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君晖+黄成文+曾凯+钟荣+吴向荣
摘要:调查了在丘陵地区引种湿地松、火炬松的效果,特别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的环境下取得的效果。实践表明:引种湿地松、火炬松后,在立地条件差的山脊、山顶等部分,湿地松、火炬松都能广泛适应,生长良好,能耐干旱。郁闭度达0.50以上,遮盖了大部分地面,枝叶截留大量的降水,渗入土内,大大减轻地表径流,保护了水土,避免水土流失。另外,对松毛虫的危害表现了特有的抗性。提出了林业部门应大力推广引种,把湿地松、火炬松扩大为广东省重点的生态树种的建议,使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湿地松;火炬松;引种;效果;调查
中图分类号:S71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016-02
1 引言
1995~2001年,廉江市引进湿地松、火炬松种子两批,育苗0.53 hm2,造林64.6 hm2,其中丘陵区18.2 hm2,占70%。现就丘陵地区的国营苗圃、谢鞋山连片的20 hm2引种林进行调查,将所得资料整理于下。
2 引种区的自然条件
引种区地处廉江市东南部谢鞋山。约位于东径110°17′、北纬21°37′。海拔108 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近五年气候资料记载;年平均气温25.1 ℃,绝对最高温38.4 ℃,绝对最低温3.5 ℃;年降水量1283 mm,主要集中3~6月,7~9月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相对湿度80%,11~12月比较于燥;全年无霜期330 d,6、7月多西南风,其余偏南风,平均风速2 m/s,7月最大的西南风达24 m/s。
土壤属于第四纪粘土红壤.土层疏松,含沙量达40%以上,片状冲刷与坡面泻溜作用很显著,大部分呈中度侵蚀,强度、极强度侵蚀也有多处。侵蚀沟谷交并合,严重的还发生崩岗现象,有的地方困崩坡而垂直壁立,泥沙流失量达20%,局部达40%。水分的流失,地面的严重侵蚀,破坏生物的物质循环,土壤肥力大大降低,植物难以生长,唯山脚部分长有稀疏的金樱子、白檀、十大功劳、馒头果、椎木、冬茅、野桐、拔葜、树霉等地被物。
3 引种的主要效果
引种区处于交通要道,历史遗留的荒山,急待植树造林,解放后,发动群众多次开展造林,由于种种原困,未能成活,面貌依然如旧。省林业厅曾在该区召开国外松引种规划现场会议,并开展引种工作。经过六年的实践,引种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特点如下。
(1)生活力强,成活率高。1995年培育的湿地松、火炬橙苗获得了优质高产,一、二级苗占80%以上(其中超级苗占5%),平均高30 cm,地径0.4 cm,粗高之比为1∶70,主根长达40~50 cm,側根三支以上,须根群集,根系上的菌根密密麻麻,雪白如花;苗杆通直,无病虫害,针叶稠密、粗长、刚健;顶芽饱满鼓突,结结实实,造林时分级栽植,苗木素质好,地下部分吸收力强大,地上部分光合作用旺盛,生活力非常充沛,造林成活率达到了100%,即使个别树苗受到牲畜践踏断了梢,当年也能萌发新梢,挺起主干,折梢破干的用塑料紧紧包扎,可愈合恢复生机,造林后,成片成块的林相基本一致。
(2)生长迅速,加快绿化。湿地松、火炬松从造林的当年起就进入速生阶段,能保持速生,在立地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湿地松、火炬松、比马尾松、杉木的高生长大半倍至一倍,胸径生长大0.5~3倍。
在冲积土、山麓等土质深厚的地方,引种的母树林年平均高生长0.85 m,胸径生长1.7 cm,年生长最高的达1.51 m,胸径2.5 cm;幅冠每株一般9 m2,最大的达12.5 m2,510~540株/hm2,4年生母树林,郁闭度超过0.4,6年生达0.7左右,形成了林萌。
在立地条件很差的山脊、山顶部分,湿地松、火炬松也能广泛适应,良好生长,能耐干旱、脊薄,地表温度40 ℃时生长并无反常现象,就是在条件极端恶劣的侵蚀沟两旁,年生长高也有0.31 m,胸径0.4 cm,1050~ 1200株/hm2的6年生丰产林,郁闭度达0.5以上,遮盖了大部分地面。
在受到人为破坏和松毛虫严重危害的情况下,湿地松、火炬松表现了特有的抗性,1999年7月吉水镇龙窝湿地松母树受烧砖窑的烟尘危害,有354株针叶干枯黄化,30%~85%濒于死亡,但到9月,全部长叶返青,1999年和2000年受到2次较大的松毛虫危害,平均每株有毛虫40余条,多达485条,受灾程度达50%以上,当毛虫危害受到控制以后,半个月时间新针叶迅速荫发,抖擞成长。吉水镇龙窝村边一块226株湿地松,1999年被毛虫把针叶全部吃光,形如火烧,2000年春迅速恢复了树势,新叶全部发齐。这种抗性是马尾松不可及的,马尾松受害之后,绝大部分死亡,残留植株树势难以恢复。现在引种的20 hm2,整体郁闭度达到了0.6,基本完成荒山绿化。
