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林
内踝、外踝、足舟骨、第五跖骨基底处等是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当发生足部骨折后,需要及时就医,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手术。有些骨折通过保守治疗能够恢复得比较好,有些则必须手术。
什么样的足部骨折需要手术治疗?
如果足部骨折比较严重,例如,骨折移位明显,通过手法复位很难将错位的骨头恢复到原处,或者出现明显的开放伤,骨头已经戳出来,这时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在跑步、踢球时,没有看清前面一个坑,突然陷下去时会导致严重损伤。这种损伤可能不只是单个骨头出现骨折,可能会导致多块骨头和多条韧带都出现损伤。这时就需要手术治疗,否则容易留下后遗症。当然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不想手術,勉强保守治疗会怎么样?
当医生认为需要手术时,最好不要勉强进行保守治疗。否则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等到损伤3个月甚至半年才考虑手术时,不仅手术难度会加大,而且手术效果会差很多。所以关键时候一定要听专业医生的建议。
手术治疗效果如何?能恢复如初吗?
手术治疗足部骨折后,是否能够恢复如初,需要根据当时的骨折状况而定。如果是一根骨头骨折,基本可以恢复如初;如果是多块骨头骨折同时联合韧带损伤,手术后能否恢复如初很难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手术后的效果肯定比术前好很多。对于这种情况,建议患者调整好心态,毕竟骨头已经受过严重损伤。
手术后,患者需要休息多久?什么时候能够下地?
骨折部位不同,手术后下地时间也是不同的。就单块骨头骨折而言,非负重区的骨折,如内踝骨折,手术时进行内固定,手术后患者戴上支具,一周后即可下地。而负重区的骨折,如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一般要等到手术后六周才可以下地。
患者如何判断手术效果?
由于患者并非专业的医生,对于手术效果的判断没有医生准确。但是患者可以作一个基本判断,总体原则是:手术后感觉骨折处疼痛感消失了。
对于较轻的骨折,术后3个月,患者骨折处疼痛感消失,基本能够正常走路,或者术后3个月开始走路时状态越来越好,等到术后半年时走路基本如普通人一样,甚至跑步等都没有问题。这时就认为手术效果不错。
对于较严重的骨折,术后3个月到半年后,患者疼痛感基本消失,基本的行走没有问题,即可认为手术是较为成功的。但是由于骨折严重,手术较为复杂,跑步等运动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
因此,平时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好足部骨头,避免大幅度的剧烈运动,不要让骨头受到伤害,任何的手术治疗都不如“原装”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