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永红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课程标准中的这段话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目标追求。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写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阅读和写作无疑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两条重要途径,它们不是割裂的两个过程,而是水乳交融,经纬交织,读和写统一,形成合力,化为正能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读写结合的接点在哪里?
读写结合学技巧
课本中的文章大部分出自名家笔下,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我们应该抓住阅读与写作间的内在关联,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事半功倍。
一是用标点传情。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一、二、三学段的阅读和习作对标点都有明确的相对应的要求。如第三学段:阅读“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习作“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标点符号能传情达意,是习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平时的习作中,标点符号单调呆板,显得平淡没有生气。教学时碰到有特色的标点,不妨进行读写练习。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感受到忐忑的心理,比如走夜路,一个人呆在家里,发试卷等等,我们可以读写结合,把复杂的心情通过标点体现出来。经过长时间的读写训练,学生就能灵活使用标点,文章更有血有肉,感情更淋漓尽致。
二是仿篇章结构。课标中强调“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表达顺序”“文从字顺”“写清楚”这些字眼,就是要求习作注意表达,掌握一定的文章结构,讓读者明白习作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统一。文章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部分组成的,中心意思是“灵魂”,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架”,三者缺一不可。文章结构主要表现在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学了《烟台的海》写汀江美景,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叙述;学了《颐和园》,可以按地点的变化写校园景色;学了《灯光》可以用倒叙的方法……
三是学语言特色。语言特色,又称语言特点,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他语言的风格特点。因为文体的差异、地域文化的差异、作者生活经历的差异等原因,造成不同的文章、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语言特色。如记叙文的语言要求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洁、严谨;议论文的语言准确、鲜明、富有概括力。不同的作者也有不同的语言特色,陶渊明冲淡平和,王维诗中有画,白居易清浅通俗;鲁迅冷峻凝练,老舍朴实生动,丰子恺风趣幽默。我们在读写结合时,适时地、有针对性地感悟语言特色,并且运用在习作中。
读写结合强精神
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的“精彩片段”中,鲁滨孙“因此我开始尽量安慰我自己,把当前的好处和坏处加以比较,使自己能够知足安命,并按照商业簿记上‘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我的幸与不幸,好处与坏处公正地列出来……”如坏处“我陷在一个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建天日的希望”,想到的好处是“但我还活着,没有像我同船的伙伴们一样,被水淹没”,通过对比,鲁滨孙获得了巨大精神力量:“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这种精神的安慰不是阿Q自我麻醉的“精神胜利法”,而是人类笑对困难,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强大精神动力。把这种精神根植、强化在学生心田,是功德无量的事。所以,我进行读写结合,仿照文中写法,说一说自己遇到哪些坏处,从中想到哪些好处,得到的启发是什么。
启发:原来我们生活中处处有坏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们应该往好处想,心情就会好起来,就会主动去克服困难。通过读写结合,学生对好处与坏处对照起来看的做法烙印心中,世界观、人生观就会不同,人格就会变得高尚。
读写结合促领悟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写作也能有效促进阅读感悟的深化,强化长久记忆。有时要读出质量,悟出精彩,还有赖于写作的推动。写作就是学生最深切的体验和最深入的思考,通过写,能促进对文本的领悟,比老师隔靴搔痒、泛泛的讲解分析来得有实效。
《蒙娜丽莎之约》这篇课文我尝试用特殊教学法:一是出示画像,介绍这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人物画;二是根据画像,请同学先尝试写一写蒙娜丽莎的样子(开始学生面露难色,迟迟不肯动笔,写了后,也没有味道);三是学生读课文十分钟,可边读边摘抄一些好词(学生急速地翻开书,读得非常专注,摘抄呀,划句子呀忙个不停);四是合起课本,对着画像,用上摘抄的词语,再写一写。
用这种方法,学生的仿写不仅抓住了蒙娜丽莎的特点,而且吸收了作者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想象,加入了自己独特感受。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讲几句话,却让学生“尝试写——读课文——再次写”,对文章的感悟就很独特了,得言,得法,得能。
(作者单位:福建省上杭县蛟洋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