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朝
摘要: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待于教师的挖掘和利用。但是一直以来,戏剧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较为薄弱的一环,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对戏剧文学教学的特性探讨不够深入,另一方面也由于高考试题几乎不直接考查戏剧文本,客观上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有所忽视。该文主要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试图探讨高中戏剧文学存在的问题已经一些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戏剧;教学;策略
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待于教师的挖掘和利用。但是一直以来,戏剧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较为薄弱的一环,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对戏剧文学教学的特性探讨不够深入,另一方面也由于高考试题几乎不直接考查戏剧文本,客观上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有所忽视。目前,多数一线教师采取的处理方式草率而生硬,教学内容在“中外戏剧”单元呈现出比其他文学类文本(散文、诗歌、小说等)更大的随意性,这种状况迫使我们必须对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一、高中语文戏剧文学教学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中学戏剧文学教学与研究是受到冷落的。中学戏剧文学教学在很多学校是一种摆设,是被边缘化了的,成了可有可无的“零余者”。戏剧文学教学研究也是曲高和寡,涉足者较少。
1.教材选编现状
从教材的选编数目来看,戏剧文学在中学教材中的比重仍然偏少。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必修5只安排了一个单元的戏剧文学教学,包括三篇基本阅读《雷雨》、《哈姆莱特》、《城南旧事》和两篇扩展阅读《长亭送别》和《等待戈多》。虽然教材的选编内容的种类比较丰富,选编具有代表性,都是戏剧创作高峰时期的经典篇目,提供了优秀的文学基础,不同的创作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流派的作品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同時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但和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相比较,容量相对少了一些。
2.教师教学现状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多数教师十分重视诗歌、小说的阅读教学,而对戏剧教学则较为忽视。况且在学校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戏剧作品只是教师随便的讲一讲、学生粗略的读一读就罢了,有的教师使用影视资源代替戏剧阅读,有的教师甚至不讲戏剧单元。再者,大多数语文教师缺少对戏剧文学作品研究的兴趣,缺少必要戏剧知识的专业素养,直接导致了戏剧阅读教学的肤浅。在备课的时候只是死记硬背教参,而没有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去主动地体会、思考和评价戏剧作品,在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下就进行课堂教学,必然导致教学内容的枯燥、单一,甚至是误读,这样既减少了戏剧作品丰富的内涵,又损害了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例如,教师常常拘泥于戏剧主题的单一化,认为《雷雨》就是揭露资产阶级虚伪、残酷和罪恶;《哈姆雷特》就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等等,缺乏对戏剧教学多元化的探讨。
3.学生学习现状
由于高考压力和考试分数的功利心态,大部分学生对戏剧文学作品不太感兴趣。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对于考试范围几乎不涉及的戏剧学生不会去主动接触,甚至认为没用而忽略戏剧阅读的学习。另外,由于学生不了解戏剧的传统和基本的戏剧理论知识,造成了阅读的障碍,从而对戏剧阅读产生了一定的畏惧心理和厌恶感。
二、研究中学戏剧文学教学的意义
研究中学戏剧文学教学,可以帮助我们从文体教学论和课程论的角度,加深对语文教育特别是文学教育独特性和规律性的认识,有利于师生进一步审视语文教育的功能观和质量观,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1、研究戏剧文学教学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审视语文教育功能观
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表明:语文教育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国的戏曲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性格的重要见证,是民族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其美好心灵的好“抓手”,也是提高学生感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好“例子”。例如《雷雨》、《哈姆雷特》、《西厢记》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材料,也是人性的体现,是生命的解码,是高扬人文旗帜的理想语境,是师生感受人生百味的奇妙舞台。成功的戏剧文学教学,能够营造一种师生共同体验人生、感悟人生、互动交融、张扬个性的如痴如醉的人文情境。
2、研究戏剧文学教学有助于构建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中学戏剧文学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特别是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开展语文教学模式创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和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的共同需要,这也是戏剧文学教学研究的价值所在。在实践过程中创建的比较成功的戏剧教学模式有互动式、启发式、认知式、主体式、乐学式、活动式、研究式等等,主要课型有表演型、朗诵型、讨论型、对话型、研究型、欣赏型、综合型等等。各种模式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各种课型更可以灵活运用,这有助于丰富戏剧文学教学的课堂教学形式。
三、中学戏剧文学教学的方法
1、戏剧教学要关注戏剧矛盾冲突
戏剧文学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对矛盾的渲染,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是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揭示戏剧主题的重要手段。因而,分析鉴赏戏剧中的矛盾冲突,厘清剧本矛盾冲突的本质是戏剧文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例如《雷雨》选文的一幕之中,情节的发展就在“突转”和“蓄势的作用下显得玄机四伏,首先是周朴园与鲁侍萍的不期而遇,引起了两人之间三十年的恩怨情仇的矛盾,然后周朴园知道了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接着鲁侍萍与周萍相见但却没有相认,最后周朴园父子与鲁大海产生了冲突,结果不了了之。整个相认的过程扣人心弦,各种矛盾一触即发。分析矛盾冲突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清人物矛盾冲突,分清戏剧冲突的主次,分清冲突的本质,体会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生活本质,突出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命运的作用,体会人物在尖锐、强烈的矛盾冲突的环境之中应付矛盾、解决矛盾的智慧,体会矛盾冲突中人物命运突转带来的审美愉悦,认识戏剧冲突的社会意义!
