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俞先
摘 要:伴随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审美需求也发生了改变。木洞山歌作为传统艺术,必须面临着现代化的严峻问题。木洞山歌怎样融入现代生活,怎样发展、创新,这是今后艺人们和木洞山歌研究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艺术的角度研究木洞山歌的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从艺术学多角度的思维方式研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洞山歌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木洞山歌;传承;发展
木洞镇位于重庆巴南地区北部,自古以来,直接以木洞为题的诗词歌赋就很多,木洞山歌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每逢春播、秋收时节,一曲曲高亢粗犷、婉转悠扬的山歌,就在广阔的田间此起彼伏,2006年成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木洞山歌正式走进人们的视线。
1木洞山歌的现状
1.1木洞山歌的表演形式和内容的变化
通过与山歌传承人以及一些年长者演唱者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在以前还是以集体性的山间田野劳作以主要经济劳作方式的时候,大家一块劳作,一块唱歌,除了在生产、生活和民俗活动中演唱山歌以外,大家还会聚在一起比赛演唱山歌,举行一些大型的歌会。
因為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出现和民风民俗的演进,例如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已经或正在逐步消失。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木洞山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表演实践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加工与创新。山歌的演出场地也由过去的田间院坝逐渐走上了文艺舞台,一些新型的歌会正在蓬勃发展。
1.2木洞山歌流失的原因
1.2.1语言环境的改变
语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木洞山歌的演唱依附于当地方言,它在山歌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许多歌曲只有用方言演唱才能达到语句押韵、音调平和、朗朗上口。如果改用标准语言,会导致许多音律不平,也失去了山歌独有的韵味与特色。但是随着生活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大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为了便于交流都讲普通话,使用方言的机会变少,也不准确。
1.2.2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
特殊的生活环境会改变人们长期以来的生活习俗,木洞居民由于受开放的文化经济影响,对面山而作、面山唱歌的生活已不感兴趣。此外,大多的年轻人已投入到现代化都市生活,收到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对本地的山歌不再感兴趣,甚至是遗忘。所以唱山歌的任务交给了老人与孩子,同时以歌传情的旧有情感表达方式也慢慢被年轻人摒弃,与之相应的名俗歌谣,也逐渐消失于历史舞台。
1.2.3山歌传承人数的减少
社会在发展,民俗民风在演变,加上流行音乐的侵蚀,民间音乐都在渐渐被人们遗忘,木洞山歌也不能幸免。山歌的传承主要是通过人们代代口耳相传,随着老艺术家的衰老,过去张口即能演唱山歌的歌者已寥寥无几。以前人们唱山歌只是一种自发的娱乐方式,但要专门从事山歌的整理、收集工作,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况且,现在年轻人负担重,竞争压力大,这也是导致山歌传承断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以及全球化的发展日益加快,民间文化遭受的冲击日益加剧,各个国家和地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可能日益消亡的担忧也日益加重,甚至形成了一种全球化的焦虑,这可以说是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的重要基础。
2木洞山歌的保护与传承
2.1加大山歌的保护力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了丰富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对于民间音乐这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要保护其具体表现形式,更要将其作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依托人而存在,保护山歌艺人是传承的核心,他们既是山歌的传唱者也是山歌的传承人,只有充分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山歌的保护工作才可以顺利开展。传承人的身份一旦公布,就应该具有相应的法律地位,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2.2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不仅是单个群体和个人权益的实现,更是政府行使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是社会公益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木洞山歌的保护工作要以政府为主导,结合保护现状的存在的问题采取保护措施。第一,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及时的出台具体的、针对性更强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条例,并相应的制定保护的具体方案和便于操作的保护性法规条例。第二,建立政府主导的管理机制。保护木洞山歌,除了需要必要的法律保障,政府也要明确责任,提高保护意识,充分意识到木洞山歌带来的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的经济效益,各级政府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有序的将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2.3整合资源,提高木洞山歌艺术水准
首先,加强普查挖掘,收集更多的山歌资料。其次,加强理论研究,并定期邀请全国、市级专家深入木洞镇进行调研采风,专题召开木洞山歌理论研讨会。最后加强艺术打造,聘请资深音乐专家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根据木洞山歌特有的音乐风格,结合现代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对山歌在不失去原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适应新一代年轻人文化生活的新山歌,吸引更多年轻人的注意。
2.4加强学校的山歌教育
在中小学教育中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通过编制专业的山歌课本和开设课堂的方式加强广大青少年的传统民间文化教育,使他们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特有的一些民俗文化和节日文化,提高他们对山歌的保护意识。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中小学生深入民间老艺术家中亲身体验,从小孩子抓起,从小对他们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使他们从小树立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2.5利用传媒手段加强宣传力度
在当地加强民间音乐的开发利用宣传,争取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如文化局、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支持与帮助。提高木洞山歌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社会力量了解木洞山歌,认识木洞山歌,并加入保护和发展保护木洞山歌的队伍中。另外,通过电视节目、网络媒体等方式进行重点宣传和保护,在充分展示木洞山歌特色的同时,还可以为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3结语
木洞山歌是巴渝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巴渝文明史的生动写照和历史见证,保护传承木洞山歌对丰富我国民间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山歌的保护会遇到更多的问题与挑战,需要人们从一个更新的角度剖析山歌内涵,探索木洞山歌保与传承的特殊道路
参考文献:
[1]郑丽娟,刘顺伟.木洞山歌[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2]孙伟,王黎黎.重庆木洞山歌的艺术特色和保护研究[J].四川戏剧,2014.
[3]安德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河南社会科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