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时代的挽歌

2017-07-28 16:49张康妮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1期
关键词:茶馆悲剧

张康妮

摘 要:作为京派小说家的代表人物,老舍的作品无论是在语言风格还是情节叙事上都体现着皇城根下的小市民阶层独有的特色,《茶馆》作为北京市民的日常活动中心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之徒巧妙安排在同一场景中,通过三个时代的变迁,让人感受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所经历的巨大变革,真实再现了在时代背景下时事的动乱、社会的黑暗与小市民的无可奈何,生动谱写了一曲悲歌。

关键词:茶馆;悲剧;政治黑暗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1

《茶馆》一共三幕分别描写了三个时代半个世纪的旧中国的变迁,第一幕写清末维新变法失败后封建旧势力的压迫统治,第二幕描写辛亥革命失败后军阀割据的动荡,第三幕则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华的肆无忌惮。而贯穿始终的是全剧唯一的场景——茶馆,这里是北京城各色人物的聚集处,人来人往消息灵通而高高张贴的“勿谈国事”又是这个裕泰茶馆的奇妙之处。“勿谈国事”可国事却一次次找上门来,茶馆老板王利发想在大时代下独善其身怕是痴人说梦,想是就连作者老舍也不会放他。老舍借茶馆中的小人物从他们的语言与命运中挖掘到旧社会的一隅:社会动荡、政治腐朽、豺狼当道、民不聊生……凡此种种酿成的是茶馆的悲哀、人物的悲哀、社会的悲哀。

一、现实社会压迫下悲剧的必然性

老舍是一个敢于对现实社会进行抗争的战士,他始终致力于揭露批判社会的阴暗面,《茶馆》悲剧形成的客观原因就在于现实社会的黑暗与压迫。清末封建统治不仅加重了对农民的奴役与剥削更加愚昧着底层人民的思想,他们一辈子都看不到光明一辈子就注定是个悲剧。于是乎我们在茶馆里看到了卖儿卖女的“生意”,康六把康顺子卖给了毫无生育能力的庞太监,女性在封建制度下没有一丝地位可言,这就是康顺子悲剧的开始。当主张改革进步的谭嗣同被杀时,茶客们一句“好死不如赖活着”耍把戏般看着这帮妄图把他们救出泥潭的勇士,这种精神的麻木也是封建顽固的毒瘤。

除了这些一开始就被奴化的人民之外,《茶馆》里还有一类精神觉醒的人物,老舍通过描写时代困境中这些底层人民的挣扎和无奈更加深刻突出对贪官污吏当权的讽刺,深化了小说主题。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仪,日本侵略时被外来势力挤压同时还要受军阀压迫、国民党压榨,折腾了大半辈子悟出了别干好事的道理。曾干过革命的崔久峰告诉王利发:年轻的时候也想以天下为己任,后来看透了,中国非亡不可!常四爷可谓是《茶馆》里最具有闪光点的角色,他从始至终高仰着头颅勇敢地对现实进行反抗,洋人入侵时参加义和团和洋鬼子打仗,大清完了土地被收了他就自个儿挑担买菜,他始终保持着爱国人士的血性不服软不怯懦,但小说末尾的一句哀嚎:“我爱我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道出了多少辛酸与苦楚,使得每一个读者念及此处不得不涕泪俱下为之感同身受。

全世界都无法找到这样的政府,从清政府到大军阀从日本人到国民党哪一个当权者不把百姓看做牲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抗议的改良者被杀了、游行的学生被打了、平民百姓动不动就被抓去,这一个个黑暗的统治浇灭了多少爱国人的心,造成了多少旧中国的悲剧。可见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一切妄图获得新生的举动都是徒劳,这残酷的现实必然创造出悲惨的世界。

二、小人物的悲剧选择

老舍作为现代启蒙文学的推动者与发起者,他的作品主张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与同情,在人性主题的思考上老舍是深刻的,他剖示了这群北京小市民苟且偷生、趋炎附势的病态心理,进而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状况和心理素质进行反思给时代下的人们提供一面审视自我的镜子。

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他有着生意人的精明算计,为了保全茶馆生意毫无底线原则可言,他也是这政府贪污腐化的构成者。凡走进茶馆的人他都点头哈腰称一声“爷”,碰见巡警搜查等麻烦事学会用钱解决,国难当头之际不忧天下反倒将“莫谈国事”的纸条越写越大,这社会也正是有了这类苟延残喘的市民才会每况愈下直至绝望。

还有宋恩子和吴祥子,清末的时候做特务抓反封建者,民国了就当巡警抓学生甚至到了儿子辈也都子承父业为政府效力。可正如吴祥子说的,有皇上的时候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就给袁大总统效力,反正谁给饭吃就给谁效力。他们为了活着而活,没有信仰缺乏理想,作为同样被奴隶被压迫的人民,他们上演了一出“人吃人”的惨剧。

松二爷的角色也颇有趣味性,作为有“铁杆庄稼”的旗人,清末时遛弯逗鸟无所事事,大清亡了还故步自封,即便是家徒四壁也不忘给鸟儿喂食以至于最后饿死了连棺材板都凑不齐。作为曾经有身份地位的人,小鸟是他“体面”的象征,这类人难以看清现实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之中,迟早会被时代的潮流湮灭。

《茶館》悲剧世界源于社会里形形色色的人,他们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做出的决定也不尽相同,但综合来看,失去对现实的客观清醒认识,无法对自身命运进行反抗,最终导致了他们主动跳入悲剧的深渊。

三、小结

《茶馆》作为老舍先生无数经典的作品之一,让读者在笑与闹中深刻领会到繁华背后的苍凉。细读《茶馆》,那近半个世纪的兴衰变幻跃入脑海,时代的愚昧、人民的挣扎使读者郁结于心久久无法排遣,我想,这也是《茶馆》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吧。

参考文献:

[1]老舍.茶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李健吾.读茶馆[J].人民文学,1958(1).

猜你喜欢
茶馆悲剧
伟大的悲剧
《茶馆》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我给动物开茶馆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一曲悲剧英雄的赞歌——《伟大的悲剧》解读
茶馆
清雅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