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小塔子沟组Au、Fe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2017-08-01 17:03张志颖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辽西地区水文地质

张志颖

摘要:辽西地区Au、Fe类矿产分布广泛,近年来该地区地表矿体大幅度开采,现阶段主要以深部盲矿体开采为主,在此基础上,水文地质对该区域矿产开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辽西地区;小塔子沟组;水文地质

一、自然地理特征

该区地处温带、半干旱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夏季较炎热,冬季寒冷,年内气候变化较大,年最高气温40.6℃,最低-31℃,平均气温8.4℃,年平均日照2861.7小时,雨量集中6、7、8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70%,年降水量485mm,蒸发量2202mm。无霜期149天,冻土深度1.00~1.40m。该区内沟谷发育,但缺少地表水体,区内雨裂沟在丰水期形成暂时性洪流,雨后干涸。

二、区域地质背景

辽西地区地处华北地台北缘、燕山台褶带辽西台陷朝阳穹褶断束,区域成矿条件优越。

受区域构造活动影响,该地区构造发育,以断裂为主,多为北东向。

区域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以大量发育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中性-酸性岩株及成群成带产出的各类脉岩为特征。

三、矿床地质特征

3.1地层。本文主要对小塔子沟组中赋存的矿体地层进行分析,主要岩性为混合岩、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

3.2构造。区内断裂多为北东向。

3.3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为金铜多金属矿产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热源和物源条件,该区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四、水文地质特征

4.1含水层、隔水层。依据岩性、构造与地下水赋存关系和岩层富水性等特征,该区域含水层(带)划分为四个:

4.1.1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此层主要分布在河沟谷地带。局部上覆1~2m厚层粉质粘土夹碎石,下部为粗砂、砾石层,结构松散,透水性良好,从水井和钻孔测量水位埋深0.50~8.00m,水位变幅1~1.5m,抽水涌水量Q2=55.25L/s,单位涌水量12.849 L/s·m,水井涌水量Q=1.6~11.00L/s,影响半径R=155m,渗透系数k=127.036~417.659 m/d,含水层的富水性为强富水性含水层,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为HCO3--Ca2+-Mg2+水,为矿区主要供水水源,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及构造裂隙水。

4.1.2风化裂隙含水层。该层岩性一般为条带状混合岩。褶曲与断裂使岩石产生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风化裂隙率为0.1%,基本属闭合状态。裂隙面有明显地下水侵染呈棕红色铁氧化物。岩层经长期风化剥削后,山峰多呈平坦状,岩石多呈碎块状和砂状,抽水试验涌水量为Q3=1.519L/s~Q1=1.519L/s,单位涌水量q=0.004 ~0.112L/s·m,渗透系数K=0.01~0.3m/d,富水性弱,即富水性不均一含水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Mg2+水,PH7.75,水的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和孔隙水补给。

4.1.3构造裂隙含水层。该层地表露头裂隙率为0.21%。涌水量Q=0.013~1.003L/s,单位涌水量q=0.0002 L/s·m~0.16 L/s·m,属弱富水性含水层,渗透系数为0.36m/d,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l--Ca2+-Mg2+水,PH7.65,地下水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及山前洪积层中孔隙潜水。

4.1.4隔水层。小塔子沟组混合岩、斜长角闪岩类仅在地表发现风化带,渗透性较强,深部钻孔岩芯完整,呈长柱状,裂隙不发育QRD>85%,无明显漏水现象,即风化裂隙带一下裂隙呈闭合状态,而侏罗系安山岩类,中~粗粒结构,易风化,地形平缓,地表长期风化氧化,岩石呈松散砂状、裂隙状被充填闭塞,故将该层段风化裂带以下视为隔水层。

4.2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山间谷底地带第四系裂隙潜水层,因无连续完整隔水层,地表水(河水)直接补给孔隙潜水。山区风化裂隙带水补给源为大气降水补给。孔隙水和风化带水是深部构造裂隙水的补给源。丰水期大气降水多以地表径流形式汇聚于流域,部分补给各含水层,多数降水通过河流沟谷排泄径流出工作区。近傍河向区域,地表水和构造裂隙是有联系的,但其渗透性小,在没有较大断裂影响下是有利于矿床的开采。

4.3矿坑充水因素。依据矿体产状、规模及埋藏条件,该区域一般采取露天及井下平巷两种方法开采,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露天采场充水因素,受大气降水和风化裂隙水补给。平巷坑道主要以含铁石英岩本身构造裂隙水补给,大气降水和风化裂隙水次之,随着矿坑不断延长和加深以及长期排水,将诱发露天采场出现塌陷和产生大的裂隙,大气降水由次要因素转化为主要直接充水因素,本区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占全年降雨量80%,给矿坑突水造成有利条件,在采掘进入河流底部采矿,顶板隔离厚度必须符合安全顶板厚度要求,防止冒顶,地表水及强富水含水层水突入坑道,危及矿坑安全。

4.4水文地质条件类型划分

4.4.1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及复杂程度。该组主要围岩为小塔子沟组变质岩,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构造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潜水赋存于上部第四系碎石类土及砂类土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渗透性好,基岩构造裂隙水含水层厚度大,赋水性较大,但总体无较大导水裂隙和孔洞,突涌的可能性不大,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不明显,其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第一类~第二类型,即以孔隙含水层裂隙含水层为主的充水矿床。

4.4.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依据矿层与当地侵蚀基准面及地下水的含、富水强弱,含水层的富水性以及地表水体对矿床的充水影响程度,补给条件等因素,将该组划分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复杂的矿床,具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划分。

五、结语

(1)辽西小塔子沟组地层为成矿有利层位,该区构该层位赋存有大量Au、Fe类矿床。

(2)在该区表生矿体日益贫乏的时期,小塔子沟组地下开采部分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该过程中水文地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礦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 1991年

[2]李守义、叶青松,矿产勘察学,地质出版社,2003年

[3]翟裕生、邓军、李晓波,区域成矿学,地质出版社,1999年

猜你喜欢
辽西地区水文地质
基于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分析与确定
基于GPRS实现自动化水文地质抽水试验
基于转移概率的三维水文地质结构划分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有效应用
水文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技术
辽西地区油松造林的生态学探讨
辽西地区樟子松容器大苗荒山造林分析
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发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