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异地城镇化的特征及趋势

2017-08-01 17:38杨岳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趋势特征

杨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我们国家近几年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而在实际的应用以及发展过程当中,经济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在经济的高度繁荣之下,我们国家当下的城镇化建设逐渐加快脚步,逐渐形成了一个快速发展大趋势。但是就当下实际的发展情况来说,城镇化发展内容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城镇化建设水平仍然较为低下,这在很大程度之上直接限制了现代化建设。藉此,本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异地城镇化的特征及趋势进行了简要的研究。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异地城镇化;特征;趋势

前言: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高度繁荣的时代。在此种时代背景之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鲜明的进步。在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很大程度满足之后,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此种社会基本需求逐渐催生出了城镇化问题的形成。而城镇化问题的具体形成,证明了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虽然正在不断进步,但是现代化建设也存在十分明显的问题。通过对我们国家当下城镇化内容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内城镇化建设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对异地城镇化的特征及趋势分析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概念界定

(一)传统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

传统城镇化的发展方式其实就是经历传统工业发展作用之下的相对影响之下的城镇化发展方式。此种发展背景之下的城镇化,往往更加注重工业发展,轻视城市建设。而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其在實际的应用以及发展过程当中,将会更加的重视城市与工业之间的和谐发展。并且也会更加重视城镇化质量以及城镇化合理发展速度[1]。

(二)本地城镇化与异地城镇化

从传统发展的角度上来说,所谓的本地城镇化其实是本地人口进行城镇化的一种发展形式,所谓的异地城镇化则是迁居到了区域之外的并且具有非农业生产相关人的城镇化建设。然而从具体的发展以及相关的基本定义来说,当农村地区的人口从农村变为城镇之间的迁移,就可以看做是异地城镇化。

二、异地城镇化发展历程及其面临的问题

(一)异地城镇化的形成

从实际的社会发展大环境以及异地城镇化形成的具体形式当中不难看出,异地城镇化在最终的形成过程当中所具有的形成因素有很多。异地城镇化的形成并不是在某种单一条件的作用之后,形成的一种经济内容。简单的可以将其形成因素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山区农村劳动力过剩、中部地区小城镇基础薄弱等问题共同作用最终形成了异地城镇化演变形式。

(二)异地城镇化的发展表征

首先来说,异地城镇化的基本表征当中,异地性差异十分明显,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也表现出了极大程度的国内东部地区演化较弱,中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较强的态势。其次,异地城镇化的实际发展具有十分鲜明的时间区域划分形式。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是异地城镇化演化的初期阶段。到了1999年异地城镇化的演化逐渐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三)异地城镇化的作用效果

就异地城镇化的基本形成内容以及发展内容来说,适当的城镇化演化在一定程度之上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而过度的发展对于社会稳定的影响十分巨大。其次,城镇化的演化在很大程度之上会伴随着劳动力的迁移,经济也会随之变化。这样“异地”的经济就可以受到极大程度的推动,而“本地”的工业化发展则可以逐渐减缓[2]。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异地城镇化的发展措施

(一)沿海产业升级

当我们国家的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之后,国内的沿海城市工业进程逐渐进入到了发展的中后期。而此时的产业升级必将会具有十分明显的人口流动。并且在此种发展背景之下,原本的经济发展内容以及行业发展决定了低技能水平的劳动力需求将会逐渐降低。而高技能水平的人才需求将会逐渐增加。这就直接让异地人员回流现象发生[3]。

(二)合理引导

新型城镇化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将会进一步重视城市质量的建设,所以在实际的建设过程当中,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多路径的发展方式被进一步提出。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应该根据城市类型的差异性进行完善与发展,大型城市应该担负起经济以及工业的生产任务,小城市应该做好人员流动调节作用,合理的引导人口流动完善建设。

(三)完善基建

所谓的完善基建其实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以及对回流劳动力的吸取能力。除增加就业以吸引跨省劳动力回流外,中西部城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也是劳动力回流及定居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应充分发挥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的作用,建立多种形式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及建设方式,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4]。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国家近几年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社会发展被进一步完善,并且经济在最终的作用过程当中驱生了很多新型发展内容以及发展态势。城镇化建设就是在此种发展背景之下所形成的一个发展形式。异地城镇化的建设程度高低在很大程度之上将会直接决定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程度以及综合国力。本文以上内容对异地城镇化的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并且提出了建设建议。希望可以通过本文以上内容的论述,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黄亚平,陈瞻,谢来荣.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异地城镇化的特征及趋势[J]. 城市发展研究,2011,08:11-16.

[2]陈玲玲,邱琳,冯年华.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旅游导向型生态乡村的特征和发展模式[J]. 江苏农业科学,2016,10:520-523.

[3]高浩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农村城镇化:趋势 问题 路径[J]. 今日中国论坛,2013,12:103-105.

[4]孟庆昇,艾德洲.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及发展趋势[J]. 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04:39-42.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趋势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初秋唇妆趋势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趋势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