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CLA应用型IT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

2017-07-31 22:49杨小梅
科技视界 2017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

杨小梅

【摘 要】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特别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满足社会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MCLA应用型IT人才培养模式。MCLA教学过程比较符合人类的认知过程,给出了一种较好的教学思想, 用最直观的方式引导启蒙学生,增强学生的开发应用能力。基于MCLA学习方法, 首先,重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思想的能力,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思考,不断实践的转换,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是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核心,原理的理解程度决定了方法的中心思想。其次,重视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实践应用能力,职业管理能力,等,教师的引导非常关键,是调动学生主动兴趣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具有一套完善的新型评估体系也是极其重要的,无论学生,还是教师的评价体系都需要改革。最后,形成阶梯型的竞赛组,兴趣组,工作室等等,另外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建立校企、校内、校间,几者之间的协同、创新、互补,等。

【关键词】MCLA;应用型;IT人才培养

0 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方法已普及到各个学科与领域,起到了辅助、促进、高效等作用与价值。因此,培养计算机专业优秀人才非常重要和紧迫。但目前高校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尤其是计算机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

以广西为例,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计算机已普及每个专业,在各个领域计算机的应用价值更突出,那么要求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意识,而不是仅停留在简单的应用操作。其次,计算机行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用于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然而出现的情况是,毕业生就业难,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最后,学生怕吃苦,不勤奋,无主动思考的习惯,依赖于教师的灌输和填鸭,学习方法延续高中时期的题海战术,没有创新思维和沟通意识,缺少引导方向。慢慢磨平了许多学生初入大学时期的梦想和追求,迷失了专业方向。

据区内一些用人单位的反映,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不全面,没有计算机的处理思想和解决方法,在工作中遇到新的问题或状况时,他们往往对现实问题束手无策,很难胜任岗位的要求。究其原因,我区高校计算机专业基本上沿用了培养工程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普遍应用的“三段式”结构,即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模式构成课程体系。教与学一直是教育事业研究的主路线,如何很好的把握这个尺度,为塑造人才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的观点主要针对现如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发展的前景为前提研究后提出的教学改革创新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人才的培养,适合社会的发展,使培养出的“紧缺”人才能符合企业的“紧缺”需求,拥有“宽泛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深入的技术技能+精准娴熟的实践经验”,这种人才无论在理论知识架构、岗位工作技能,还是项目的实践操作上,都会成为企业的“多面手”。

1 MCLA概述

NIIT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是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的简称,从1981 年成立至今,已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软件培训教育机构之一。在其开设的软件工程师及软件专家课程中, 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MCLA。MCLA 是Mode Centered Learning Architecture[1](基于榜样的学习方法)的简称,它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引入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企业需要的IT 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得到了IT 教育界的认可,值得借鉴。

MCLA[2]更强调互动式教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亲手实践,从而使学生能够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整个学习过程,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部互相讨论,学生不仅可以更快、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而且自己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就此得到培养。教学中,做和学是同步进行的,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建立与真实世界的关系,实现从被动学习到积极实践的转换,同样的知识点经过反复出现,大脑记忆不断激活,对问题的理解不断深化,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

事实上,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MCLA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在专家引导下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学习方法, 教学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强调自主学习,提倡情境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案例求解来完成的。通过这种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有机会在实际环境模型中得到锻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同时学生也养成了思考的习惯,而不是一味地照搬, 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机会在实际环境模型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MCLA学习方法,结合从校内、校企、校间三大方面寻找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企业,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互思、互动、互助和互联。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还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更突破了对主体对象的转变要求。用最直观的方式引导启蒙学生,理论原理和解决方法是中心,逐渐增强学生的开发实践操作,训练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采用MCLA教学模式要及时更新教材,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使学生每一堂课时都能知道要学什么及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何去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点,这样就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不能融会贯通,所掌握的知识距离企业和社会的现实需求相差甚远,遇到实际问题时一片茫然、不知如何着手的现象。

2 基于MCLA应用型IT人才培养模式

MCLA方法指导下的教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素质, 动手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时间掌握能力, 演讲能力, 沟通能力。以具体案例来驱动教学, 教学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强调自主学习, 提倡情境教學,以便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中,逐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身的个性。由于MCLA强调以“学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能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能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 能培养学生根据自己解决问题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知识的掌握和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技能。

2.1 重定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性

教师的影响非常重要,占着主要作用,在教育工作中常常提到的问题是学生是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主,成绩说明大多数掌握情况,当然考试是现如今最好的检测方法,但是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是否有收获和教师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本着与学生一同学习思考的路线,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学生接收能力的情况,以灵活变动的方式传授知识,把自己也看成知识中的探索者。大多数的老师认为只要备好课万事具备,其实不然,教师不仅仅需要教授课本上的内容,更要结合社会需求。

