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报道栏目的亲众诉求和易读性分析

2017-07-29 02:31徐博海
记者摇篮 2017年7期

徐博海

【摘 要】本文以经济报道的亲众诉求为切入点,展开讨论,就经济报道活动中,如何使栏目报道内容亲近读者,如何采用通俗易读的语言,体现出栏目平易近人的特点,赢得更多受众的支持和喜爱,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经济报道 栏目分析 亲众诉求 易读性

一、我国经济报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闻源的获得渠道单调狭隘,大量贴近民生的经济现象没有进入经济报道的范畴。很多新闻记者仍然依赖政府有关部门、对口行业寻求新闻线索,没有站在市场的角度和立场,研究发现日新月异的经济事件和现象,使受众产生强烈的距离感,很难获得共鸣。

报道题材偏“硬”,多是会议召开、工程竣工、技术革新、项目投产、市场开张等,常常是重结果,轻过程;重术语,轻阐释;重数字,轻意义,表面看突出了专业性,但忘记了受众往往是不具备专业素质的普通百姓,忽略了简洁贴近和通俗易懂性,极不利于消息的传播。

受众定位不明确,缺乏明确的目标受众意识。报道忽而像政府官员的工作总结,忽而像业界人士的专业报告,忽而像给普通百姓做的科普扫盲,更有甚者成了企业宣传片。顶着经济报道栏目的帽子,成了一锅“乱炖”,自然在受众中缺少分量和权威性。

二、我国经济报道栏目中新闻选择与诉求重点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量资本投资经济媒体,为受众带来了更多接受信息的渠道和选择。作为传统媒体,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从业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经济报道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下,竞争力除了体现在信息量多少、报道速度的快慢、信息质量的优劣等方面外,实用价值的大小、受众接受程度的深浅更是重要的考量标准。优秀的经济报道栏目要始终站在民生的角度和立场,跟踪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经济事件,以最广泛的百姓需求为出发点,深入到一线报道环境中去,与基层民众交流讨论,了解民众基本诉求,见微知著,从而调整经济报道方向,服务民生。

纵观我国各大经济报道栏目,对不同经济行业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同。对于制造业类经济问题的关注程度最高,为47%,对于交通运输仓储业出现的问題关注程度最低,为5%。除此之外,对于社会服务业、传播与文化产业、信息技术业、金融行业的经济问题关注程度分别为9%、8%、7%、7%。对于房地产领域关注程度为10%。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见,当前经济报道栏目主要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大宗商品制造和交易的问题报道比较多,对民生类经济问题的关注不够,经济报道的亲众诉求仍得不到有效满足。要提高经济报道的实用价值,使之更好地融入和指导百姓生活,应该将碎片式、杂乱无序的信息加以归纳整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做出分析判断,在市场规律的引导下,进行解释和预测,使受众趋利避害。

三、经济报道栏目提升亲众诉求和易读性的措施分析

经济报道的亲众诉求和易读性直接体现在必读性和可读性的结合,表达方式的通俗易懂是与受众最好的沟通方式。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和传媒的发展进步,经济报道的受众由企业管理者、经济学者等主流专业人群逐步向普通大众扩展,这就意味着经济报道的受众群更加广阔,人文关怀和实用价值取向是经济报道亲众诉求和易读性的本质要求。

1.坚持群众立场和视角,满足亲众诉求。为了体现出经济报道栏目的亲众诉求和易读性,应该从群众的立场和视角出发,准确选择报道的主题和方向。例如在很多经济栏目中,都对民众关注的房价问题进行了多方面报道,记者除了要掌握宏观数据,更应该深入基层,实地走访各大楼盘了解情况,横向分析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运营,与普通购房者沟通,了解民众对当前市场看法,从社会各经济层面做全面细致的分析比较,掌握最原始的一手资料,从现象看本质,从当前看未来,从困难找办法。可以对房产市场信息进行跟踪式报道,用贴近受众的视角让其成为广大民众了解房产类信息的重要窗口,由栏目找观众变为观众追栏目。

在经济报道中适当加大对民生类经济问题的关注,贴合群众的日常生活实际,容易引发受众共鸣,提升经济报道栏目的关注度。例如在经济报道活动中重视对税制改革、医疗费用、交通拥堵、物价水平和创业就业等问题的报道。阐释经济现象,牢牢抓住核心诉求,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

2.调整报道形式,提升内容的易读性。经济报道的易读性,也包括形式上的新颖贴近。在经济报道栏目的编排上,要控制经济报道的播出时间,将时间固定下来,方便民众收看。通过多媒体联动,可以提高受众参与性,加强受众与栏目的黏稠度,从而扩大经济报道栏目的影响力。对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记者要采用通俗化语言进行解释,确保报道语言生动活泼。要把“硬”新闻“软”解读,让受众回归到企业生产现场、百姓衣食住行生活现场去,把经济事件最前沿的现象,直接生动地呈现给受众,让受众先感知再感悟,避免出现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的尴尬局面。

3.重视选材控制,体现社会责任。新闻媒体的关怀对象是人的价值尊严和意义,在经济报道活动中,从业者应该重视选材控制,以社会责任的实现来体现亲众诉求。从业人员应该关心底层民众的生活问题,来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应该加强对质量安全和经济问题的监督,从而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经济改革为民众带来好处,也带来阵痛,经济新闻报道有责任也有义务向民众解难释疑,阐明道理,为经济改革减少阻力,维护社会稳定。

结束语

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经济事件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经济报道中,我们应该将其置入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充分考虑社会影响,促使报道服务百姓、便民利民。应该把握好经济报道与社会责任的平衡,以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宗旨,以大的视角,小的切入点,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使经济新闻报道获得更广阔的拓展空间,实现更大的传播价值。

(作者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李瑶.对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视角”的思考——以“首都经济报道”为例[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41-143.DOI:10.3969;[2]张凡.小切口触摸大时代——《21世纪经济报道》特稿栏目之“特”[J].中国记者,2008,(11):46-47.DOI:10.3969;[3]谷月.《经济日报》宏观经济报道研究——以“宏观资讯”栏目为重点[D].广西师范学院,2013;[4]岳博瑞.创作受众喜爱的经济报道——以《经济与法》栏目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12,(13):160-161;[5]肖青.《经济日报》“每周经济看点”栏目报道策划评析[J].大观周刊,2011,(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