2、戏剧教学要关注戏剧语言
戏剧文学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其语言当中,熟悉戏剧的人都知道,历史上优秀的戏剧无不在戏剧语言上反复锤炼,这样可以推进戏剧的故事进程,揭示人物内心,塑造人物性格,营造舞台气氛,揭示戏剧的时代精神。比如强烈的戏剧冲突、高度集中化的人物、事件和场景、复杂的人物关系、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以及剧作家希望通过剧本表达的思想、情感,诸多问题的关注、解决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媒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欣赏戏剧作品,主要是学习、鉴赏其语言,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住戏剧文学语言的特性,戏剧文学与其他文学在语言上的区别是什么。在鉴赏戏剧语言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潜台词。有经验的剧作家总是努力选择简炼、富有潜台词的语言,去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
3、戏剧教学要注意戏剧语言的动作性
戏剧文学作品的语言包括舞台提示和台词。舞臺提示用于简要说明时间、场所、人物动作、表情、声调、心理状态、舞台布景、灯光、效果,是给导演、演员以及剧本的读者提供一些必要的提示和启发,它要通过舞台设计和演员表演才能具体体现出来,是一种辅助性的文字,力求简洁。台词,包括对话、旁白、独白。台词作为戏剧语言的重要构成部分,与诗歌语言、散文语言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那就是本色当行。所谓本色,是讲究自然、浅易,必须与社会生活语言保持一致。当行,则要求人物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只有做到本色当行,才能够流畅、自然、深入人心,如果只是为了刻意追求某种语言形式成为填词之作,则必定影响舞台的效果。但更为重要的是,戏剧的表现手段是动作,所以戏剧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都必须围绕“动作”来完成。作为戏剧文学,其语言就必须富有动作性和行动性,能为人物提供动作和行动。
4、戏剧教学要关注艺术呈现内容。
戏剧教学跟其他文学体裁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具有表演性特征。除了让学生鉴赏文本,还可以通过编、导、演的形式,将戏剧手段融于语文教学,实现更高层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也应该是戏剧文学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之一!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亲自扮演剧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这样既能增加对文本地理解,又能亲自感受学习的乐趣,这样能把原本令他们望而生畏的戏剧文学融入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当中,做到寓教于乐。我们不难忘记,上世纪初,南开戏剧社学生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后来造就戏剧繁盛的历史,启示我们,让学生艺术地呈现学习内容,开展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巩固所掌握的戏剧学习内容,是真正意义上在学戏剧!我们应该鼓励组织学生参与戏剧实践活动,艺术地呈现学习内容,这是大师诞生前的耕耘!
结语
中学戏剧文学教学与研究既面临着被进一步边缘化甚至“荒芜化”的可能,也面临着在新课程理念下被重新认识、重视和健康发展的良好机遇。戏剧和戏剧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繁荣是搞好戏剧文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前提;引导师生关注戏剧文学教学,充分发挥戏剧文学的育人功能,满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学校和教育管理者的职责和使命;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深入了解、研究并热爱戏剧文学,以享受生活、体验生命的态度和方式投身戏剧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天地,是优化戏剧文学教学的首要条件。希望戏剧文学教学与研究能够摆脱困顿,走出困境,实现正常化并逐步优化,能够真正发挥戏剧文学艺术的应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