MCLA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能构建出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还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学观念和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需要一个正确引导的过程,其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教师,如果学生一直在门外徘徊,会造成两种状态,一种是无目的的学习,另外一种就是放弃,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实践更胜于课堂讲授,学生认为主要动力是自己能够操作与应用,那么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调动起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正确地让学生理解领悟理论源于实践,有了逻辑设计思路,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灵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发现很多课程的理论思想大方向都是相似。教师在课堂上要勇于不怕出错,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出发,从容易出错的角度扑捉更多的知识,这些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那么提前以这种教师出错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当再次再处理时学生就会对该部分的内容印象更深,有的学生还可能有所创新,思考是一种很美的学习方式。理论部分和相对应的直观操作之后,教师用所设计的典型示例,采用任务(目标)驱动的示范性教学,将知识点隐含到每一个任务中,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相关的知识内容。当教师在用系统的方法完成各项任务,成功解决问题时,学生在一旁观察以通过观察思考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互动的方式,邀请学生一同完成某个任务,不仅调动了课堂学习的气氛,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

2.2 重定向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非常重要,培养学生扎实基础和学习方法尤其关键,为塑造人才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具有这样能力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和解决现实问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与促进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及后续学习:

(1)重定向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体系、课程结构,明确基础和核心专业课程的系统关联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非常重要,只有打好扎实基础,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具备思考的能力,主动发挥个人的想象力,那么核心课程的学习不再困难,遇到项目的实践问题也能游刃有余。

(2)重建立本校内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重省事高校与企业,教师与工程师,学生与职业者之间的关系;重构建高校与高校,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采用互助、协同、创新的方式,促进本校、企业、盟校的发展,提升教师实践研究能力和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3)重规划学生专业发展方向, 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重新审视个人特征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方向。奋斗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将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激发潜力和创新精神。

(4)重制定教师、学生的新型评估体系。教师仅凭年终绩效考核,缺乏社会的竞争压力和责任的紧迫感;学生仅凭试卷测试,平时课堂考勤和作业情况,不能真正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

2.3 基于MCLA协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MCLA模式强调引导互动的教学方法,能够解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基于MCLA模式结合协同创新把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方法和技术融于具体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开放、变革的教学模式。

提出互助,协同,创新思想。首先,本校内部增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习,解决知识与技能分割、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实际工作中等问题,从而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其次,采取高校联盟,解决高校之间的取长补短,互学互促的全面发展的问题,从而也增强了学生和教师的竞争意识。最后,校企之间互用优势,高校为企业培养有用人才,企业为高校提供职业化学习和实践平台。同时,教师学生为企业提供创新思想,企业为教师学生提供实践研究。

改变传统独立发展的观念,与联盟院校沟通互助,发挥各高校的优势,带动学生,扩展思维,团体合作;发挥企业和高校的各优势,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职业管理与实践操作,教师也能更多了解企业发展和促进技术创新。基于MCLA模式,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小组成员由校内,联盟院校组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解决在传统教育中忽视团队精神培养、情感教育的问题,并且同时也增加了多元素多元化的特征,不同的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不同高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会有所差异,学生彼此之间互助互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等,以及提高教师的实践研究能力,专业创新能力等。基于MCLA教学方法通过校内互思、校内互动、校企互助、校校互联,以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练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动手能力,将传统的教与学的传授方式转化为团队协作式学习,教师由Teacher转化为Instructor,对学生予以引导思索,同时学生互动校企互助教师互促,在这样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下走出高职高专IT业的金鹰。四互,校内互思,教师与学生一同思考,教师敢于出错,学生勇于找出问题;校内互动,一带多,多带群,群带校,用团队精神感染周围的同学,令学生们找出自己的潜质;校企互助,为学生搭建平台,向企业提供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校校互联,优势互补,互促学习,互换角色,共同打造最优团队。

3 结束语

“教学”,教师如何去教,学生如何去学,这是本文思索的主要路线,提出基于MCLA协同创新应用型IT人才的培养模式,这种教学方法突出了教师的关键性,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必要性,建立学校、企业、盟校,它们三者之间协同创新的发展性。只有密切关注社会发展、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应用型的高职高专类人才。通过此方案的实施不仅促进了教师的自身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促进了联盟院校的教师水平和学生素质,以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带动了联盟院校的学习氛围,对广西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有着推动意义,也为企业储备了应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温蕴,孙亚.MCLA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6.

[2]陈敏,叶艳菲.基于MCLA模式与协作学习理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初探. 无线互联科技,2016.06.

[3]刘芳,貌学良.基于MCLA教学法的Web应用开发课程设计.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1.

[4][美]詹姆斯著,王增东,任志忠,胡水庆译.《项目经理案头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5]资料收集:NIIT培训网Http://www.niit.com.cn.

[責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讨
管理会计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ESP教学改革探究——以CBI为依托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地方应用型高校对MOOC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