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戏曲节目的现状及发展

2017-07-31 21:09师淑华
魅力中国 2017年16期
关键词:剧目戏曲受众

师淑华

我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但现如今,随着各种艺术行为或大众文化形式不断涌现,加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传播媒体的广泛介入,人们审美意识发生了变化,戏曲艺术逐渐被湮没,当今多元文化的冲击使传统戏曲面临生存危机。市场日益萎缩,戏曲演出场地所剩无几,戏曲观众年龄断层,戏曲表演形式与内容难以让现代人产生共鸣等等。“任何文化,都必须经传播,才能传之于人,行之于世,承之于后人。”戏曲的传播更是关乎戏曲命运的大问题。传播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戏曲艺术的生存与发展。

作为戏曲大省的河南也面临着剧种危机。“2003-2004年对全省(河南)濒灭剧种的调查发现,省内20个剧种中有16个属濒灭剧种,占全省剧种的五分之四”。从剧目数量上来看,“河南地方戏的传统剧目有4000多出,但由于保护工作滞后,绝大多数剧目已经消亡或退出河南。剩下200多出常演剧目,不是归于沉寂,就是后继乏人,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当前很大一批青年认为看戏、听戏是老年人的事,而通俗音乐才是属于他们青年人的。的确,作为戏曲,无法获得流行歌曲那样的社会效果。很多钟爱流行歌曲的青年人认为戏曲过时了,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这种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真正的艺术很难用时间来界定,谁能说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流传至今已经过时了?中国戏曲其实要比西方艺术的表现手段更丰富,更有表现力。这种“过时说”,只能说明当代青年人对戏曲艺术太陌生,太不了解。这种现象的造成有许多原因,首先是青年人对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接触太少。曾经对郑州某高校随机问卷调查100名大学生,调查的结果是这样的:对豫剧传统戏的代表剧目《抬花轿》《大祭桩》没有一个人看过;对现代戏的代表剧目《朝阳沟》《刘胡兰》只有23个人听过其中的唱段;对常香玉等五大名旦,没有一个人能完整地罗列出来。

针对戏曲节目现状,我认为首先是戏曲在大众视野中与以前相比消失了许多,当代娱乐方式多样化,人们可以看电视、上网、看电影,很少有人去听戏,更重要的是,全民的戏曲修养不高,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有些什么戏种,即使知道也只是大众都知道的京剧、越剧等等。而戏剧节目显然比不过娱乐节目,社会越来越娱乐化,戏曲那样慢的节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受众需要一些能刺激到神经的东西。时代在进步,戏曲必须改变以往的形式。

戏曲节目要想吸引人的眼球,除了有很好的演员外,还要有新颖的形式,要从内在和外形都要有创新和改变,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观众关注,将这一珍贵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自从昆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戏曲行业面临新机遇。新一代青年中,复古潮流盛行,将戏曲与其兴趣点相结合,开办此类型节目。比如东方卫视的《非常有戏》,请明星加入演绎戏曲,就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这不失为一种既投射于观众兴趣点,充分吸引其眼球又与此同时推广戏曲的做法。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河南卫视《梨园春》栏目摸索着将现代传媒和戏曲节目完美结合的方式,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戏曲节目的认识,改版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着“戏曲+电视+擂台赛”的平民大众化路线,并因此获得惊人的高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档名叫《叮咯咙咚呛》的真人秀节目,内容是中韩两国明星一起拜师学习我国传统戏曲,目的是宣扬我国传统文化。虽说是一档戏曲节目,但是在网络上引起了廣泛的关注,非常值得欣喜的是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去了解和认识戏曲艺术。

当代电视戏曲节目面临尴尬现状,传统戏曲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距离我们今天遥远,而它的艺术形式与当代观众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又有很大的距离;很多观众特别是中青年对虚拟而程式化的戏曲表演艺术感到陌生。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它的重要表现形式——网络,不但正在改变着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消费结构,而且还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方式以及传播方式。很多文化消费市场,如各种形式的音乐会及文艺演出都在争夺着它的观众,尤其是年轻的观众。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在艺术和文化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长久以来,电视戏曲节目由于形式和内容的单一,无法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欣赏品位而逐渐走向没落。怎样适应当下环境,创新表现形式,使得适合小众口味的戏曲让更多受众接受和喜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首先,困境是明显的。在众多综艺娱乐文艺节目盛行的今天,有唱歌选秀,跳舞选修,主持选秀等等,但唱戏选秀的节目却非常唏嘘匮乏。节目是有的,数量是少的,观众程度是弱的。究其原因,可以简单大致分为两点:一是节目本身的传统性,缺乏创新改良;二是受众人群的针对性,导致戏曲类节目通常只有固定的狭隘的小部分针对人群。

其实,机遇伴随着困难也是存在的。在设置戏曲节目时,编导要找准受众对象人群,可以保留最专业的一部分,留给真正的“戏迷”观看。也可以变换节目形式,做成年轻人喜爱的节目类型。比如,邀请明星来唱戏,用戏曲改编成现代风格的音乐形式,设置比赛,用诱人的奖品吸引观众等等,都可以借鉴成功的综艺娱乐类文艺节目的桥段进行创新,这样的一部分人群可能不是专业的“戏迷”,也未必真正听得懂戏,但他们很可能因为别的一些元素吸引,而开始关注起戏曲。看到了观众的层次化,分清楚各个阶层人群的需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编排节目,我完全相信中国的戏曲类文艺节目可以火起来。

机遇:由于广播、电影、电视等“新媒体”的介入,改变了戏曲的规则,古老的艺术生发出很多新的样式——广播戏曲、电影戏曲、电视戏曲等,丰富了视听,也扩大了传统戏曲的影响和普及。作为电视戏曲节目,要发挥好电视的及时性、高科技性、多功能性,同时又以戏剧的方式来重新结构,使荧屏产生一种新的电视戏曲效果。

作为现代传媒和传统戏剧成功结合的案例,《梨园春》开了一种全新商业运作体系的先河,这种模式如同其他流行的文化现象一样,由河南发起然后迅速遍及全国,使戏曲第一次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休闲娱乐方式为万千受众所接受。正如法国戏剧理论家萨塞说:“不管是什么样的戏剧作品,写出来总是为了给聚集成为观众的一些人看的,这就是它的本质。”所以《梨园春》从吸引受众角度来说是获得了成功的,这也给其他戏曲节目指明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当前,电视戏曲节目处在多种艺术竞争的时代,必须确立和调整自己的艺术走向,充分发展自己的艺术个性,唯有如此,才能在新世纪中再创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剧目戏曲受众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传统戏曲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优秀剧目进校园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淘气包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