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樵+代浩云
摘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面临严峻挑战。高校领导干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责无旁贷。大数据时代要求领导干部养成新的工作素养,具备新的实践方式,掌握新的研究范式,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然而,在新的时空境遇下,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意识形态甄别能力不强、意识形态导向能力不足、意识形态把控能力不够等。对此,文章认为应通过学习培训、实践锻炼、科学研究等途径,着力提升高校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甄别能力、意识形态导向能力、意识形态把控能力,使其具备大数据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切实担负起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责任。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7)04-0131-07
习近平同志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105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2]。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明确要求党委书记、校长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再次要求高校党组织书记、行政负责人要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认真落实意识形成工作责任制,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意识形态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对高校各级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挑战。高校校级领导干部(以下简称高校领导干部)是在高校中承担计划组织、指挥、管理和协调等领导职能的人,在高校组织结构中居于领导和核心位置。做好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当前高校领导干部面临的重要任务,具备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是当前新形势对加强高校领导干部办学治校能力的必然要求。在现阶段有关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研究成果中,大多数涉及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和意识形态教育两个方面的研究,对于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研究成果较少。为此,研究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较强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日趋复杂,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任重道远。
(一)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基本要义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信息数据爆发式增长,人们生活在大数据的环境中,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具有数据信息爆发式增长、数据信息多渠道流通、数据信息持续累积等特征,带来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等新的变革,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意识形态工作,是指政党通过自己意识形态的构建、传播和在实践中的实现来贯彻自己的目标与宗旨的一切活动”[3]。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是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领导干部在高校中通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传播和在实践中的实现来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与宗旨的一切活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所应具备的主观条件。显然,这一工作能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即指高校领导干部针对大数据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所应具备的主观条件。
(二)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和环境,对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传播方式更隐蔽。大数据环境为各种信息在高校的传播提供了跨越疆界的平台,“西化”“分化”势力加紧了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渗透。例如,有的“国际组织”“民间团体”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利用网络论坛宣扬人类“普世价值”,持双重标准对别国政治体制、价值信仰妄加批判。二是意识形态在高校争夺的场域更集中,网络已然成为大数据时代意识形态争夺的主战场。“在互联网上英语内容占90%,全部网址中78%为英文网址,70%的网址都出身于美国”[4]62。可见,各种敌对势力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势差加紧了意识形态的渗透。三是意识形态在高校争夺的对象更明确。大学生和高校青年教师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活跃,网络化依赖程度高,实践经验不足,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成为敌对势力争夺的主要对象。正因为此,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5]104。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高校领导干部作为高校各项工作的领路人,肩负着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的双重职责,要从确保党和国家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认清高校的历史使命,始终把握住“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针对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的复杂形势,捍卫主流意识形态,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三)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存在的不足
同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相比,当前,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还存在着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意识形态甄别能力不强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西方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得以涌入国内。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加剧了这些思想文化对中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分化。西方敌对势力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主战场”,其目的是争夺中国的青年和下一代,以实现他们所谓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目标。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高校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通过好莱坞文化等流行文化渗透西方意识形态,通过学术交流渗透西方意识形态等。如何甄别隐藏在“光鲜外表”之下的“丑恶嘴脸”,是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短板。尤其是由敌对勢力主导的各类慕课平台,对中国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的甄别能力构成了极大挑战。大学生在慕课平台上潜移默化地接受西方价值观念,而高校领导干部对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面临的复杂形势缺乏足够的警惕,甄别能力不强,导致各种敌对意识形态内容通过大数据环境,悄无声息地渗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颠覆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意识形态导向能力不足
