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探讨

2017-07-29 22:36杨柳
魅力中国 2016年48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大赛精神

1、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美的认识逐步深入、对美的需求逐步增加、对美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相应的人们对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教育也越来越关注。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目,其课程教育十分注重独特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力的培养。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要性。

《教育与创造》中提出:“只有创新才能使世界更美好,只有创新才能为人类增加新知识、为世界带来新的幸福,创新成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目前有些学校教育在“应职”教育的指导之下,一味强调单一技能的提高,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没有很好的注重学生自身长足的发展,课堂教学重复、无趣、机械、呆板、压抑。如在绘画课上, 教师固守原有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只注重技法的传授而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既没有清晰的目标,也没有具体的方法和要求;学生只会就一物再现一物,没有创造性的表现。

2、正确认识、改变观念

2.1 教师改变教育思维定势,转变教育观念

历史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思维也应与时俱进,这才能使教育焕发生机,达到其应有的作用。教师是课程具体实施的“导演”,必须要有正确的思维导向,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在“中国创造”的大环境下,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性。我们培养的对象大多数不是画家,而应是一个个活生生有思想、流动着创新精神血液的设计师。重视创新精神培养的教育理念一旦形成,就会形成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指导着后续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2.2 学生形成“创造力人皆有之”的概念

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前,艺术设计类学生都经过了相对系统的绘画训练,但这种绘画训练更多的是一种再现,也就是有什么、画什么,以像不像为重要的评判标准;进入大学后对于习惯了“应物象形、随类附彩”的客观再现绘制后,面对独立的艺术创作,学生很多时候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他们会认为艺术创作不是一般人所为,自己很难做到,有了这样的畏难情绪之后就会很大程度的阻碍学生们创造力的发挥。想要创新,首先应该养成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的艺术创新不只是新发明、新创造,“创造力人皆有之”,要形成创新活动并非局限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少数人身上,创新活动应成为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事的一种活动,发明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处。生活中的每一处景物、每一件事物都可能成为艺术表现的素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动脑、敢于创新,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艺术家。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学习应在一个喜欢创新、学会创新和实现创新的的环境中进行的。

3、激发兴趣、创新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兴趣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新,兴趣是创新得以实现的永恒动力。

根据当前教育的需要,在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选择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学习心理、能够正确把握学生创造力特点和突出学科特点,使用易被学生接受、行之有效、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和提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机会无处不在,需要我们不失时机,机智地、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功时,创新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教师只有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探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才能真正实现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

4、开阔视野,培养发现的眼睛

我们身边的一花、一草、一事、一物、一阵风、一种感觉都可以成为激发我们思想情感、传递信息的源泉 。走出去从而获取丰厚的创作素材、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想象空间并为创新奠定基础。

河北科技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公共艺术等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从第一学年开始,陆续开设建筑速写、色彩外出写生、专业考察、毕业考察等实践教学平台课,同学们的足迹遍布了易县清西陵、张家口蔚县、赵邯郸故城、安徽宏村……通过层层递进、有计划、有目的、有要求、有方法的一系列课程安排,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拓宽知识面,从自然景观中受到启示,学习古人的传统智慧,从都市设計的案例中实际体会设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现能力、设计能力。

5、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科技学院一贯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设,通过聘请专家、外出培训、同行交流等多种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客体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前教师提出一个主题,课下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资料。课上教师更多的给学生进行思维引导,而不是满堂灌;教师多设问,让学生参与进来、思考起来。没有课本罗列的条条框框,学生思维不受过多限制,也不被枯燥的理论束缚,学生不再排斥课堂,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开放的教学环境是创新意识的土壤,自信、勇气则是创新意识的养料,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以赛带学,以赛带教

为进一步推进学风、校风建设,河北科技学院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技能竞赛,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

老师针对课程选择大赛类别发布大赛信息,制定计划、提出时间节点和要求;学生明确主题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稳步推进设计。

针对大赛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思维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实时地提出表扬,使学生认识到老师始终在关注着他们每一个人,从而达到激励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多与学生相互交流,好的想法就在思想的激荡中产生;积极引导,师生共同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

近两年河北科技学院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陆续参加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国五金产品工业设计大赛等多项赛事,多位同学获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通过参加各种大赛,使学生熟悉了从设计到制作的整个流程;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工作自信心,进行了知识的扩充;激发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学生付出了努力,体会到创新的收获和喜悦。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艺术设计思维训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苑敏.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

[3]徐方瞿.创新与创造教育[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杨柳(1980-),女,河北保定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大赛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拿出精神
大赛主题:我的阅读·我的童年
书封与现代艺术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