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昂
摘要:《茶馆》是三幕话剧,穿插了70多个人物,其中有50个人身份差异较大、形形色色而且都有姓名或绰号,国会议员、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清朝遗老、地方恶势力的头头、说评书的艺人及农民乡妇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茶馆》的成功主要源于老舍先生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他才能塑造出50多个身份差异、极富创造性的小人物。老舍先生塑造的人物众多,因此,本文将从主次人物的合理处理、人物语言个性化与人物的象征性这三个方面来研究《茶馆》人物的类型化塑造。
关键词:《茶馆》;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类型化;个性化
一、主次人物的设计与处理
《茶馆》是一部包括70多个人物形象的现实主义作品,所描述的人物本来是名不见经传的,但通过老舍先生的文学涵养、独具匠心、精心刻画,赋予了这些人物鲜明的形象、个性的语言,将小人物写“活”了,充分表现了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态与鲜明的个性,加深了我们的印象。但是,由于话剧中人物众多,无法详尽地描写话剧中的每个人物,老舍则对人物进行了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详略处理,清晰地表达了话剧所要表达的思想。
(一)主要人物的塑造
老舍在《茶馆》中塑造和安排了王利发、常四爷等主要人物形象,有效地突出了话剧的主题。其中,王利发作为裕泰茶馆的掌柜,他是以圆滑、逆来顺受的形象上场。由于他的身份,他基本上都是给别人鞠躬、请安、作揖、叩头,在黑暗的旧中国他的命运却是悲惨的、以破产结尾。常四爷是以作为经常光顾裕泰茶馆的茶客而上场的,他正直爱国、不满于腐败的清王朝、十分痛恨洋人,在话剧的安排中他的形象与王利发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在黑暗的社会里他也是以悲惨的结局结束。秦仲义,王利发的房东,他苦心经营、自命清高、实业救国、发展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他可以说是维新的资本家,可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严重压迫下他倒下,他没有一点生存的机会,最后他也以悲剧的命运结尾。
(二)次要人物的塑造
老舍先生是通过次要人物父子相承,父子都由同一演员扮演的方式来塑造次要人物,主要是这类演员只需要更换服装,就赋予他们在另一个朝代、另一个人物的形象。小刘麻子就是次要人物之一,他在话剧中主要是在父亲刘麻子去世后当起了人贩子,子承父业、训练女特务。在父亲唐铁嘴去世后,小唐铁嘴“反共复辟”,给人看相。而小二德子也是在父亲二德子去世后,依然参加罢课活动,来镇压学生和教员。这种次要人物塑造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人物众多、时空跨度大”的问题。而且塑造次要人物时老舍没有再强调人物鲜明的个性,而是给次要人物赋予了单一的性格,在确定次要人物身份的基础上,高度概括小人物的性格特点与职业,有利于准确反映出客观现实、浅显易懂。再者,老舍先生还在话剧中塑造和安排了马五爷这种仅仅说了三句话,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小人物,虽然就在第一幕出现,却成功地塑造和刻画了他的傲慢形象,侧面反映了社会黑暗的现实。
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安排
老舍先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造就了他的语言艺术,在《茶馆》中塑造了栩栩如生、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在塑造类型人物上,他给人物赋予了鲜明的个性和独具匠心的语言性格安排,利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准确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老舍先生的精心安排鲜活了话剧中的每个人物,他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说话方式、说出来的话都各具特色,采用真实形象的语言不仅充分体现了当时人物所处的背景,也准确刻画了他们的地位与身份,不仅使话剧中的人物生动、形象,也加深了观众对众多人物的印象,增强了整个话剧创作的创造力与表现力。