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导向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意识形态导向方法陈旧,不符合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领导干部过去在引导高校意识形态发展方向时,主要采取了课上课下两种方法,课上主要采取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课下主要采取的是通过辅导员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新的方式也逐步产生,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等。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前,这些方式对引导高校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起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师生接触的信息面越来越广,接触信息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大,与之相应,他们面临的思想困惑越来越多。在这种时空境遇下,传统的意识形态导向方法明显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弱化了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的导向效果。二是意识形态导向主体分散,没有形成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导向合力。领导干部是高校意识形态导向的主导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学生辅导员等是高校意识形态导向的主要力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工作,确保了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性质和办学方向。除了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学生辅导员等之外,全校教师都肩负高校意识形态导向的责任,都应该成为意识形态导向的主体。只有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才能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导向的正确性。但是在实际的意识形态导向工作中,部分教师认为,意识形态导向工作只是学校领导的事情,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也有部分教师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政治敏感性不强,甚至在课堂上公开宣扬西方腐朽落后的意识形态,弱化了高校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导向能力。
3.意识形态把控能力不够
从主观方面而言,“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如果不懂互联网、不善于运用互联网,就无法有效开展工作”[6]。当前高校领导干部对大数据的认知还比较欠缺,尤其缺乏数据收集、存储、利用的意识。同时,高校领导干部应用大数据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探索不足,难以把握大数据环境下意识形态工作的局势。例如,2014年11月,《辽宁日报》致信全国高校教师别在课堂上抹黑中国后,报社和文章作者遭到大量网络攻击甚至威胁,大量不当网络言论严重混淆了大学生和青年教师的价值判断。对此,高校领导干部仍只是在传统媒体上撰文回应,没能运用微博、微信等大数据载体以网来网去的方式进行及时反驳,造成正面发声效果不佳。从客观方面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阶层划分和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成员之间思想观念、价值观点等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元化,各种“失范”也随之而产生。大数据时代,贪污腐败、炫富炫权等现象通过网络、智能手机等充斥着大学生的视野,造成了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淡化、价值取向的模糊、审美标准的扭曲、道德判断的迷茫,严重影响了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的把控能力。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新要求与主要内容
探索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新要求与主要内容有助于高校领导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
(一)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新要求
大数据时代要求高校领导干部必须养成新的知识素养,具备新的实践方式,掌握新的研究范式,才能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1.养成新的知识素养
习近平同志曾强调:“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7]403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要适应时代发展,其核心和前提就是要养成和具备新的知识素养。而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最重要的知识素养之一就是数据素养。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即数据信息素养(Data Information Literacy),指人们在获取、整理、分析、利用和共享数据方面的能力及其在这个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代表着人类认识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有了大数据的帮助,我们不会再将世界看作是一连串我们认为或是自然或是社会现象的事件,我们会意识到本质上世界是由信息构成的”[8]125。掌握数据并有效运用数据的能力,已经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数据素养是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必然具备的素养。离开了这一知识素养,领导干部所从事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2.具备新的实践方式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既对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的传统实践方式构成了挑战,又为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实践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机遇。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工作优势的同时,要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新变化,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高校领导干部要具备新的实践方式,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这其中最重要的实践方式就是线上意识形态工作实践。过去,高校领导干部普遍占有意识形态工作信息优势,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通过开展好线下意识形态工作足以确保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但在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不再完全占有意识形态工作的信息优势,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也不一定能完全掌握。相反,当前大学生运用新技术新产品掌握及时海量多源头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很强,已经形成了与高校领导干部掌握信息情况的“对抗”。为此,高校领导干部要主动创新实践方式,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线上建设。一方面,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设高校意识形态线上工作平台,加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融文字、图像、音頻、视频于平台之上,制作传播贴近大学生特点的新媒体内容产品,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另一方面,通过设置高校意识形态线上工作平台,整合负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地方党政部门、学校、社会团体等主体,共享高校意识形态数据资源,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实现高校意识形态在线工作的合力共振。
3.掌握新的研究范式
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有两大研究范式——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这两种研究范式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定量研究是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来揭示问题、反映现象,确定某一事物的某一方面量的规定性。定量研究起于假设,构建于数据获取和数据分析。定量研究的不足之处是限于有限的技术条件,数据获取和数据分析的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使得研究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一定偏差。定性研究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以把握社会现象及其背后的客观规律的研究方法。过去,受多种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态势。但是受技术条件所限,大学生复杂的思想情况很难转化成可以分析和处理的数据信息而被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所掌握。因此,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采取的研究范式主要是定性研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为“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8]17,“我们的研究始于数据,也因为数据我们发现了以前不曾发现的联系”[8]92。大数据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学校领导重视,并逐渐应用于获取反映大学生思想状况数据的过程之中。可见,大数据时代要求高校领导干部掌握新的研究范式,从过去的以定性研究为主的研究范式转变为大数据时代的以定量研究为主的研究范式。
