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史志
(一)《穆天子傳》
《穆天子传》记述天池:
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乌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天子遂升于弇山,乃纪其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二)《魏书》
《魏书·高昌传》提及今日博格达峰,称之贪汗山:(“(高昌)北有赤石山。七十里有贪汗山,夏有积雪,此山北铁勒界也。”)
(三)《隋书》
《隋书·北狄传》中对贪汗山(今博格达峰)记载:
大业元年,突厥处罗可汗击铁勒诸部,厚税敛其物,又猜忌薛延陀等,恐为变,遂集其魁帅数百人,尽诛之。由是一时反叛,拒处罗,遂立俟利俟斤契弊歌楞为易勿真莫何可汗,据贪汗山。
(四)《旧唐书》
在《旧唐书》中多次出现瑶池的记载:
二月丙戌,置瑶池都督府,隶安西都护府。冬十一月甲子,以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为左骁卫大将军。十二月,瑶池都督、沙钵罗叶护阿史那贺鲁以府叛,自称可汗,总有西域之地。
(五)《新唐书》
在《新唐书》中介绍了同天池相关的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
乙卯,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叛。
永徽四年,罢瑶池都督府,即处月置金满州,又遣左屯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率诸将进讨。
贺鲁来降,诏拜瑶池都督,徙其部庭州之莫贺城……又明年,废瑶池都督府,即处月地置金满、沙陀二州,皆领都督。
(六)《清实录》
《清实录》中关于博格达山及天山天池的记载主要见于《高宗实录》《德宗实录》。
乾隆十九年十二月癸酉(二十九日,1775年2月9日)
谕,大兵进发,凡经过名山,皆应敬谨致祭,明年由西北二路大兵进发,平定准噶尔地方,问知萨拉勒、玛木特等,北路经过阿尔台山、珠尔库珠山,西路经过博克达山、阿拉克山,着交该衙门撰拟祭文,交两路前队将军等,于大兵经过时,敬谨致祭。
乾隆二十四年九月癸丑(六日,1759年10月26日)
定西域祀典,谕军机大臣等,努三奏称,博克达山在乌鲁木齐之东,为西陲重镇,前年将军兆惠于察罕郭勒曾经致祭,嗣后未见举行,请颁祭文香帛,令驻扎大臣每年春季,于乌鲁木齐之巴尔哈达致祭等语。所奏甚是,著照所请行。除祭文香帛由内颁发,交该处驻扎大臣敬谨致祭外,共所用牺牲品物,即于该处虔办,著为例。
光绪八年四月癸酉(十八日,1882年6月3日)
以神灵显应,颁甘肃阜康县博格达山神庙匾额曰“昆虫毋作”。
光绪十七年七月壬申(十日,1891年8月14日)
护理甘肃新疆巡抚魏光焘奏,新疆省城设立博格达书院,筹款生息以裕经费。下部知之。
光绪十八年六月丙申(十日,1892年7月3日)
颁新疆迪化府属博克达山神庙匾额曰“覆帱遐陬”。新疆山麓大龙潭龙神祠匾额曰“岩疆被泽”。
(七)《西域图志》
《西域图志》卷21《山二》记博格达山并载清代祭山文:
博克达鄂拉,在额得墨克达巴西,天山最高峰也。东南距辟展二百里,高八里。山脉自乌鲁木齐东南之托克喇鄂拉,折而东北行一百六十里,高峰突起,为迪化州境东北一大屏障。托克三郭勒,发源南麓。多伦库里叶图诸布拉克,发源北麓。乾隆二十年,讨准噶尔。二十二年追讨阿睦尔撒纳,大兵道出其麓。二十五年,西域平,军旅凯旋,咸祭告。自是秩于祀典,每岁春日致祭……
惟神作镇西陲,效灵中土。出云降雨,阴阳肸蠁之功,切汉凭宵。龙虎萦回之势,迈祁连而耸秀,嘉名并王会图中。指悬圃以建标,显位在大荒经外。式昭有赫,永奠无疆。朕继序重熙,敉宁六合。日月照临之地,尽入版图。乾坤覆载之区,悉归亭育。万类登诸仁寿,百神攝以怀柔。惟兹乌鲁木齐,实当胜地。巴尔哈达,旧接神皋。山灵之保障斯存,境内之屏藩攸寄。幅员计里,不殊左右户庭。屯牧如云,遥接东西侯尉。是宜登之祀典,载在礼官。爰卜日于春初,俾定期以时享。升香瘗玉,适均列岳之班。宣气调神,常峙塞垣之域。式扶鳌纪,丕巩鸿图。用荐苾芬,惟祈歆格。
二、近代史志
(一)《阜康县乡土志》
《新疆乡土志稿·阜康县乡土志》记博格达山:
山曰博克达山,在县南自东而西,绵亘包县境。县无他山,山只此群望之所再也。岁由有司春秋望祭之。山之高峰而杰出者曰福寿,下有福寿寺,光绪九年因旧址扩充之工未竣也。寺之东有海,南北二十,东西六七里,附县溉田水皆自海底溢出。水道凡三,流至头道达坂,下汇合出山。大黄山、小黄山皆博克达山之前山也。
(二)《新疆图志》
《新疆图志》引《西域图志》有关记载:
《西域图志》:此岭在额得墨克达巴西,天山最高峰也。东南距辟展二百里,高八里。山脉自乌鲁木齐东南之托克喇鄂拉,折而东北行一百六十里,高峰突起,为迪化州境东北一大屏障。托克三郭勒,发源南麓,多伦库里叶图诸布拉克,发源北麓。《西域释地》:此山在巩宁城(今迪化)东南二百余里。望之如在目前,三峰峭拔入云,盛暑积雪不消,山顶有潭,周数十里山腰有潭,周十余里,土人称为海子。山南有俗所谓七个达坂者即此山最高处。
《西陲纪略》:灵山在安乐城(即今吐鲁番城)西北百里,即博克达巴罕之阳。其山最高大,土人言此十万罗汉削发涅槃处。近山有高台,傍有僧寺,寺下有石泉林木。
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阜康之阳,灵山屏列,峰势出没云雾中,上有天池在焉。俗传此水为蛟龙窟宅,雪掩冰封,莫穷所自。人欲探其胜者,至山麓,辄为风雨所阻。余饬骑从,自南山口取道而入,谿流曲折,山径纡回,林木交阴,蔚然深秀,穿崖越壑,盘旋于松云蓊郁之间,真不减蚕丛百折也。再登再憩,渐就平岗,闻水声潺潺,喷薄于断岩之上者,小龙潭也。潭水深碧,其源弗长,然虽流细力微,亦足以沾溉近郭。从此越崇岭数层,始臻绝顶,见神池浩淼,如天镜浮空,沃日荡云,洵造物之奥区也。
三、现代史志
(一)《阜康县志》
有关天池的内容集中在第九编,分为天池名胜风景、景区建设、天池经营管理、天池诗钞诸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