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的旅游适应性

2017-08-01 22:44李晨曦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规划

李晨曦

摘要:根据现今的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世界旅游组织对未来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会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并在旅游客源国中排名第四。由此可见,城市进程中对于城市规划的旅游方面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使得城市旅游流的发展越来越快。现如今的旅游流都是以游客为主体的,它们给城市系统的不同要素带来了结构上的冲击,也使传统的城市规划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问题。由现今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致力于三个方面的转变包括游憩转变为旅游、居民转变为游客、空间转变为形象。以便让我们的旅游业更加适应现代化的城市规划。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规划;旅游的适应性

引言:旅游业的提升会大幅度的增加城市的综合实力并且使我国城市化建设更加稳步的发展,很好的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我们对于城市规划中旅游适应性的探讨及其对策的指定具有极大的意义。

一、目前城市规划对旅游的不适应之处

1.城市规划赶不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旅游业、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一种产物,那就是旅游城市化。相比于中国,国外的许多国家早已经开始了对于旅游业和城市化的探究。根据多个研究学者提出的旅游城市化的概念可以看出,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旅游业已经占了很大的比重,大大的推动了城市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趋于正规化国际化,但是在旅游业的不断提升下,城市进程规划就显得有些滞后了,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如果不使传统城市规划尽快转变尽快发展,那势必会影响到我国旅游业向前发展的步伐。

2.旅游流对于城市系统的冲击越来越大。旅游流描述的就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在不同旅游地点的迁徙现象。中国在1998年开始创建优秀旅游城市以后,旅游业就开始以城市为目的地为落脚点。从而引来的游客形成的旅游流使城市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城市规划方面对于旅游流的影响却是少之又少。由此造成了城市内部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城市现代化的脚步被迫减慢。通过这些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城市规划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的重要性。从城市规划的不同方面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例如城市园林的绿化系统、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还要充分的关注城市规划的编制内容,在编制内容上让有关旅游方面的内容更加具体、全面、规范。

二、如何调整城市规划与旅游的适应性

1.功能方面由“游憩”转变为“旅游”。早期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保证交通、工作、居住以及游憩四种活动有序正常的运行。这对现代化的城市规划起到的很深的影响作用。而在工作与生活之外,游憩便成为了城市规划项目中的重中之重。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标志和主导动力,自然游憩这一功能的地位也要随之升高,越来越向旅游业发展。因此,现在我们城市规划发展也要随之变化,要注重的将城市的游憩功能转变为旅游功能。

2.主体方面“居民”转变为“游客”。各种宪法宪章都指出城市规划要把人作为主体,强调人对于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城市规划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要求,保护居民的利益。所以在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中,园林绿地建设和公共设施方面都要为城市居民考虑,以他们的利益为主。城市旅游的发展中主体为游客,城市为目的地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

3.目标方面“空间”转变为“形象”。城市规划由字面意思便可知道是对城市中空间,土地各种资源利用的综合规划与部署。然而我国旅游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城市的旅游功能发展越来越强,所以城市规划要切实考虑旅游系统的建设要求,在城市旅游形象、品牌、服务、市场营销四个不同的方面将城市的“软”环境提升。

三、探讨并制定出与旅游适应性的城市规划机制

1.实现二者适应性的供需机制。城市规划应根据旅游市场和游客的不同需求进行空间和资源的配置和调控,使这种供需适应机制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出现。现在城市旅游活动中大众化、散客化和常态化的表现越来越明显,而这种散客性的消费模式使旅游的游客对目的地更加了解,有更加深刻的需求,可以全方位的接触旅游地的文化。因此,城市规划要适应并且满足游客的市场需求,对城市的目的地进行空间和资源的合理的调控和配置,给游客的客源市场提供一个吸引物,充分的发挥出城市规划与旅游的相适应性。

2.实现二者适应性的管控机制。城市规划应该对各项建设的建立过程中进行高效的管控机制,用来保障各项系统稳定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适应旅游发展和城市旅游系统建设的具体内容也应该列入法制化的轨道,用法律的方式来保证城市规划的有序进行。

四、关于规划对旅游适应性的对策

以天津为例,天津已經成为全国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对海外市场的吸引力也是巨大的。天津市今年接待的入境旅游者相比以往时期增加了13.0%。由此可见,来天津市旅游的游客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呈现出了客源市场多元化的格局。无论国内外,旅游者的数量都是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旅游业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巨大,也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接待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大大的加强了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增强了开放性。在城市的规划中也应该尊重当地广大人民的意见,对旅游者的要求与需求也要进行调查与分析。根据统计的不同信息进行各方面的城市规划,争取做到响应到大部分人的需求,为游客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

总结:实行适应旅游的城市规划调整,其目的在于要更好的满足游客的需要、建立起城市的形象和品牌、提高城市的各种旅游功能,由此确保城市规划的长期稳定发展。将探讨出的应用性政策适用于我国城市型的旅游项目建设领域,最重要的是对于我国城市规划的总体编制与实施的过程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即便我们对这些问题已经进行了探究,但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更多的方面进行深入性的研究,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规划学理论进行融合和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

参考文献

[1]黄震方,吴江,侯国林.关于旅游城市化问题的初步探讨——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02:160-165.

猜你喜欢
城市化城市规划
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及其对城市化的启示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探索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