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对成活率的影响

2017-07-31 09:38赖荣传
绿色科技 2017年13期
关键词:造林绿化成活率技术应用

赖荣传

摘要:指出了随着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认识的逐渐深入,造林绿化工程的开展越来越普遍。作为造林绿化工程中的重要环节,苗木移栽成本是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经费支出,为保征苗木在移栽过程中的成活率,需要有效提高相关技术以更好地确保工程建设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造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探讨了苗木移栽成活率较低的问题,研究了苗木移栽技术的应用特点,并就其在造林绿化工程中对提高苗木成活率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造林绿化;苗木移栽;技术应用;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S7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201-02

1 引言

在造林绿化工程中,为保证苗种的优化选择和成活率,并提升苗木的成才速度,苗木移栽技术的应用最为常见。已经成型的树苗具有更好的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更适用于移栽技术的应用,但是苗木移栽并不能保证树木百分之百的成活率。因此,加强苗木移栽的管理和技术应用,确保移栽苗木的成活概率就成了衡量绿化造林工程建设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

2 工程概况

为提升上杭县的整体环境质量、美化绿化环境,自2014年开始开始实施高速公路两旁景观造林绿化工程。工程采用的绿化苗木为胸径4 cm以上,高2.5 m以上的黄山栾树、宫粉紫荆、山杜英等树种,用大苗高标准措施在高速公路两边山上进行景观造林。2015~2017年,在该具环城一重山和乡镇重点区位进行景观造林绿化建设,工程同样采用的绿化苗木为胸径4 cm以上,高度2.5 m的山杜英、黄山栾树、乐昌含笑、山乌桕、红豆杉等树种进行混交造林绿化。一般在林下进行补植造林,栽植密度为80株/亩的高标准措施的景观造林绿化工程。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发现,采用大苗上山补植造林,苗木成活率较低,约在80%左右,并常有白蚂蚁的虫害发生,而工程建设要求成活率在95%以上,所以需在适合时机进行大量的补苗,大苗造林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造林成离的问题。现就该具开展生态景观造林绿化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苗木移栽技术应用措施对提升苗木成活率的影响分析研究。

3 树木移栽前的准备技术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移栽区域的土壤情况对于苗木的影响较大。与农作物移栽相比,树苗移栽对于土壤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在造林绿化工程中,这一表现非常明显。主要原因是造林绿化工程常用于城市环境改造、生态改善。苗木移栽的区域往往土壤贫瘠,林地中杂灌较多,或掺杂了大量的垃圾,不仅影响了移栽区域的土壤质量,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从而对植物的存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保证苗木移栽的成活率,在进行移栽施工之前需对移栽区域的土壤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结果筛选适合的树木种类,以此建立苗木移栽技术应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科学关系,建立合理的工程实施方案。由于造林绿化工程中的苗木移栽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需做好各个环节的分工管理,并明确相关责任人,以此保证工程建设期间各个阶段的管理责任,以便在实际建设中保证专业的技术操作,尽可能避免因人为因素对移栽成活率的不良影响。树苗的筛选管理是保证移栽成活率的重要因素,相关工作需交由专业的人员进行现场挑选,枝干粗壮、枝叶茂盛、根部土球无破损的植株的移栽成活率更高,在移栽之前还需对植株根部使用抗病菌试剂,以此进一步提高移栽苗木的抵抗力。移栽场地环境的管理对于提升栽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准备工作中对移栽场地的清理、优化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应进行对林地中杂灌和垃圾的清理工作,需采取统一劈除杂灌、清理回收、车辆运载等方式进行移除处理,减少有害病虫害的发生。其次是对移栽场地的土壤翻新、平整工作,以此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和氧气含量。整地方式为挖大穴,规格为80 cm×70 cm×60 cm,施用有机生物肥料作基肥,以提高土壤肥力。另外,還可根据苗木的生物特性进行土壤改良,如在土壤中添加石灰使土壤适应喜碱性苗木的生长,或在土壤中添加硫酸亚铁使土壤适应喜酸性苗木的生长。最后,需要根据苗木的生物特性确定育苗移栽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春天是适合苗木移植的时间,此时土壤经历了除霜、回暖的过程,风沙的危害也较少。如果必需进行反季节移栽,那么就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保护措施,以加强苗木的成活率。

