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声乐作为一类歌唱艺术,主张进行人类情感深层次的揭示,思想全面性地表达,借此达到和观众内心细致性交流,以及以声传情和以情带声的艺术再创造等目的。基于此,笔者决定结合实际探讨情、腔、字究竟如何在声乐演唱活动中进行完美的契合,以及表现,希望能够为日后我国声乐艺术更高效率地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情感表达 字正腔圆 声乐演唱 契合方式
前言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包括情感、腔调、吐字等都是极为关键的支持性因素,如若缺少其中任何一项,歌唱感情和艺术整体性效果就难以有机呈现。细致地讲,腔是声乐演唱的基本要素和情感表达的重要路径,字则是歌唱的语言、作品内容与情感传达的辅助工具,情感便是声音表现的内核。须知目前我国社会氛围过于浮躁,因此真情的声乐演唱模式也开始深受社会大众热衷。所以说,尽快理清声乐演唱过程中有关情、腔、字等要素的有机结合要点,进一步换取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感染效果,并且将演唱者丰富的情感传送至每个听众内心,显得尤为必要。
一、在特定语境之下萌生情感并带动腔体作用
一直以来,情都被赋予了各式各样的定义结果,未免显得过于虚拟,而声乐作品中的情感,通常都是透过特定事物或是事情感触而来的,最终目标则是达到声情并茂。而经过长期实践考察,发现贯彻上述目标最佳的适应途径便是在特定情感语境之中进行演唱,促成演唱主体个人声音、声乐作品词意,以及情感的交互式融合结果之余,使得观众可以集中性地体验感悟作品中的词句内涵和情感特征。这样一来,整个声乐演唱活动就会变得愈加丰富和光彩炫目。
第一,演唱人员需要预先熟悉特定声乐作品的歌词基础上,领悟其深层内涵,为后续演唱意境塑造、歌声悠扬效果展现,以及真正的感染力焕发,奠定基础。
第二,演唱主体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同步感动个人与听众。这就需要他们在正式演唱前期细致体会作者传输的各类情感,在保证明白意境的基础上,做到个人身心的全方位感染。
如在进行朱良镇作曲和涛滔填词的《秋情》声乐作品表现时,演唱人员应该预先理清该类曲目基调的些许忧伤深情、歌词的朴实等特征,之后体验当中强烈四年远方恋人的情意。这也深刻验证了,表现艺术始终腔调进行他人与自身感动,特别是在成功感动自身之后,才能将歌曲中正确的情感传递给他人。基于此,单位演唱人员理当选择在实际生活之中激活自身,积累丰富的情感经验,懂得在特定情况下合理表现出喜怒哀乐等情绪,这样才能达到在演唱过程中的声情并茂效果。
二、赋予演唱腔体以特殊情感,同时带动行字
人类进行发声,就必须依靠腔体共鸣效应,毕竟声带自身发出的声音相对比较微弱,唯独这类基础音顺利通过呼吸通道内部的空腔之后,才能随之放到被令人清晰化地听到。相比之下,声乐演唱过程中时刻注意做到以情带声,那么这部分声音究竟从何而来。在经过长期实践和教学之后,笔者发现情感务必要在共鸣腔体中传输开来之后,才能顺利地传递出某种声音。可以试想一下,一旦说声乐演唱过程中表演主体激情过度缺乏,那么其共鸣腔体的运动势必会显得不够协调与过分迟缓,此时声音也将难以通畅,咬字、吐字自然也达不到预设的清晰度控制要求。归结来讲,声乐演唱之中腔调的共鸣腔体可以细化出咽腔、口腔、头腔等多重形式,想要确保将它们予以协调性控制,就必须保证将上胸作为共鸣腔体的同时,顺势将咽、口、鼻等呼吸系统部分依次加以打通,确保后续可以如释放弓箭一般赢得头腔共鸣与高位的咬字吐字效果。
三、在利用腔体行字的同时,传达出更为丰富的情感
声乐演唱的艺术性语言主要是透过实际生活之中梳理拓展开来的,因此两者之间长期维持着缜密性关联,又不可避免地遗留某些差异迹象。关联方面,人们生活中不管是进行唱歌或是说话,都主张吐字清晰并令他人快速理解。差异方面,说话不用刻意腔调音色与音调的好坏,只要保证意思表达清楚即可,歌唱则是主张进行艺术性语言表现的同时,将演唱主体的共鸣腔体加以绽放,这样一来就会令受众人群听清楚歌词内容、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以及发音质量。这里所谓的发音质量,就是要求歌唱时咬字、吐字尽量精准,且伴有歌唱性的前提下,令创作主体的思想内容得以正确性舒展。而想要保证咬字与吐字的清晰精确性,则应该注意维持字头咬准、字腹延长、字尾收准状态,确保这些基础条件达标之后,才可以进行歌声更加圆润、丰满,以及动听性地修饰
2016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展演布依族歌舞剧《刺藜花红》扮演刺藜,演唱主体先深入性体验刺藜丰富的人生感悟,第六场长达36句唱词之中感受悠悠与耐人寻味的余韵;演唱过程中则应该保证贯彻以静制动原则和以柔制刚表现方式的前提下,竭尽全力将剧作如诗如画的境界、韵味和演唱者的感情爆发点相互契合,这样一来,整个表演就成了自然生活的升华结果。另外,在此场大段的哭戏中,通过戏剧形式的提炼和美化哭出了情,哭出了美,哭出了意境、哭出了真实。由于哭出来的是戏,观众也为之动情而同哭,这是艺术感染力就是“神似”境界,是真实的艺术。通过刺藜一角的创作实践,我明白了,舞台上生动的艺术形象诞生,是演员内外技术的统一,体验与表现完美的结合。体验是心理过程,也是塑造人物的基本要素,即人物的思想核心,人物精神、性格、背景、气质及内在的本质因素。
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腔调、吐字等都是声乐表演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支持性要素,一旦说当中任何环节出现误差,则会导致整个声乐演唱水平的降低结果。因此,今后要做到以情帶腔,即在贯彻自然真实流露标准基础上,令歌唱主体内部腔体得到全面性地激发,进一步释放出饱含生命活力的声音;以腔带字,便是在腔体的协调性辅助基础上,进行丰满和圆润性的咬字,就是所谓的字正腔圆;以字传情,就是保证精确性咬字的前提下,将歌曲之中的丰富情感、鲜活意境等一一向广大听众呈现。由此看来,优质化的声乐演唱一定是情感、腔调、吐字的交互式融合结果,而声乐演唱艺术的特殊魅力也正在于此。
参考文献
[1]刘雪妍.浅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字正腔圆”与“声情并茂”[J].音乐天地,2010,20(01):184-190.
[2]汪梅娟.论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J].艺术教育,2014,31(11):79-88.
[3]李秋霞.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探析[J].艺术教育,2016,29(01):155-167.
[4]肖金勇.浅谈声乐演唱中情感的重要性与表达[J].大众文艺,2016,23(21):114-120.
作者简介
杨敏(1966年11月),女,苗族,贵州安顺人,毕业于贵州民族学院 都匀市文化馆,二级演员 (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