(二)高校领导干部应具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主要内容
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意识形态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依据高校领导干部面临大数据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主要包括意识形态甄别能力、意识形态导向能力、意识形态把控能力等。
1.意识形态甄别能力
意识形态甄别能力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复杂的数据化环境中,判别数据信息隐含的意识形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观条件。意识形态甄别能力包括以下含义:一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观条件;二是能够面对复杂的大数据环境,判断识别数据中隐含的意识形态的主观条件;三是便于更有针对性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观条件。意识形态甄别能力的突出特征是面对纷繁复杂的数据信息,判断识别其中隐含的意识形态。例如,通过高校师生微信朋友圈转发的信息,洞察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新趋向;通过慕课平台,分辨出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抵触的价值观念;通过校园网络论坛热议的话题,明晰高校师生意识形态中存在的问题等。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具备意识形态甄别能力,有利于其更清楚地认识大数据时代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宏观影响,增强其在数据化环境中判别意识形态的敏锐性,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预见性,具有十分明显的意义。当前,高校领导干部必须要能够甄别大数据环境中的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西方新闻观、历史虚无主义以及质疑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等错误社会思潮,认清其本质与危害。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具备意识形态甄别能力需要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和对大数据环境的认识水平。
2.意识形态导向能力
意识形态导向能力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通过大数据资源、载体、技术等要素,引导教育对象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观条件。意识形态导向能力包括以下含义:一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观条件;二是能够通过大数据资源、载体、技术等要素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观条件;三是旨在引导教育对象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观条件。习近平同志讲到,领导干部要“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6]。意识形态导向能力的突出特征是通过大数据的运用,引导教育对象接受主流意识形态。例如,通过开通高校领导干部的个人博客、微博、微信等大数据载体,将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的感想体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高校师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通过高校领导干部主动开设慕课、微课,与大学生开展线上线下的深入交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其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通过领导干部网络连线,精心策划校园“微话题”,充分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大数据资源,积极引导高校师生将国家的发展与自身的成长进步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9]10。高校领导干部应充分运用大数据资源、载体、技术,着眼高校师生的根本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意识形态引领。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具备意识形态导向能力有利于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发挥高校领导干部的影响力。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具备意识形态导向能力,需要过硬的思想理论功底和一定的大数据运用能力。
3.意识形态把控能力
意识形态把控能力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复杂的数据化环境中,运用大数据资源、载体、技术等要素,关注意识形态动向,积极消除不稳定因素,把握意识形态总体方向的主观条件。意识形态把控能力包括以下含义:一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观条件;二是综合运用大数据资源、载体、技术等要素,关注意识形态动向,消除不稳定因素的主观条件;三是旨在把握意识形态总体方向的主观条件。意识形态把控能力的突出特征是运用大数据资源、载体、技术等要素,把握意识形态总体方向。例如,通过高校舆情监测系统等大数据载体,关注师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意识形态的错误倾向,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引导;通过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发现意识形态存在突出问题的个别师生,主动开展个性化的意识形态教育,帮助其端正思想认识;通过科研大数据收集,把握社会科学与思想理论前沿,更有预见性地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要深入开展网上輿论斗争,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10]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具备意识形态把控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应对新形势下复杂局面的能力,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从而保持高校的稳定。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具备意识形态把控能力,需要较强的大数据综合运用能力。
(三)高校领导干部应具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内在逻辑关联
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领导干部在高校中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所应具备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意识形态甄别能力、意识形态导向能力、意识形态把控能力。意识形态甄别能力、意识形态导向能力、意识形态把控能力都是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所应具备的主观条件。意识形态甄别能力是高校领导干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因为大数据时代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传播方式更加隐蔽,有的通过网络课堂、有的通过网络论坛、有的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要求高校领导干部能够练就“火眼金睛”,从纷繁复杂的大数据环境中甄别潜藏其中的各种意识形态危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导向能力是高校领导干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因为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既带来挑战又带来机遇,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充分利用大数据载体和大数据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意识形态把控能力是高校领导干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深刻的影响,把控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局面,及时处理和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形势,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是大数据时代对高校领导干部最根本的要求。简言之,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只有具备意识形态甄别能力才能发挥意识形态导向能力和意识形态把控能力;高校领导干部具备意识形态导向能力才能在发挥意识形态甄别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高校领导干部具备意识形态甄别能力和导向能力是为了最终发挥意识形态把控能力,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培育路径
