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南才仁 (青海省海南州畜牧兽医工作站 813000)
矿物元素硫在家兔日粮中的应用
索南才仁 (青海省海南州畜牧兽医工作站 813000)
本研究对饲料中硫磺1.2%、1.4%、1.6%的量对家兔血常规和增重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含硫氨基酸在超过需要量日粮中的总硫水平为1.40%时,不会引起任何毒性产生。等于1.60%或大于1.60%可导致家兔死亡。添加1.2%~1.4%硫磺于家兔日粮中,料重比降低,饲料质量升高,饲养效果升高。矿物硫作为外源硫,与日粮的最优配比是1.2%~1.4%。
硫 家兔增重 血常规检测 饲料含硫配比
在家兔饲料中添加硫磺,不仅使家兔生长速度加快,还可使饲料报酬明显提高,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现有饲料条件下,不失为提高家兔增重效果的一个好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 无病健康家兔28只。
1.1.2 试验总时长 30d。
1.1.3 试验饲料 硫磺、豆腐、玉米皮、磷酸氢钙、石粉、大豆粕、棕榈粕(能量饲料)、DDGS、玉米面、小麦、土预混合料、多维(蛋白类含VA、VB、VC、VD、VE)。
1.1.4 试验工具器械 兔场、兔笼、饲料颗粒机、一次性针管、手套、手术刀、抗凝剂离心管、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1.1.5 试验分组 对家兔进行试验前的称重,饲养时间为30d,对家兔进行分笼标号,分为4组,1组为不加硫饲喂的对照组,其余3组分别为饲料添加1.2%、1.4%、1.6%硫磺的试验组。试验期30d。
1.2 血常规的检测
1.2.1 研究对象 试验期间保持常规生活规律和方式,对家兔停止喂食,正常状态下采血。血常规测定每只兔采血2次,分别于对家兔进行保定以后即刻抽血,采用一次性针管,进行心脏采血,将采集的血液放入有抗凝剂的离心管中,然后再放入4℃的冰箱中待测。
1.2.2 测增重量 对家兔进行试验前和结束时称重,计算增重。
2.1 血常规检测结果
见表1、2。
表1 家兔血常规检测指标结果
表2 平均增重量及料重比结果 (kg、kg/d)
2.2 硫中毒量
(1)饲养期间,对试验3组以及对照组饲喂不同剂量的硫磺饲料,对照组、试验1组(含硫1.2%)、试验2组(1.4%)家兔正常;试验3组(含硫1.6%)家兔全部死亡。(2)临床症状病初,试验3组患兔精神沉郁,食量减少,畏缩一角,不愿行动,有的兔仅吃少量青绿饲料,而不吃颗粒料,食欲逐渐废绝排少量黑色、红豆粒大小的干粪球,最后衰竭死亡。剖检变化共剖检死兔7只,其主要病变为肺疲血,水肿,切面多汁,肝脏肿大,暗红色,脾脏肿大,颜色暗红。肾稍肿,皮质、髓质界限不清,胃猫膜全部脱落,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灶,胃内有少量暗红液体。十二指肠勃膜弥漫性出血,内容物暗红色。结肠内有干硬的黑色小粪球。
根据试验测试,对家兔进行抽血,血常规测定,发现添加硫磺,家兔血常规指标都保持在正常区间,讨论发现,少剂量添加硫磺,对家兔不能造成病变影响。较料重比,发现添加少量硫磺和对照组较添加1.4%以及1.6%硫磺日粮的家兔,相对显著。反映饲料的质量与饲喂效果.料重比愈低,饲料的质量与饲喂效果愈好。硫磺加人料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工成颗粒饲料,加工过程中要经过80℃的高温,可能是硫磺在加热过程中氧化与水蒸汽结合生成硫酸,而兔采食这样的颗粒饲料后,胃翻膜烧伤而出现中毒症状。
硫磺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微量元素添加剂,投入规模化生产是大趋所势,因此找到适合反刍动物日粮中硫磺添加量的配比关系,对其投入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3.
[2] 王德田, 罗玉风. 如何制作精良的淋巴组织切片[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5, 12(4): 314.
[3] 蒯宝林, 谢君, 赵红艳等. 提高病理切片质量的几点体会[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2, 18(5): 568-569.
[4]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6.
[5] J.D.Summers. 硫过量对家禽的毒性[J]. Feedstuffs Oct.2, 1995,16-18、34).
[6] 李义海. 硫元素对畜禽的营养作用[J]. 饲料与畜牧, 1990(6): 22-24.
[7] 赵国先, 张正珊, 王余丁等. 日粮中添加硫酸钠对肉兔血液生化指标及肝脏中矿物质元素、肝糖元含量的影响[D]. 保定: 河北农业大学. 2007.
[8] 张宝庆, 高振华. 饲料中添加硫磺对家兔增重的影响[J]. 河北畜牧兽医, 1987. 2.
[9] 李艳红, 赵先宝, 张天胜等. 河北省乐亭县畜枚局. 兔硫磺中毒的诊治[A]. 河北畜牧兽医学会学术年会[C]. 石家庄, 2004.
[10] 温晓燕, 陈淑红, 杨秀莲等. 血常规及凝血常规分析前影响因素的研究[J]. 宁夏医学杂志, 2013(4): 323-324.
S816.71
A
1007-1733(2017)07-0006-02
2017–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