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实
摘要:指出了辽宁省三北防护林体系五期工程总建设期为10年(2011~2020年),2015年是三北五期工程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更好地完成三北五期工程后5年工程建设的启动与实施,全面总结了三北五期工程中期建设经验,提出了适应的三北工程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三北五期工程;建设经验;建议
中图分类号:S7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119-03
1 引言
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地势东西两侧为丘陵山地,中部为下降的辽河平原,地形地貌分异明显,陆域大体为“六山一水三分田”。辽宁处于联接环渤海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的重要位置,是东北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是全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原材料基地。辽宁是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省份。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完成工程造林面积343914 hm2,其中:人工造林167420 hm2,封山(沙)育林176494 hm2。据全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全省沙化土地五年间减少了7.1%,净减少3.89万hm2。
2 主要经验和做法
2.1 行政推动
全省的各级领导历来都十分重视三北工程建设工作,把工程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造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把生态立省作为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青山、碧水、蓝天三大生态工程。二是县级工程建设部门每年都编制详细、科学的三北工程造林实施方案。明确了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三是层层落实责任。省政府与市政府都签订造林责任状,并实施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工程区市政府与县(市、区)政府签订了林业生产责任状,将三北工程建设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纳入目标责任当中,将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四是建立督导检查制度。造林期间,每年省三北防护林工作总站都组成造林工作督查组,深入一线督导检查重点县(市)的造林工作,同时,对各重点县(市)的前一年补植补造、封山育林永久性标志牌的设立等工作进行了侧重督查和调研。
严把造林质量关,做到了没有设计不施工,整地不合格不调苗,苗木不合格不上山,栽植不合格不验收,验收不合格不补助。
2.2 工程带动
五年来,全省先后启动了朝阳500万亩荒山绿化、阜新市200万亩荒山荒坡造林绿化、青山工程“两退一围”、百校千村绿化、千万亩经济林等省级重点生态工程。在这些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各工程区将三北工程建设与省级生态工程紧密结合,突出以三北工程建设为重点,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建设新格局。
2.3 典型示范
全省的三北工程建设始终把“抓典型、建精品、树形象”作为工程建设的主线,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整体造林质量为出发点,示范和指导三北工程造林。各工程建设区工程造林积极性普遍提高,涌现出一批栽植规模大、苗木质量高、日常管理优、示范带动强的建设项目。狠抓亮点,建成了一批精品工程。
2.4 注重科技
全省三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造林难度非常大,始终坚持以科技促精品,以精品带工程,以工程促发展的思想,大力推进三北工程建设。五期工程以来,省三北防护林工作总站独立或合作完成了多项科技成果推广工作。2011年省三北防护林工作总站与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共同完成了“辽西北沙区防护林优化模式建设技术推广”和“沙地优良新树种彰武松推广”等2个项目科技推广工作。2013年完成了“樟子松治沙造林综合试验与示范”建设项目,2014年完成了“科尔沁沙地防风固沙林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2015成功申报了“辽西北风沙区防风固沙林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由省三北防护林工作总站与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主持的“辽西北沙区防护林优化模式建设技术推广”项目,获2014年辽宁林业科技二等奖。2015年,由三北防护林工作站完成的辽宁省地方标准“沙化土地封沙育林育草技术规程”项目,获辽宁林业科技二等奖。2015年,由三北防护林工作站完成的“退化人工防护林修复技术规程”,获辽宁林业科技一等奖。此外,还重点应用了《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综合技术》、《高效吸水剂应用技术》、《薄膜覆盖造林技术》等多项适用技术以及大量的种苗新品种,辽西北地区普遍应用了“DJS”造林法,生根粉等技术措施,还首创了矿泉水瓶侧翼扎孔插根造林,栽植坑覆土后灌草覆盖、废报纸覆盖等保水保墒等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使工程造林质量逐年提高。
2.5 强化质量
全省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将质量管理的触角延伸到规划设计、种苗培育、整地造林和经营管护等各个环节。
一是在三北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种苗的“三证一签”制度,出台了《辽宁省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管理办法》。
二是坚持经常性地开展造林督察工作。每年由厅党组成员亲自挂帅、各相关部门组成造林绿化工作督察组,一直坚持开展造林绿化督察工作。为加大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工作, 2014年初,我厅专门成立林业工程稽查处,负責对造林绿化工作进行全年全方位的稽查工作。
三是坚持经常性的开展适用造林新技术及工程管理的培训工作。五年来,全省三北防护林工作总站一直坚持在每年的造林和验收前都适时组织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参加的工程造林适用新技术及工程管理培训班。各级林业局也能坚持开展业务培训工作。通过上述工作的经常开展,使全省的三北工程造林逐步走向“设计标准化、栽植优质化、检查验收规范化、管护法制化”的轨道。
2.6 监管苗木
各工程建设区都加强了苗木质量的监管力度,出台了一系列苗木质量管理文件和实施意见,严把苗木质量关,从而保证了三北工程建设质量。如:铁岭市林业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种苗质量监管的通知》(铁市林发[2015]10号)、《关于开展2015年种苗质量检验工作的通知》(铁市林发[2015]15号),依法依规对造林苗木的质量进行监管。抚顺市各县对国家三北工程造林苗木全部实行质量认可制。实行苗木管理“三证”制度,即用于工程造林的苗木必须具备县三北站、种苗站、森保站等三个单位联合检查认定并签发的《苗木质量合格证》《苗木检疫证》《苗木质量认可证》。实行政府对苗木统一采购认可和造林户自有苗木认定合格相结合。统一采购苗木发放时由造林户签订《苗木质量认可证》。造林户自有苗木造林的必须有《苗木质量合格证》,调入苗木与工程造林施工设计的小班一一对应。建立工程苗木供应台账,做到苗有来处,种源清楚,去向明白,质量可靠,足额足量,专人调苗,专人保管,防止丢失。康平县制定《2015年康平县造林绿化苗木采购管理实施意见》,规定苗木标准,由乡镇调苗人员、林业局包乡干部共同实地勘测苗木质量,合格后,由乡镇与苗商签订购苗合同。法库县严把苗木质量关,做到“六不栽”,即:不整地不栽、不是良种壮苗不栽、不浸泡不栽、不分级不栽、不浇水不栽、管护措施不落实不栽。保证栽一片、活一片、成一片。通过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各地栽植苗木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2.7 注重民生