4 苗木移栽技术

苗木的移栽过程包括苗木起挖、运输、定植等步骤,涉及到的相关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苗木起挖

苗木的起挖需要结合造林绿化工程的项目要求和数量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起挖的时机需符合一定的天气条件。苗木起挖时需根据苗木的胸径确定根部包裹土球的尺寸,土球的尺寸应达到苗木胸径的10倍左右,并保证土球的光滑程度。最好能保证当天起挖当天运输,运输前要对土球进行严密包裹,这样可以减少苗木根系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降低苗木的水分流失,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4.2 苗木运输

运输过程对于苗木的损坏是造成苗木移栽成活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处理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轻拿轻放,减少运输行为对苗木的伤害。大苗的根部土球相对较大,重量也较重,在人力无法抬动的情况下需采用吊机等机械进行搬运。吊装的过程中,应保持好苗木的重心,并保证苗木土球的方向与车头一致。苗木在运输车辆内就保持整齐码放,这样有利于移栽时整齐有序。可采用0.5%的尿素对苗木根系进行湿润保护,并用篷布对苗木进行遮挡,以减少阳光对苗木的暴晒。

4.3 苗木定植

苗木运送至移栽现场后,应立即进行定植。为保证定植后的苗木成活率,苗木装卸时应尽可能轻柔,种植坑的规格应分别比苗木土球的直径和深度多0.5 m、0.3 m,并回填一些表土到坑底。移植时需去除包裹苗木的绳索,栽种、打紧、回填表土,使苗木基部成小馒头包状,并对苗木进行加固处理,以防风沙对苗木造成倾斜、倒地的影响。

5 造林绿化工程苗木移栽管理技术

苗木移栽完成后,就制定和具体执行相关的管理技术,如各个阶段的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以保证土壤环境的营养平衡,使其更适合苗木的生长,从而提升苗木的成活率。

5.1 苗木浇水

在苗木移栽完成后,根据当地天气及土壤温度情况,如较长时间未下雨,应进行浇水工作,以保证苗木的根系温度,提高成活率。

5.2 苗木施肥

为保证苗木的科学、快速生长,就在苗木移栽之前,可在坑内撒一些生根粉。移栽完成后进行合理地施肥操作。综合应用有机肥与矿物肥料对于提升苗木的成活率更有帮助。根据苗木的大小情況,可以在每个穴中施放5 kg左右的有机肥,矿物肥的用量则为0.2 kg磷酸二铵以及碳铵等。为了促进景观造林的成效,在栽植后的5~6月和9~10月进行二次抚育施肥(也称追肥),施用复合肥每株1 kg。

5.3 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对于移栽苗木成活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采用物理、生物、药剂等防治手段。苗木定植后的2年时间,主要防治苗木基部白蚂蚁的发生,后期主要是防治基干、叶的病虫害发生。为了保证药剂用量的合理性和应用方法的正确性,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如药泥堵孔、无极灯诱捕、施放天敌等方式可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更好地保证苗木的生长环境。

6 结语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部分,造林绿化工程项目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苗木移栽技术的合理应用则可通过保证苗木的成活率,进一步实现造林绿化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苗木移栽技术的流程管理,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宝东,王 元.浅谈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J].中国林业产业,2017(1):157.

[2]张 海.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的应用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7(1):173.

[3]徐 斌,吴 剑.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的应用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5(19):69~70.

[4]吴雨盛,吴胜根.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23):72~73.

[5]凌 铭,董长生.浅谈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5(1):91~92.

猜你喜欢
造林绿化成活率技术应用
不同栽植模式对花椒成活率的影响
浅谈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
造林绿化的意义和管理方法研究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TCP植物蒸腾抑制剂
不同扦插处理对爬地柏成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