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纯青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个大环境,土壤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之一,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随之而来的是土壤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呈现出范围大、时间长、多元化的特点,已逐渐危及到粮食的生产、人类的健康和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分析出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以及其特征,并提出相应行之有效的可行性防治措施。
关键词:土壤;环境;现状;对策
土壤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以及工业化步伐的增快,土壤逐渐被人类不停索取和肆无忌惮的污染。污染的土壤面积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质量也在逐年的退化,已经呈现出范围大、时间长、多元化的特点,已经严重影响生态安全以及人类的生存。
一、土壤环境的污染现状
到现在,我们国家土壤的环境污染现状已经十分严峻,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土壤污染十分严重,在工业企业密集的区域、重度污染的企业、工业矿产开采的区域以及其周边的一些区域、城市地区和城郊区域都非常可能有土壤高度风险区和重度污染区的出现。拿广东省佛山市来说,之前有相关环保部门作出研究,发现当地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已经严重超标。2007年,市环保局调查发现,佛山陶瓷企业集中区域,由于煤炭等燃料的大量使用,造成周边土壤的氟化物含量超标严重;同时,工业废水和固体废物也是造成佛山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另据广东省相关调查,珠三角地区土壤金属污染情况严重,广州和佛山等其他经济发达地区最为突出,土壤重金属主要超标元素为镉、汞、砷、氟,电镀厂、金属加工厂、陶瓷厂等企业是污染的主要来源,而这些企业是佛山经济发展的支柱。
1土壤环境的污染分类。土壤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因为异于土壤本质的外源物质掺杂进土壤而引起的,其中包括放射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以及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是其中最为复杂和普遍的。近些年来,由于人类环保的意识逐渐增强,环境保护和分析技术逐步的提高,环抗生素之类的新污染物得到了人类的普遍关注。虽然在土壤生态环境中的含量比较低,它们一样会对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2土壤环境的污染特征。土壤环境的污染与大气和水的污染并不相同,土壤的污染有其独有的特殊性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土壤环境的污染有持续累计的特性。污染性物质在与土壤混合之后不能靠自然分解的那部分会较长期地累积于土壤内部。其次,土壤环境的污染具有其交换性。水环境和大气环境里的污染物会通过渗透、沉积融入土壤,而土壤里的污染物亦可以经过淋洗和蒸发的方式再次污染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最后,土壤环境的污染还具备持久的特性。污染物一旦融入土壤,就会一直滞留在土壤之中,正常条件下的自然环境是很难将其分解的。
二、土壤环境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对策的研究分析
由于土壤环境是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土壤环境对人类的健康以及生态的平衡都至关重要,所以要如何保护土壤环境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我们要采取预防手段和治理方法相结合,两方面同时抓起的方法,要以开展关于土壤污染的调查,并且建立起土壤环境的质量监察控制体系为基本,加强土壤的风险评估体系,以治理和修复污染土地为手段,坚持不停地提高保护土壤环境的监察管理能力,要以逐步实现推动公民群众参与为基础,逐渐增强全国人民保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1监管体系的完善,并划定土壤的环境类别。在加强各级政府部门机关之间协调和管理能力的同时,还要完善农业、环保、国土等相关部门之间公开和共享信息的规章和制度。并且要制定关于土壤环境的常规监察检测制度,并且完善相关部门关于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规范。广泛设立固定监测的卡位,选择合理且实用的分析土壤环境的相关指标,要开展长期的对于土壤环境的监督性质的监测。要将土壤环境分门别类,首先对保护区域及其周边的土壤进行优先的保护,要确定保护区的主要范围,严格禁止所有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的开发行为;要适当对农林牧相关的土壤环境资源进行合理的、有序的利用和开发;对于城市用地来说,就要严格的按照其土地的类别,确定土地的用途,以防止生活及生产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
2增强事故的应急机制,提高相应的环境监测管理水准。要制定出针对土壤环境的突发状况应急方法。并增强对风景区、水资源重点保护区等地区内对土壤环境的监护工作,还要强化日常管理和风险的防范意识。对于国家重点行业,要敦促各个企业建立起風险的排查制度,并且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完善,在平时生产中就要采取相应行之有效的措施,以避免土壤的污染。逐渐完善对土壤质量的动态监控相关制度,增强土壤监管相关部门的队伍建设,提高对土壤环境日常的监察能力。
3、佛山市环境保护规划。市政府的设计规划提出到2020年底,普遍开展全市土壤场地污染状况的调查,通过对全市各工业区周边土壤环境调查明确全市土壤污染水平,尤其是村级工业园区的土壤污染水平,为全市产业转型及合理进行农作物的生产布局提供基础资料的科学依据;保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达到66%。在具体防治措施方面,将以耕地土壤环境保护为重点,严格控制土壤污染来源,实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分级和分类管理,加快推进受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试点,解决一批土壤污染历史遗留问题。
结束语:保护自然资源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是要以环境污染为代价那就显得得不偿失了。土壤作为自然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作为政府部门,要严格控制好大型企业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并对已经造成污染的区域进行有效的治理。而作为个人,应该从点滴做起、从实际做起,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为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创造出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赵其国.提升对土壤认识,创新现代土壤学[J].土壤学报,2008,45(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