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职教集团办学利益剖析与运行机制探讨

2017-07-31 15:23陈洪明孔维海
理论观察 2017年6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利益

陈洪明+孔维海

摘 要:本文结合我国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对近几年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典型模式及集团成员利益分配的关糸,探讨了不同模式对成员办学的影响,提出促进集团办学快速发展,完善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强化权力;密切合作;与林业政策对接;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等四项基本措施。保证集团化办学运行顺畅。

关键词:集团办学;利益;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6 — 0145 — 03

林业职教集团是一种在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创建的符合我国林业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自2014年6月成立以来,对推动林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确实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许多涉林院校都得到了集团办学带来的实惠。开创了中国北方林业职业教育的办学新渠道,拓宽了林业院校间合作的空间,增强了林业职教院校、行业企业、科研单位间的联系,各院校积极参与集团办学,折射出的是一种深情,是对林业这个行业的热爱、执着与责任,几十年的发展,在林业领域中积淀了厚重血脉。几代学子不懈努力,装点祖国山川、绿化祖国大地,默默奉献,迎来了林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的新契机。豪情满怀迫切需要林业行业持续发展;蕴藏着的是期盼,希望将林业职业教育做活,蹬上教育改革的高铁列车,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通过集团办学,优化资源配置,使林业职业教育再获新动力,把各院校做大做强,再上新台阶,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然而,从林业职教集团的运作实践看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的问题,集团运行机制、创新,如何提高集团办学活力等这些问题是各学校在发展遇到的难题,有的不可回避和亟待解决。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及利益剖析

按照职业教育集团的内涵,职业教育集团是以契约或集团章程为纽带而组成的新型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是由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核心,多个中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心、企业单位、行业协会等独立法人机构组成的,不以盈利为目的教学、科研联合体,目标是整合各种资源,服务职业教育。

我国的职业教育集团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以来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据2015年统计,全国已建职教集团700多个,覆盖了100多个行业部门、近2万家企业、200多个科研机构和50%以上的中职院校,90%以上的高职院校。集团化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大趋势,各院校置身其中,要适应、要发展、还希望相互获得更多的益处。国家教育部网站公布了近几年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七种典型模式,在不同的模式运行机制下都存在利益,利益分配的表现方式不同,对成员的影响也不同。

1.产教融合的“校企一体”模式利益比较

校企合作一体办学实际上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校本位模式和企业本位模式在优势方面的结合.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在这种集团办学模式下,学校获取现实的利益是解决了学生技能岗前培训,学生毕业后可能获取了就业岗位,学校的招生受专业、企业类型、经营状况等因素影响,扩大招生规模只是一个潜在的利益,要达到这个目的还需要学校深入的工作。教学实习成本的部分降低并不能有效的推动学校规模的巨大变化,此模式解决的是部分学校少数专业的生存问题,并未带来职教规模的实质变化。

而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它获取的利益更直接、更明显。不但获取了具有一定技术的廉价劳动力,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而且这种方式带来的效益是长期的、相对稳定的,其就业压力并未增加,甚至一些企业通过择优录取用或鉴定短期用工合同的方式进行分流。同时在校企合作中企业还能够得到“所谓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资金。

2.城乡联动的“以城带乡”模式利益比较

在破解城市职业教育生源不足和农村职业教育学生就业难的發展难题中,一些职业学校组成职教集团,充分利用集团优势和纽带,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合作办学,一体发展,促进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实现职教集团成员间的互利共赢,有效地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

这种模式解决的是城市职业教育生源不足和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师资不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城市与农村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办学,以城市高职学校为龙头、为农村职校培训师资、与企业对接,从城乡职校的各自利益看,虽然缓解了农村职业学校的就业难题,并未改变农村职校的根本问题,招生带来的利益受益主体是学生。城乡职校,利益分配的主导权在城市龙头学校,它获取的利益更大。

3.中高职衔接的“中高贯通”模式利益比较

它是由教育主管(或行业)部门行政推动,具体工作由集团组织实施,集团内中高职院校间的合作办学模式,采用这种模式中高职贯通的学生在学历方面受益最大,在目前采用的“2+3”学制下缩小了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高职学校获得了额外的生源及带来的种种效益,在现行体制下,在校生规模是各种教学评价的一个硬性指标,中职学校在学费收入、上级拨款等方面的损失巨大,因此,在“中高职贯通”机制下,未解决中职学校的招生难题。高职学校积极雀跃,中职学校积极性普遍不高。

协调统一的管理制度是中高职有效、规范贯通的的保证,但由于尚未形成一体化管理体制,使得中高职贯通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效率不高。

4.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的“集群对接”模式,工业园区与职教集团互动的“园团融合”模式这两种模式利益比较

这两种模式是专业群(含各校)组织或职教集团与区域经济实体企业(园区)对接,以集团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其对接口径大,范围广,合作的实质是校企合作,对区域经济推动作用大,最大的受益者是当地政府,学校、企业、学生间的利益与校企合作相类似。

5.管委会整合行业职教资源的“政府主导”模式利益比较

由政府整合行业职业教育资源,行使职业教育集团的决策权力,对集团成员与政府部门之间进行权力配置的机制。这种模式下政府可为学校争取了更多的优惠政策,行政权力得到彰显,对职业学校,学生利益影响变化影响不大,形同上高中,学校招生、生存相对稳定,压力不大。毕业生就业压力转嫁给政府或管委会。

