相扣,最终形成逻辑严密的完整结局,强调外部冲突和动作强度。在这几部影片中,宁浩采用了顺叙,依靠动作和戏谑的巧合来整合整部片子。冯小刚也经常采用最常见的戏剧式线性结构。比如《天下无贼》两方盗贼团伙都盯上了打工小伙傻根,傻根一直有着“天下无賊”的善良想法,盗贼王丽受到感动,努力帮助他圆梦。故事结构简单而清晰,冯小刚并没有采用花哨的多种叙事方式,着力通过事件的衔接来表现出人物形象的转型,人物动机明显、有力。
但两位导演也尝试使用一些不同的叙事结构。宁浩《心花路放》的故事结构为回环式套层结构。以时间方向上的回环往复为主导(非线性发展),讲述方式突显,情节过程会淡化 并不给出一种明确的答案。①主人公耿浩和康小雨的故事分别在两个时空内进行讲述,耿浩在一路上努力摆脱离婚的痛苦,而康小雨则因为听了耿浩的歌曲,去大理旅游。观众细想个中情节就会恍然大悟,事件真相在影片结尾揭晓,悬念被放置到最大化。冯小刚的电影中,几乎少见大段打乱时间顺序的叙事段落,他充分的考虑到了电影受众的基层性特点。不过在他的影片中,也存在戏剧式段落结构的构造,即通过几个小故事,支撑起一个讲述的核心,故事之间有着或深或浅的原因,比如影片《甲方乙方》把将军梦、英雄梦、受苦梦、受穷梦、凡人梦、爱情梦、团圆梦七个故事来构成了叙事,这几个故事并不具备明显的因果关系,相互独立,以“好梦一日游”公司为线索贯穿了全篇,如果调换其中的故事顺序,并不会对整部影片的讲述带来很大的问题,但是每一个故事又有自己的单独的因果逻辑。在之后的贺岁片《私人定制》中,冯小刚也是将几个不同的故事被线索串联,积极调动观众。
三、表现奇观化
奇观化是当代电影中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手段。两位导演都偏爱采用一种非常态化的故事架构,通过偶然性的交织,创造出影片中的一个个小高潮,最终把主要矛盾都汇聚在了主人公的身上。主人公或追逐、或逃亡,形成了激动人心的喜剧大高潮。冯小刚的贺岁喜剧比如《私人定制》通过让人们体验自己的梦想,其实这些梦境的实现都是剧中人物在日常生活中难以体验到的。《没完没了》是韩冬讨债不成,便绑架了债主的女友,并运用一系列手段哄骗债主花钱。
其次两者都采用了日常物象的变形,或者是经典影片的戏仿,来达到奇观化的效果。比如在冯小刚《没完没了》中韩冬为了要债,哄骗对方进行消费。《大腕》则展现了广告充斥的光怪陆离的社会,故事的背景都是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影像奇观。《疯狂的赛车》中不法商人在电视上大作文章,也讽刺了虚假广告的现象。这种陌生化的影像制造无疑为票房注入了强心针。
但两者在奇观化的表达上也存在着差异。冯小刚的引用是隐晦的,其喜剧折射了一种温情的社会心理状态,非常态架构后的喜剧情节还是与社会、时代非常贴近。宁浩则偏爱直接把经典影片中的场景、台词搬上荧幕,制造喜剧效果。如《疯狂的石头》中运用千手观音的桥段,但表演的背景产生了一些改变,形成了喜剧笑点。不过两人殊途同归,都达到了表达导演意图的目的。
四、结语
通过对中国内地两位亿元俱乐部导演叙事策略的比较,能够发现两者存在很多共性与个性。冯小刚的贺岁喜剧在早期可谓一枝独秀,他凭着一种对生活现状的戏谑、揶揄赢得了大众的关注。一路走来虽然经历了一些褒贬不一的评价,但是贺岁喜剧每年往往都占据大部分的电影票房,这也催动着中国贺岁喜剧制作不断走高,贺岁喜剧的类型也逐渐增多。冯小刚的喜剧电影带有一种温情的人文气息,剖析社会心理的深层次变化。而宁浩为代表的中小成本喜剧似乎已经进入了一种“后冯小刚”时代,影片娱乐化、恶搞化的成分增多,带有一种黑色幽默,一种港味的成分,这也是当下受众主体随着网络的兴盛变得年轻、模块化的文化表征。两位戏剧导演的创作策略对电影创作者也能带来有益的启示。
注释:
①宋魁.宁浩电影的后现代影响审美风格透析[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参考文献:
[1]康宁.读解宁浩喜剧电影中的商业美学[J].电影文学,2010.
[2]李静.从宁浩的“疯狂”系列电影探析多线索叙事的结构特点[J]电影文学,2011.
[3]于忠民.荒诞性审美与当代中国电影美学[J].当代电影,2014(11).
[4]范志忠.冯小刚电影的叙事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7.
[5]贾磊磊.冯小刚电影与中国大众文化品牌[J].当代电影,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