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性的因素。大数据时代,应通过学习培训、实践探索、科学研究等途径,着力提升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甄别能力、意识形态导向能力、意识形态把控能力。
(一)强化学习培训着力提升意识形态甄别能力
大数据时代是飞速发展、崇尚创新的时代,高校领导干部培育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应强化学习培训。加强学习培训能促进对大数据的认知,培养大数据意识,着力提升意识形态甄别能力;能够系统学习大数据知识,更深入地了解大数据的内涵、价值以及发展动态,加深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意识形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认识;能够逐步增强大数据收集意识、大数据保管与储存意识、大数据挖掘与使用意识,逐步树立全体数据思维、包融数据思维、关联数据思维等大数据思维,提升从海量数据中发现高校意识形态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当前,应通过举办专题培训、依托基地培训等举措,加强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应通过专题培训,帮助高校领导干部认清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意识形态的影响,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结合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的新变化,启迪高校领导干部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展对策思考;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取得先进经验的单位建立培训基地,着力培育高校领导干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
(二)注重实践探索着力提升意识形态导向能力
实践出真知,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培育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在加强学习培训的同时应注重实践锻炼。强化实践锻炼有利于高校领导干部提升意识形态导向能力。通过图片、音频、视频、文本等类型多样的大数据资源的实践运用,高校领导干部能够将意识形态工作由抽象的说教变为生动的感召,从而增强教育引导的实效。通过大数据载体的实践运用,高校领导干部能够将社交媒体、APP软件、智慧课堂等大数据载体运用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积极引导高校师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实践运用,能够帮助高校领导干部发现高校意识形态面临的现实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意识形态的引导。目前,应通过搭建实践平台、开展实践活动等措施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的实践探索。要积极搭建高校领导干部与广大师生联系的数据化平台,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交流,灵活应用多样化的大数据资源,采取贴近高校师生实际的话语方式,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要通过高校领导干部新媒体应用操作等实践活动,推广先进典型的实践经验,促进高校领导干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利用大数据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切实提高意识形态导向能力。此外,还要通过数据化平台整合学校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等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密切相关的主体,使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方式形成意识形态工作合力。
(三)开展科学研究着力提升意识形态把控能力
高校是人才、知识、技术的汇聚地,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培育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应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开展科学研究能促进高校领导干部对大数据的运用,着力提升意识形态把控能力。高校领导干部通过开展科学研究,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大数据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有利于整体把握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大局;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能充分发挥组织统筹能力,整合校内外大数据资源,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当前,应通过联合攻关、搭建平台等措施开展科学研究。高校领导干部要牵头开展科学研究,把握大数据时代契机,整合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协同创新。例如,电子科技大学“以大数据教育中心为基地,根据不同需求建立不同项目组,如数据采集团队、数据分析团队、数据运用团队,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链”[11]。领导干部牵头开展研究,有利于破解大数据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难题,探索大数据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模式,提高意识形态把控能力。高校领导干部应调动高校的资源,积极搭建大数据研究平台,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性,把握意识形态工作方向,以尽高校领导干部的守土之责。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飞速发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受到的影响还在不断加深,高校领导干部要迎难而上、敢于亮剑。大数据时代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应成为高校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以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定向导航。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30(1).
[3]戴焰军.改进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工作[J].学习论坛,2007,23(9):21-24.
[4]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N].人民日报,2016-11-14(1).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朱繼东.努力抓好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八个方面[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6(1):90-95.
[11]李怀杰,夏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5):49-51.
Abstract: The big data era has brought a severe challenge to the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eading cadr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o attain the ideological work and assure the leadership,and they are to update the work literacy,working approach,research paradigm,thus to guarantee the evolvement upon matters,improvement upon time and development upon situation.However,some problems still remain in ideological work,such as the weak performance in distinguishing,guiding and dominating in ideological work.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distinguishing,guiding and dominating ability in ideological work through training,practicing and researching,which makes leading cadres qualified in doing the ideological work in big data era and capable of shouldering the leading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 big data era; leading cadr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y
(责任编辑 彭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