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陪读

2017-07-29 13:41杨润芊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母子中国式母亲

杨润芊

近日“中国式陪读”一詞占据了人们讨论的话题。“陪读”似乎也成为了家长们之间争论不休的话题。与“中国式过马路”一样,一旦“陪读”被冠以“中国式”之姓,似乎就变得具有社会效应了。

前段时间大火的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2》中也出现了“陪读风波”。一位高薪的母亲为了将儿子带到美国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辞掉国内事业,并在美国当地搜集最好的学区豪宅。但孩子不仅不识货还以自己的学业未来与母亲进行抵抗。母子二人不仅没有实现当初来美国的初衷还险些渐行渐远。好在后来因多方面调和母亲逐渐明白自己的武断也理解了儿子的用心,挽回了他们母子二人的情分,也拯救了孩子因不成熟而差点断送的未来。虽然电影的结局是非常让人感慨的,但这实际也反映了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那就是风口尖上的“陪读”。

中国家长为什么坚持陪读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不过是一个“爱”字。可是当我们好好审视这份爱时,却又发现它包含了太多太多。借张晓风的一句话,以父母的角度来说:“树在,山在,风在,大地在,你在,我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父母的爱就深深地包含在那个小小的“陪”字上。只是一个眼神便这辈子也难以放手。他们永远在为孩子谋划,或者是为了他们的将来,或者是为了他们的理想要求,亦或是因为孩子就是他们的一生。所以这份爱让他们放不下,一个“陪”字就是他们所有的要求。可这样的爱又是否太重了呢?

父母的爱并没有错,但错在这份爱的表达方式不够明智。《潜伏》中有句台词:“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放手的爱其实更宽容,普希金说:“我的爱是自由与宁静。”爱本来并没有错,它可以温暖每一个孤独的渴望爱与被爱的人的心,但过度的爱就真的不会使心中的爱满溢吗?我们可以选择换一个角度去爱,像傅雷给远在美国求学的幼子的一封家书,像梅兰芳对九子的技法的点拨,像苏洵对二子的期冀与放流,不是只为了陪你到地老天荒。默默放开风筝的线让你高飞,就算在空中被风雨侵蚀,你也要知道这世上你在一个人的心里;就算千疮百孔的坠落,地上总有一个人张开双臂怀抱你。

中国式陪读本质其实是好的,可结果却并不如人意。为什么不让爱有一个正确的输出方式呢?放手发出邮件,请相信,爱总会被邮址上的人接受。

猜你喜欢
母子中国式母亲
中国式民主
母子相依
遭遇如此母子,我的婚姻好尴尬
遭遇如此母子,我的婚姻好尴尬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失败
解读母子健康营养链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