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木中的“空白”及其在写作中的运用

2017-07-31 20:09邓燕林
魅力中国 2017年16期
关键词:艺术学生

邓燕林

在中国写意画中常借一芽而绘春光如海,画一叶荷写秋意如杀,露一爪以显云海神龙,流片霞以呈天宇广阔,如此以少胜多,以小见大,实则营造了深远的艺术氛围,创设了广阔的艺术天地。笼天地万物于尺幅之内,真正达到像王夫之《姜斋诗话》中所说:“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

南宋画家马远,人称“马一角”,盖因其画水画山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其代表作《寒江独钓图》仅画一叶扁舟漂浮水面,一渔翁独坐船头垂钓。四周除寥寥几抹微波,几乎全是空白,却有力地衬托出江面空旷渺茫、寒冷肃杀的气氛,更集中地刻画了渔翁凝神贯注垂钓之态,同时也给欣赏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空间。这种意在画外,留下空白的艺术手法,给画面平添了无穷的神韵和魅力。

由此又想到齐白石作“蛙声十里出山泉”,仅用蜿蜒小溪中顺流而下的几只蝌蚪就表现了诗情画意。

而著名雕塑维纳斯,多少人想为他接上玉臂,但终究不如断臂引人遐思,真正凸显了空白的魅力。

空白艺术不仅用于绘画和雕塑,在现代艺术一一广告中也有运用,一国外钟表公司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并不像一般钟表广告那样表白自己的产品走时如何精确,外形如何美观大方,如何具有时代感等等,而是在电视屏幕上给人们留下了一秒钟的空白一一黑屏,新奇的构思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可见,所谓的空白并不就是没有,而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一种奇巧,一种神韵,给人们的是想象和再创造的机会,是一种无言的美丽。

我国古代文学家对这种留下空白的技巧也有很多论述,司空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马光的“古人为诗,貴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都说的是“空白”使文章呈现含蓄之美,这种美比起说得太直太露,更能引人入胜,有曲径通幽之妙。

《红楼梦》黛玉死前喊着:“宝玉,宝玉,你好……”“你好”什么呢?作者没有直说,但感情细腻、善于品味的读者却能品出无限丰富的内涵,从而走进这个弱女子的内心世界。曹禺的《雷雨》写周朴园令周冲把药端到母亲繁漪面前,让他喝下去,周聪只说了一个字:“爸”!这未完之语把周冲不满父亲的做法,但又慑于父亲的威严,不敢多说话的情态表现出来了。

莫泊桑《项链》结尾,在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之后戛然而止,却令人有尽可能多的假设而回味不尽。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比千言万语更能令人唏嘘叹惋。

这正是“做人要直,为文要曲”。如果上述几例中作者把他写得太满太详,直露无余的话,也就失去了无穷的魅力。

海明威说“运用冰山的原理去写,用冰山之浮出水面之一角而显其整体”,这与中国绘画的原理相通。朱光潜先生说“我们所居住的世界是完美的,就因为他是最不完美的”,“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只是美在表现出的一小部分,尤其是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部分”。这也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因此,我们不妨把这个原理用在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上。

学生们容易产生写作冲动,但往往对材料不加选择,不善裁剪,而把生活的原始面貌完全展现出来,因而事无巨细,一概罗列,却又费力不讨好。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们懂得“文似看山不喜平”,适当运用“空白”可以使文章增添色彩的道理。

首先,教会学生从现象中发掘本质,以一显多,以形传神。客观事物纷繁复杂,只有撇开现象找到事物的本质,才能更有效地描摹它,从而达到以少胜多、以小见大的目的。

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于是他在《祝福》中多次为祥林嫂画眼睛,突出眼睛这一主要特征,而略去其他面部特征,祥林嫂一生的悲剧以及她心理变化的过程都尽现于此。因此,善于发现能表现事物本质的那一个侧面就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删繁就简,使文章筋骨毕现,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其次,语言精炼含蓄,有时巧用成语警句也很重要。这里所说的精练并非单指字少,而是言简意赅、文约义丰。一部《水浒传》,可谓洋洋洒洒,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际,写那雪景,“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把雪之猛烈,天气之严寒,人物处境之恶劣等等,全都说出来了,一字而境界全出,实在是一字千钧。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尽量利用课文进行分析,是学生悟道以少胜多的道理而能运用于写作之中。而成语警句等结构紧凑,道理深刻,韵味深长,能够以一当十,胜过许多大白话。

第三,要构思巧妙,曲折为文,巧设悬念,留下空白。精妙的构思是文章取胜的关键之一。欧 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都巧妙利用悬念制造空白,层层推进情节,引起读者极大兴趣,从而使文章回味更永。已故作家路遥在《人生》中并未替高加林安排一个结局,这一不足反而使读者饶有兴味。记叙文写作中使用倒叙、插叙、补叙的办法也能引起悬念,制造空白,让读者在焦急的期待中完成审美的过程。

第四,作文题目生动凝练,灵动新奇,有美感,留下足够“空白”。所谓“题好一半文,花香蝶自来”,可见题目的重要性。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标题就能够让人们进行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因为越是虚幻的空间,越能够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从而促使读者领悟作品更深层次的意蕴。比如魏书生老师的学生写《站在月球上想到的》、《宇宙人会议》,思维自由驰骋,灵感滚滚而来。比如《感谢你的敌人》《渴望停电》《点燃绿色的火焰》《永远上不完的一节课》,这些题目无不给人新鲜生动新奇之感。

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材料向学生展示空白艺术的魅力,调动学生参与创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习作中适当的制造“空白”,“曲折为文”,则学生的作文将会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艺术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纸的艺术
学生写话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特意和故意
爆笑街头艺术
聪明的学生等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