《茶馆》中50多个出场人物,老舍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安排赋予了每个人物鲜明的特征与个性,增强了剧本的特色。比如相面人唐铁嘴来到茶馆对王掌柜说:“我不抽大烟了。”王掌柜听了很高兴,即回答“那好”。他接着说:“我改抽白面儿,大英帝国的香烟,日本的白面,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福气还小吗?”这段话赋予了语言幽默感、个性化,即使观众不清楚他的底细,仅仅通过这句话也能分析和知道他是一个无耻之徒,这也可以反映出来“帝国主义用枪炮打中国、从体质健康上进行毒害的可耻行径”。再比如,王利发说:“我可没做出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能叫我活着呢?”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利发的性格,虽然他为人处世性格圆滑,在黑暗的社会里也难以逃脱破产的悲惨命运。常四爷说:“我爱我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啊?”这句话与话剧中他正直的性格特点相符合,忧国忧民,但是在黑暗社会的压迫下他也只能穷困落魄、一事无成。秦仲义说:“有钱那,就应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人物语言描写,而是以旧中国为线索表现了当时人们思想的真实状况,在封建迷信的社会下他们认为“人生在世要做尽坏事、缺德的事”才能生存,这刻画出了各阶层人民在旧中国下的悲惨命运和生活苦难。
三、人物的象征化意义
老舍先生在话剧中给每个人物赋予了象征性的特征,这主要是通过他们的人物形象和个性化语言表现出来的。主要是采用侧面透露的手法,从横的侧面,老舍先生选取了“裕泰茶馆”这个象征被摧残得衰败不堪的旧中国为观察窗口,通过对出入茶馆的各种人物的描写,来反映时代变迁。比如,《茶馆》中茶馆经历了三次变迁,这不仅仅是王利发命运的三次转变,也是以王利发命运的三次变迁为主线揭示了中国历史繁荣、衰落、灭亡的变迁,老舍先生用小人物来反映历史,揭露了大背景。从纵的侧面来写,通过话剧整个人物的生活变迁来反映社会演变。比如,在《茶馆》中,裕泰茶馆的陈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古朴、新式和简陋的三次变化,从茶馆三次的陈设来表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和文化特征。古朴时,主要是以茶客的弄鸟、吃茶、玩虫为主,略带古风,但是出现了“莫谈国事”的字样,通过一动一静的描述形成了一种压抑的气氛。新式时,更新了茶馆的设施,将场面进行了收缩描述,在矛盾加剧的社会中暗示着茶馆的抗争,“莫谈国事””的字样却越写越大,这里隐藏着更大的危机。而到了第三幕,茶馆陈设简陋,不仅包括数量众多的“莫谈国事”的纸条,还有“茶钱先付”的纸条,这表明茶馆入不敷出,“茶钱先付”与“莫谈国事”也是一种因果联系。老舍先生以茶馆为载体,以小见大,深刻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利用人物所说出来的话充分表现了社会大背景,剧本最后一幕沈处长就说了一个“蒿(好)”字,在富有象征意味的基础上揭示了国民党军阀自命高貴、军僚政府的腐败问题。整个话剧中,各个人物都是专注做自己的事,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带出剧情,细细揣摩、体会剧中人物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通过人物最终悲惨的命运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与残酷。
《茶馆》取得了巨大的反响和成功,归根结底是因为这篇话剧的谋篇布局与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整个话剧没有将矛盾斗争贯穿到底,而是以人物带故事,通过对70多个大小人物的描写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背景与黑暗,在主要人物悲惨命运的背后耐人寻味、引人深思,使得这部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参考文献:
[1]梅梓.社会变迁下一曲小人物的悲歌――从《茶馆》中裕泰茶馆的兴衰看王利发的性格变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5).
[2]杨迎平.论老舍《茶馆》人物的类型化创造[J].民族文学研究,2015(1).
[3]介小玲.浅析老舍《茶馆》中人物的类型化塑造[J].青年文学家,2016(08).
[4]杨迎平.论老舍《茶馆》人物的类型化创造[J].民族文学研究,2015(01).
[5]杨迎平.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老舍的《茶馆》与布莱希特戏剧观[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6).
[6]杨迎平.老舍与《茶馆》——纪念老舍诞辰110周年[J].文艺争鸣,2009(06).
[7]杨迎平.“再现美学”与“表现美学”的融合——对老舍《茶馆》的重新解读[J].民族文学研究,2011(11).
[8]杨迎平.《茶馆》:“驰骋古今,综合中外”的戏剧艺术——纪念老舍诞辰110周年[J].文艺理论研究,2010(03).
[9]董雯雯;李致.老舍戏剧理论研究[B].河北大学,2014.
[10]杨迎平.“小说式戏剧”与“戏剧式小说”——《茶馆》与《呼兰河传》比较谈[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11]周珉佳,张福贵.中国当代小剧场话剧的文学性与剧场性[B].吉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