(3)长势良好树形美观。湿地松树干园满通直,顶梢不分叉,火炬松即是受松梢螟危害,侧梢很快代替了主梢,直立上长;枝条轮生,平衡树势,没有偏冠现象;主杆不扭曲,无病虫害;尖削度小,据32株四年生立木测定,平均直径顶梢2 cm、中央4 cm、胸径6 cm、地径9 cm,整体树杆近似园柱形,可与杉木媲美。
湿地松、火炬松枝叶浓密,四季长青,树冠开展,累层重叠成伞形或园锥形,配合着高大的树干,姿态雄伟,景色壮观。它不但是建筑、车厢、桅杆、地板、枕木等优良用材,也是四季绿化树种。
(9)发育旺盛,提早结实。1996年引种区内有四株湿地松开始结球果21个,出粒65粒,千粒重29 g;1997年火炬松结果7个,湿地松19个,因天气干旱,果实干热未能获籽。
湿地松、火炬松至少要在八年以上才能开始结果,引种以来,为什么四、五年就结果呢?从外形上观察,结实植株多为树杆粗大、侧支发达、枝叶浓密、叶色深绿、无病虫害和无机械损伤。据初步分析可知:①从湿地松、火炬松生物学特性来看,其原产地的适生条件(分布北纬30~36°,海拔100~400 m,年降水量660~1460 mm,年平均温度11.1~21.8 ℃,绝对最高温36.4 ℃,绝对最低温-1.9 ℃,霜期较短)与谢鞋山有些相似,外界环境适宜于该树种的正常发育。②母树林栽植区的土壤一般比较深厚肥润。挖掘7株测定根系,4年生根系深扎151 cm以上,侧根粗4.5 cm以上,比脊薄土壤上的根系深一倍。根深能吸收较多的水分和肥料,加快生长发育。③光照充足。营造的每树林地形开阔,株行距4 m×5 m,营养面积大,获得较大的生育率。④生活力、适应性、抗性很强,能最大的发挥内在潜力的优势,使生长发育日益旺盛。
(5)保持水土,增产粮食。引种以后,随着树木郁闭度的逐年提高,枝叶截留大量的降水,渗入土内,大大减轻地表径流,据八处对比测定,无林地平均地表流失量为20.4%,有林地只有5.8%;在山顶部雨(中等)后掘土观测,无林地4.8~6 cm处的土层有润气,而有林地入土10~13 cm处湿度较大,直到18 cm处还有润手之感。
引种区内九条较大的侵蚀沟。以一条侵蚀沟调查为例:长76.5 m,平均沟深5 m,沟口扇形面积183 m2,植树71株,4年拦阻泥沙0.25 m深,45.75 m2,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每年减少100多m3泥沙流入农田,按最低估算,引种区每年可制住500多m3泥沙的流动,同时,成片的松林在防风御寒和减轻木西南风危害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谢鞋山第五生产队处于引种区的中心,2000年粮食达到24000 kg/hm2,总产量8万kg,比历史最高的1998年总产6万kg增长了25%。
4 引种的主要技术措施
(1)培育壮苗。实践证明,健壮树苗能大大提高引种效果。在培育壮苗方面,除通常办法外,着重抓了以下几点:①圃地深挖33 cm以上,更换表里土,加深活土层,保证根系深扎。②从马尾松树蔸周围取土接种,繁殖根菌,促进根系生长。③幼苗顶壳出土,安排专人防除鸟畜害。④小苗长出5、6片针叶后,进行小苗带土移栽,间密补稀,补齐全苗,平衡增产。
(2)细致整地。为了加深土层,采取:水平撩壕整地。宽、深各80 cm以上,培育母树林的定植点上,再挖一条垂直水平壕的支壕,扩大根系活动范围,种过红茹和育过苗的荒土挖大穴,长、宽、深各1 m。撩壕和挖穴均要互换表里土。
(3)认真栽植,植树造林做到:坚持冬季栽树,早栽早扎根;营造母树林坚持挑塘泥垫底培根。挑水浇灌安植;坚持苗木分级,当天起苗当天栽;坚持技术培训,专人栽树,坚持规格统一,标准一致;坚持专干检查,及时纠正偷工劣质现象。
(4)及时管理。造林后连续五年抚育,每年松土1、2次。及时防治松毛虫,近2年来,每年组织捕杀、药杀松毛虫两次,基本上控制了虫情,未造成灾害。值得提出的要严禁打枝,4年生的湿地松、火炬松没有打枝的大50%以上,粗生长大60%~200%,冠幅生长大2~9倍。
5 建议
(1)引种效果证明湿地松、火炬松是丘陵地区可以发展的优良树种,要想彻底改变面貌,建议市委把引种工作列入重要工程建设来抓。
(2)建议省、市林业部门给予适当资助,对已引种的追施1、2次肥料,提高结实量,尽快地实现种子自给。
(3)建议林业科研部门把湿地松、火炬松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加强研究,把引种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启龙.湿地松、火炬松适应性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
[2]陈文友,张习耕,陈 志.湿地松、火炬松与马尾松生长对比试验[J].四川林业科技,1996(2).
[3]蒋利洪,廖舫林,夏晓敏,等.湿地松、火炬松种源生长早期相关及原产地气象地理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1997(2).
[4]杨天柱,黃金钧.桐柏山区引种湿地松、火炬松及营造丰产林探讨[J].河南林业科技,19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