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流行特点与防制

2017-08-02 09:44:43粟元文
四川畜牧兽医 2017年7期
关键词:禽病法氏囊新城疫

粟元文

(四川省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农科系,四川 南充 637000)

禽病流行特点与防制

粟元文

(四川省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农科系,四川 南充 637000)

1 流行特点

1.1 传染病种类增多 据资料统计,对养禽业构成威胁和造成危害的疾病达80多种,其中以传染病为多,又以病毒病危害为大。另外,发病禽的种类也逐渐增多,除常见的鸡、鸭、鹅外,鸽、孔雀、鹌鹑、鸵鸟、火鸡、七彩山鸡等都有发病的报道。

新的禽病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禽流感、鸡传染性贫血、肾病变型和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鹅副粘病毒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番鸭细小病毒病、家禽肾病综合征等。

1.2 混合感染和综合征普遍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同时感染及继发感染普遍。常见的病毒性混合感染有禽流感与新城疫、鸡法氏囊病与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和传染性腺胃炎、新城疫与传支、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与小鹅瘟等;病毒性与细菌性混合感染有新城疫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与沙门氏杆菌病等;细菌性混合感染有鸡大肠杆菌病与沙门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与支原体病;细菌病或病毒病与寄生虫病混合感染有球虫病与鸡白痢混合感染、球虫病与新城疫或传染性法氏囊病混合感染。混合感染中 ,ND、AI、IBD、IB等病毒病的混合感染尤其突出,此类混合感染有时造成家禽死亡率极高,或发病持续时间长,同时这类疾病易与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球虫病混合感染。

1.3 发病非典型化和病原出现变异 非典型新城疫就是一个例证。免疫水平低或参差不齐,导致某些禽病出现非典型变化。有些病原毒力增强,一旦禽群感染,可发生大量死亡,如MDV。有些疾病血清型增多,如果使用的疫苗与流行株血清型不符,常导致免疫失败。

1.4 细菌耐药性增强 细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多变性,不同种属的细菌可以通过转化、转导、接合等多种方式获得耐药基因;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的直接原因,不通过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进行治疗、饲料或饮水中长期添加一种或同一类药物、不按说明剂量长期用药等均可导致病菌耐药;禽只流动加快等可造成细菌耐药性扩散。

1.5 免疫抑制疾病日趋严重 鸡场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有: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呼肠孤病毒病等。

免疫抑制性疾病可造成细菌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一些病毒病的症状、病变不典型;病禽对特定疫苗的免疫反应下降或不出现免疫反应。免疫抑制性疾病诊断相对困难,易被忽视。

1.6 营养代谢疾病和中毒病增多 导致家禽发生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家禽营养摄入不足,长时间投料不足;各种应激,如接种疫苗、过度惊吓等;家禽发生热性疾病、寄生虫病、肿瘤性疾病、慢性传染病,消耗大量营养时;家禽发生消化道疾病,出现消化、吸收、代谢障碍;物质代谢失调;饲养方式改变;营养搭配不合理,如饲喂富含蛋白质和核蛋白的饲料可引起家禽痛风,长期饲喂高能量饲料可引起产蛋禽脂肪肝综合征等。

家禽中毒主要因饲料和饮水受霉菌毒素、农药化肥、化工废物等污染所致,另外长期给药不当,也会引起家禽慢性中毒。

1.7 呼吸道疾病频发 家禽呼吸道疾病可由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引发。呼吸道疾病易致各日龄的家禽发生继发感染,导致幼禽生长发育迟缓,拉稀,死亡率增加,成禽产蛋量下降和死亡。禽舍有害气体过多、饲养密度过大、喷雾消毒时雾粒过小、冷空气侵袭等也可导致家禽发生呼吸道疾病。

2 防制

2.1 合理选址 建场时应根据养殖场的性质、规模、任务及地形、地势、水源、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饲料和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粪污处理等社会条件合理选址。

2.2 转变饲养方式 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家禽时,应严格隔离,引入禽检查确认健康,再经免疫、驱虫和喷雾消毒后方可混群;建立和完善消毒制度;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实行分区分类的饲养制度,把不同用途、品种、批次、日龄的禽群进行分区饲养,便于管理与防疫。

2.3 完善防疫体系建设 养禽场应从防疫和生产的角度进行总体布局,设置功能区并严格分开;制订消毒制度和卫生管理措施;根据本场和本地区禽病流行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重大疫病的监测计划;做好疫病流行病学的调查与分析,完善防疫制度;建立禽病诊断、检测实验室,提高禽病诊断、检测能力;建立和完善疫情报告、隔离、病害禽尸无害化处理、登记等制度;建立和完善生物制剂选择、购买、保存、运输、使用、记录等相关制度。

2.4 预防为主 加强饲养管理,平衡家禽日粮,加强对光照、温度、湿度、密度、通风的调控,增强家禽的抵抗力;防止气候突变、转舍、长途运输、断喙等引起家禽应激。禽病的发生、传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必要条件,只要掌握了禽病的发生规律、流行特点、致病机理,就能从禽病传播条件中找到切实可行的预控措施。

2.5 加强新技术推广 提高养禽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推广禽病诊断和防治技术新成果。为养禽者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养殖信息和政策咨询,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生产。

2.6 控制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造成禽病流行传播的重要因素。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养殖户做好环境治理工作,做到安全生产、绿色养殖,同时应规划养殖区域,取缔污染严重的养殖场,提高养殖准入门槛。病死家禽应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扩散。

S858.35

C

1001-8964(2017)07-0045-02

2017-05-24

猜你喜欢
禽病法氏囊新城疫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介绍(封二)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介绍
四种禽病流行状况的简要分析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介绍
鸭新城疫研究概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控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5年7期)2016-01-04 11:59:58
如何正确使用新城疫疫苗
兽医导刊(2015年7期)2016-01-04 11:59:56
鸡大肠杆菌病与新城疫混感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