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媛媛
摘要:近年来,随着矿山闭坑的数量逐漸增加,合理正确的编制闭坑报告、方案,是确保矿山闭坑完成的依据。本文主要围绕我国矿山闭坑管理现状、相关规范及报告的编写等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矿山闭坑 ; 概念 ; 管理 ; 历程 ; 报告编制
引言:近年来,随着矿山矿产资源的开采消耗,矿产市场的供需和矿业市场的发展变化,随着矿山资源的逐渐枯竭、矿产资源贫乏、开采技术条件恶化和矿山继续生产亏损严重等原因必须停产关闭。
1、概念
从开采的角度来说,矿山闭坑是指设计开采采空后或因意外而终止开采的矿山。从闭坑管理的角度来说,矿山闭坑是指矿山停止采矿活动后,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完成土地复垦、生态环境恢复、地质灾害防治、地表及地下水资源保护等受矿山开采影响的诸多问题得到解决,达到矿山闭坑管理的相关要求,并履行闭坑申请、审批等有关程序的一系列行为。
2、我国矿山闭坑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早在1978年,化工部发布了《关于化学矿山生产矿区、矿井、中段闭坑管理办法》,规定了矿山闭坑的条件、要编写闭坑报告、闭坑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等。1986年矿山闭坑被写入《矿产资源法》。其中规定:关闭矿山必须提出矿山闭坑报告及有关采掘工程、不安全隐患、土地复垦利用、环境保护的资料,并按照国家规定报请审查批准。1994年颁布《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细则对矿山关闭/停产应该完成的准备工作、执行的审批程序、实施的闭坑内容做了详细要求。1995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发布了《矿山闭坑地质报告审批办法》,旨在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2002年颁布《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将《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列入标准的规范性附录,确定了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用于资源/储量管理的目的,而且明确了矿山闭坑地质报告在废矿坑利用环境及地质灾害治理的意义。
3、资料收集
①地质:矿山建厂之前的地质勘查资料。矿山建厂后的生产地质资料。矿山历年储量变动的年报。矿山历年的水、工、环地质资料。
②测量:矿区地形测量、测量报告。
③采矿:矿山开采设计、实际开采资料。矿山历年的产量及实际开采量的统计。矿山开拓、采矿、运输的设计及实际方法。矿体边坡角的处理等。
④选矿:选矿工艺流程设计资料。包括选矿技术经济指标、尾矿、废水、废物的处理方法。
⑤其他资料:如矿山的年产值、年利润等情况,各项管理制度、矿山有无越界开采(处罚情况)及矿山开发引起的经济、社会、资源效益。
4、矿山闭坑报告的编制
矿山闭坑报告是一个矿山(矿段、矿井)的停止生产的请示报告,是矿山从生产建设到矿山关闭的经验的总结。闭坑报告内容包括图件、表格和文字报告三部分。
⑴综合性图件:区域地质图、矿区地形地质图、工程平面图等。
储量计算图件:包括中段地质平面图、勘探线剖面图、矿体垂直(水平)投影图和探采对比图。根据选用储量估算方法的不同采用不同估算图件编制,图件编制的比例尺、图例、编号都应统一。比例尺一般为1:500或1:1000。所有图件的岩层、矿体的代号、花纹、颜色都应统一。同一时期施工的工程编号、同一矿体的编号要统一。图件中的地质内容齐全(岩层、矿体、地质界线、工程、地质现象都应标示在图上)工程齐全(历次施工的工程、历次勘查)。
⑵表格:包括测量成果表、矿山资源储量估算表(保有、消耗),历年资源储量变化统计。历年的储量报表和统计台账及闭坑报告编制的储量计算和探采对比资料。
⑶文字报告:是对矿山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工作质量及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总结,是确保闭坑完成的依据,包括矿山闭坑的目的、概况,矿山地质,矿山开采和资源利用,探采对比,环境影响评估,结论等方面。
①矿山概况。矿山交通位置、自然地理概况、所处区域构造位置简述;矿山地质勘查简述;矿山开采简述。
②矿山地质简述。矿山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包括:矿床地质、矿区地质和矿体地质特征,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情况;矿石选冶技术条件情况;矿山资源储量及品级增加(或减少)情况。
③测量工作。矿区控制网的建立;地形储量;采掘探工程的测量;测量质量评述。
④矿山开采和矿产资源利用:矿山开采时间、矿山设计单位、设计采矿、选矿的规模,开采对象、开采方式、开拓方法、实际采选规模、采空区分布情况,历年采掘工作量、历年采出矿量、金属量、损失量、贫化率,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累计资源储量及探采对比变化情况。开采中存在的问题。矿山生产成本、供销情况及经济效益的评述。
⑤探采对比:根据矿山生产资料,和最近的报告对比矿区内的构造、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开采技术条件。并评述原勘查方法、手段、勘查工程间距、勘探类型及其确定的合理性。
⑥选矿:生产选矿工艺流程、历年选矿技术经济成果;废水、废物处理情况。
⑦闭坑(停办)原因:资源枯竭矿山闭坑原因简述,非资源枯竭矿山闭坑原因详述。
⑧环境影响评估:地下水疏干范围、水位及其恢复程度情况;采区地质环境变化;水体污染及其自净情况的评述;废弃物堆放情况与处理。
结论:评述矿山生产的经济、社会、资源效益;矿山闭坑资源/储量的核销结论及能否作为闭坑的依据;剩余资源/储量的处理建议、废矿坑利用建议、环境及地质灾害治理建议。
结束语:一个矿山企业的建立,不仅花费巨额投资,还涉及矿山安全、土地复垦、环境保护、经济税收等一些社会问题。因此矿山关闭应十分谨慎,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制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实、科学实际的研究和分析矿山剩余资源储量的利用及矿区的发展远景。矿山闭坑时国土资源部门加大绿色矿山建设的需求,也是寻求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有效途径之一。闭坑报告的完成并不是矿山闭坑的最终结果,还需进行矿山基础设施的拆除、改造,土地复垦,山坡治理,污染治理,环境恢复等等。
参考文献
[1]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