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公民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2017-08-02 17:51刘玖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城市化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很多村民变成了城市居民。随着城乡结合市民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主要阐释新市民的基本概念,分析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素质问题,给新市民素质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 新市民 公民素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006-02

一、新市民和公民素质的基本概念

(一)新市民的基本概念

新市民,是相对于固有的城市居民而言,只要是因为城市化进程,城市扩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具有城市户籍的居民,比如城市农民工,他们是从农民中分化出来的,以非农产业为劳动对象、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是具有非城镇居民身份但是在城市生活的非农业人员。和以往的城市居民在社会形态上不同,一些新市民是没有原有的土地具有城市户籍的新市民。从形式上说,一些新市民是从农村户口转向城市户口,享有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等社会福利,以城镇居民的身份存在于社会中。新市民不再是农村户口,在生产形式上也和农村脱离了关系。还有一些新市民以非农产业为劳动对象、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进入城市生活。新市民成为当前社会人口类型转型的典型代表。

(二)新市民素质的基本内涵

新市民的素质主要是指人完成某种活动应该具备必需的基本条件或能力,这是一位合格市民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新市民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对新市民素质的研究主要在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上。市民素质又分为市民个人素质、市民群体素质和市民社会整体素质。

一般来说,市民个人素质可以高于市民群体素质与市民社会整体素质,也可以低于市民群体素质与市民社会整体素质。市民素质主要受社会的影响,不同职业的市民在素质上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新市民素质的提升比一直居住在城市居民的素質难度大一些,城市居民素质又分为成年市民素质与未成年市民素质,未成年市民素质的可塑性强一些。要想新市民融入到城市发展中,就需要让他们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遵循相关秩序。新市民素质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跟得上城市的进步与发展,逐渐提高新市民的素质。

二、新市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更新慢

新市民在城市中待的时间比较短,思想观念更新比较慢,在社会公德意识、法制观念意识还不够强。很多农民转变为市民,长期的生活习惯还比较小农意识,集体观念比较淡薄,民主法治意识还不够强,常会出现务工人员与承包商之间的问题。

(二)科学文化素质不高

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当前社会竞争比较激烈,很多新市民都是农民演变而来的,所以总体的文化程度不高,思想上还比较保守、陈旧。一些新市民由于长期务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够适应岗位。失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就业机会,让他们无所适从。

(三)环保意识差

环境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农民融入新市民队伍中主要体现在行为举止上,是否符合科学。与城市居民相比,在生活方式、文明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差距,所以改变这些习惯,把农民从原有的生活状态中转换过来很不容易。

(四)管理部门执行力度不够

在城市化进程中,管理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够。让新市民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管理部门有时只是走过场,没有结合人们群众的需求,市民自觉参与的意识还不够成效不大。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管理部门的投入不够,缺少一定的文化氛围,很难起到引导作用。新市民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管理部门没有严格监督约束新市民的行为。各部门虽然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然是由于新市民文化素质偏低,管理部门不能很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不能够很好的落实举措。

三、提升新市民素质的策略

(一)增强市民城市意识

提高新市民的素质,就需要增强市民意识。需要各部门加大宣传,转变新市民的观念。城市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要想提高市民的素质就需要从物质和文化方面入手。在城市建设中精神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质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决定因素。很多新市民都是农民过渡到市民,农民意识还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城市文明程度,所以,增强新市民城市意识刻不容缓。为了增强新市民的城市意识,就要坚持抓教育和宣传,转变新市民观念。就需要社会各部门集中力量,创建文明城市,把城市居民从农民向新市民转变。让新市民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推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体系的建设,塑造新时代的城市居民,不断提升新市民的素质。

(二)创建文明社区

创建文明社区作为提升新市民素质的基础工程,让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能够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取得更好地成效。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给新市民提供平台。组织社会活动,能够让市民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有利于推动文明社区的建立。社区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开展社区论坛,让市民集思广益给建设文明社区建言献策。真正号召人们参与到活动中,使公民道德基本内容走进千家万户。通过改造社会的环境,让市民可以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让广大新市民在文化娱乐的参与和享受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三)宣传文化,建设文化广场

宣传文化建设文化广场能够提升新市民素质,给新市民提供场地。让市民可以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实现新市民文化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的同步提升。广场文化的形式多样,多为群众自发性,让市民能够在融洽的环境下接受教育,陶冶人们的情操。文化广场不仅可以让市民进行娱乐活动,还能够在新市民素质方面起到思想教育功能。建设功能齐全的广场,能够给市民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其中,从而提高新市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文化广场,要把一些优秀的文化活动引入其中,坚决抵制不健康的封建迷信活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可以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多举办各类专题广场文化活动,以多种形式向广大新市民宣传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等有关内容,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影响群众,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

(四)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市民

在提升市民素质时,要注重以教育引导为主,以多种形式培育一批高素质的现代新市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到城市务工,新市民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整体素质。所以,就需要对外来人员进行教育,大力提升新市民素质。加强对新市民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引导他们适应社会的规章制度,树立全新的公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给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生存的能力。通过举办新市民文艺晚会的形式,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让他们在城市建设中有责任感。

(五)树立榜样,提升市民素质

在城市化进程中,要给市民树立榜样,引导他们遵守社会道德。通过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等形式,引导市民從这些典型人物身上学习他们的高尚道德情操和道德观念,转化成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形成良性循环。人的道德行为不仅需要人引导,还需要受一定法律法规的约束。这样才能够大力推进提升市民素质工程,以一些奖励政策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于社会中一些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予以曝光,让人们都可以监督。通过互相监督的方式,让市民能够自己教育自己。引导新市民参与到其中,自觉抵制不良的风气,不断提升新市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新市民提高自身的素质,就需要不断充实自身的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提升新市民素质需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他们可以融入到社会中,得到人们的认可。新市民素质是一项长久的工程,需要各阶层的配合,促进新市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景卫东,乔庆智,王丽君.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素质提升的对策研究[J].前沿,2013(11):20-24.

[2]霍允燊.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对策[J].中学时代,2014(22):224-224.

[3]陈艳梅.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素质提升问题可持续性思考[J].农业经济,2016(3):88-90.

[4]丁恒龙,朱悦怡.论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市民素质提升[J].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08,23(2):99-102.

[5]柴林,许为民.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文明素质的有效提升探究[J].学理论,2010(26):84-85.

作者简介:

刘玖玲(1982.12-),女,湖南浏阳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

猜你喜欢
城市化策略
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及其对城市化的启示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Passage Four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