全省三北工程在突出生态建设主旋律的同时,注重发展民营林业、民心林业、民生林业,不断扩大工程建设内涵,与全省启动实施的青山工程、千万亩经济林工程紧密结合,有力地促进我省几大重点林业工程的顺利实施。
2.8 加大宣传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很强的公益事业,工程的建设与开展,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依托广播电视台、报社、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开办工程建设专题栏目,开展领导访谈、走进直播间的活动,大力营造三北工程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宣传优惠政策、造林成果、先进典型。因此,广泛的宣传与动员就成为三北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的一环。
全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按照国家三北局提出的“提速度、转方式、拓内涵、调结构、惠民生”的总体要求,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生态建设先行为统领,以青山工程“两退一围”和千万亩经济林等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重点,以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为主线,以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为宗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林业局三北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工程建设区各级林业部门的精心组织、策划下,经过工程建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三北工程前五年建设成效显著。比较完备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的雏形正在形成,区域内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改善,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北工程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基础工程,是自上而下积极营造的民心工程,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民生工程。
3 结语
3.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结论
辽宁处于联接环渤海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的重要位置,是东北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是全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原材料基地。全省三北工程区大多数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端,与沙区接触面长达1000 km。由于科尔沁沙地不断南移和土地荒漠化趋势的不断加重,使辽河中下游大中城市群干旱、风沙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使国土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种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全省三北五期工程在主攻方向、布局、建设重点、发展目标等方面都是为了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可见,三北五期工程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基础工程。
3.2 工程建设积极性高、可持续性强
全省的各级领导历来都十分重视三北工程建设工作,把工程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造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把生态立省作为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青山、碧水、蓝天三大生态工程。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积极推行“谁造林、谁所有、谁受益”,全省三北工程在突出生态建设主旋律的同时,注重发展民营林业、民心林业、民生林业,不断扩大工程建设内涵,与我省启动实施的青山工程、千万亩经济林工程紧密结合,符合三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意愿和切身利益,工程建设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收入的增加得到工程建设区农民的拥护和认可,激发了建设区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建设绿色家园的积极性,非公有制造林已经成为目前三北工程造林的主体,他们把改善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强烈愿望化作自觉的行动,积极投身到改变自然的实际行动中。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快速发展为全省的三北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建设环境,也为全省继续实施三北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得保障。因而,三北五期工程是自上而下积极营造的民心工程。
3.3 工程建设的主攻方向明确
全省以建设完备的北方绿色生态屏障为目标,以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建设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造林进程,提高防护林林网化水平,完善防护林体系,提升防护林综合功能,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同建成小康社会、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兴林富民,实现三北地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新的贡献,因而三北五期工程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民生工程。
4 建议
(1)建议提高人工造林补助标准,落实工程前期工作经费及后期管护资金,明确各级林业部门的管理经费比例。
(2)全面开展退化林分修复工作,且提高补助标準。
(3)增加封山育林比重,提高封山育林补助标准,全面实行工程围栏封育。
参考文献:
[1]訾少龙,高 峰,榆林市退化防护林改造研究[J].绿色科技,2015(10):159~161.
[2]阿力甫呼伦贝尔三北防护林造林经济总结及借鉴意义[J].绿色科技,2015(7):36~38.
[3]欧阳君样.内蒙古赤峰市退化防护林改造更新研究[J].中南林业大学学报,201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