6.“借船出海”模式利益比较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术人才,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要求是成才就业,现行考核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指标是就业率。就业的压力是职业学校挥之不去的阴影,受国家政策、人口数量、技术发达程度、市场调控的相互制约,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只是期盼。集团化办学试图在资源整合、招生、学校教育质量、企业获利、学生就业方面进行改善。在校企合作的数量上,合作范围上,行业与区域结合等方面进行办学模式的尝试,但并未使职业教育质量得到质的提升,招生规模大幅度提高。国家近年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政策,这表明职业教育离国家要求存在差距,职业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我国经济建设对人才需求的质量不适应,就业的数量与质量不匹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二是说明现行教育政策下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充足,群体优势明显,对职业学校的就业呈高压状态,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处于中间层次,上下拓展空间都小,变成了“弱势群体”。三是相对普通高校,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较低,许多中高职学校社会影响力不高,招生困难。四是培养创业型人才能力不强,毕业生自身打造天地,开创事業的数量不多。五是在职业教育中,学生、学校、企业三者共赢的格局未最终形成。六是现行集团化办学模式下,集团内资金流向见图一。

资金流动表明,大量资金进入企业腰包,最终受益的是企业,教育资金缺乏的现状并未改善。

学生流向,图二所示。职教集团体系中,学生流向会使中职学校可能变为教育体系中“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2+3、3+2中高职贯通模式都使中职学校在校生数量削减,在集团内可能形成的职业教育倒“金字塔”,制约着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教育的导向和利益的导向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集团办学必须科学对待。

二、完善林业教育职教集团运行机制,促进集团办学快速发展。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大课题,需要全方位进行研究。本文从林业职教集团运行机制方面有如下思考。

1.强化权力机制

为确保集团办学运行顺利实施,必须打破原有的集团办学权力界限,建立一个与集团化办学相适应的权力运行机制,扩大权力,获取集团内学校资源的部分整合权,行使政府的部分权力,将集团办成协会性质的办学集团。将部分成员,特别是同类的学校变契约关系为经济利益实际关系,制订集团内统一的考试制度、录取制度、培养标准、职业资质认证、办学质量评价、利益分配标准,实质性地开展调控,规范学校、企业等在集团化办学体系中的权力和义务,集团对企业投资、经营、人员录用有评估、指导权力。重大项目的决策权,提高集团办学效率,获取集团办学的规模效益。划分政府权力、改变部分成员的隶属关系是较能做到的,若实现了权力突破,集团化办学将会有较大的进展。

2.密切合作机制

集团内各学校的校企合作是必要的,但集团要更加着重集团整体办学实力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集团内部合作,如“中高贯通”并未增加集团的办学总规模,是学生的内部流动,建立合作机制扩大规模应从集团外部着手。一是要建立职业院校统一招生平台,广泛宣传国家的职教优惠招生政策,全面的宣传各职业学校的特色,吸引有志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扩大招生规模。二是集团争取特色学校的跨省招生政策,发挥各自省份职业学校的优势,实现各省市职教的优势互补,北方林业职业教育集团覆盖15个省(自治区),生源潜力巨大,若实现部分省市的跨地域招生,职业院校的规模将会得到大大提升。三是建立就业平台(信息中心),集团分专业将各学校的毕业生录入就业信息中心,追踪和择优推荐毕业生就业,促使各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带动集团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加农村、林区、偏远省份的职校毕业生在发达地区、城市就业机会。毕业生就业率是职业院校的指挥棒,不论学校层次高低,专业如何,只要毕业生找到适宜的工作,对学生和家长都具有吸引力,增加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会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四是通过集团办学扩大企业规模或投资建立新型企业,开辟用工渠道,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五是集团内校校的合作,增加学校间教师、学生的交流,教师互派互聘,开展学术、技能研讨。举办各种学生技能大赛,展示教学成果等,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3.林业政策对接机制

林业院校要立足行业,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应将集团办学重点放在林业建设上,实现与林业全面对接。现代林业发展模式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实现资源、环境和产业的协调发展,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更注重林业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文化效益。为此集团应研究林业政策,加强对学校政策的指导,把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体现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及时把握新政策,围绕林业新政策设计和开发新专业,调整办学思路,获取政策支持,例如国家林业局“十二五”教育培训规划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开展林业各层次培训的机遇,大规模的培训为学校增加了收益,扩大了办学规模。

4.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林业职教集团内有中、高职学校,它们处于不同的地域,教学管理各自独立,各方面沟通处于表层,没能进展到管理沟通的深层内涵。从社会影响来看,中职与高职两端脱节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质量和学校办学声誉产生了负面影响。

集团办学的最大优势是充分利用各成员单位的有效资源,做到资源共享互补。集团内应在密切合作基础上,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控制,境外合作与国际交流等方面进行统一协调。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基本建设、师资设备等方面实行有计划的统筹;对企业应在后勤管理、学生就业、教学研究、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指导人员等方面实现有效对接。帮助集团内学校与当地政府、协会、企业、科研单位进行合作,改善其办学环境,提高办学实力。

建立集团协调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协商会议,研究办学重大问题,探索行业办学集团运作机制,开展创新,特别是借助集团进行大规模劳务输出方式、渠道,运行模式研究,实现跨国扩张,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对职业教育的负面影响。

总之,集团化办学涉及的因素众多,有的因素集团难于掌控,但只要作好集团内成员的利益分配,在集团权力、合作、政策、协调方面有效运作,集团办学的前途一定会更加开阔、美好。

〔参 考 文 献〕

〔1〕张健.我国集团化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化对策〔J〕.职教论坛,2013,(19):20-28.

〔2〕方华.职业教育集团在办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38-41.

〔3〕俞建伟.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5).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利益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I Love You, Dear China
油田企业清洁生产初探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如何构建以财务预算为轴心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寒鸦和鸽子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