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研究鲁迅的书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真实、更全面、更立体的鲁迅。同时,更重要的是鲁迅书信中的内容对我们当下的启发意义。本论文从三个方面浅析鲁迅书信在当下的意义:一是做人要低姿态;二是国民性的批判仍就有现实意义;三是要关爱孩子,富有爱心。通过浅析这三方面,让我们懂得研究鲁迅在当下依然具有有影响力,仍然有他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鲁迅;书信;意义
作者简介:刘江(1991-),男,陜西榆林人,现为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02
书信往来是上个世纪主要的通讯方式之一。书信是一种情感语言的载体,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对方更能了解自己的动态。虽然,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各种通信设备取代了传统的书信通讯,但是,书信能够全面真实地记录对方对自己的看法,书信到了对方的手里面就不会被自己改动,会被对方保留下来,具有真实性、保留性的特征。而且,书信是彼此真性情的书面表达,鲁迅也在他的两地书序言说:“常听得有人说,书信是最不掩饰,最显真面的文章。”[1]所以,通过鲁迅的书信研究,我们可以打破既有的思想观念,可以看到一个更加真实、全面的鲁迅。更重要的是,研究鲁迅的书信内容,对我们当下的启发意义。鲁迅给年轻人的信中,他耐心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且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和建议,对于当下的启发,我们现在的文学大师,也应该学习鲁迅的这种低姿态,帮年轻作家解疑答惑,并从精神上鼓励他们,让他们对自己,对未来怀有信心,有勇气面对生活的各种困难和挫折。鲁迅信中对过国民性的看法,今天而言,我们国民应提高自己的素质。给母亲的信中,字字真情,他对儿子海婴的关爱,告诉我们当下关心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爱。鲁迅被称为中国的大师,一直到今天,仍为人们所尊重和崇拜。不仅由于他的犀利、冷静的笔触表达自身深刻的社会见解,还有一种内在的人格美,深深感染着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们,也鼓舞着当下的年轻人。
一、做人要低姿态
一九三四年鲁迅给萧军和萧红的回信中,他认真地答复了萧军和萧红的提问。“1.我的孩子叫海婴,但他大起来,自己要改的,他的爸爸,就连姓都改掉了。阿菩是我的第三个兄弟的女儿。2.会是开成的,费了许多力;各种消息,报上都不肯登,所以在中国很少人知道。结果并不算坏,各代表回国后都有报告,使世界上更明了了中国的实情。我加入的”[2]鲁迅作为当时有名的大作家,并没有摆架子,面对亲年作家的提问,他没有保留,很自然的,很坦诚的给于他们答复。而且,他很热情的帮助青年作家。免费的给他们寄书。在一九三五年给萧军的信中,我们就可以看到鲁迅对青年热情的帮助,“又曾寄《新小说》一本,内有金人一本一篇,不知收到否?”[3]试想我们当下的大师,哪里会有鲁迅的低姿态和耐心,从精神或者物资上帮助年轻作家。一九三五年二月九日,鲁迅在给萧军和萧红的信中写道:“今天已将悄吟太太的那一篇寄给《太白》。余两篇让我想一想,择一个相宜的地方,文学社暂不能寄了,因为先前的两篇,我就寄给他们,现在还没有回信。”[4]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来,鲁迅对年轻作家的帮助,通过自己的资源帮他们发表一些文章。虽然鲁迅在文章中写道,自己不是年轻人的导师,因为他怕自己的苦闷精感染他们,但在笔者看来,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种谦虚和低姿态,从更长久的角度看,鲁迅不是不想成为年轻人的人生导师,而是由于自己面对这个复杂的国度,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际有太多的不满,他怕他的这种不满的气息影响年轻人。无论如何,鲁迅先生对待年轻人的低姿态对于当下的我们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他帮助年轻作家解疑答惑,有时候还能给予他们物资上的帮助,鼓励和支持他们的写作,并把好的文章推荐给报社发表。对于当下我们社会中的各类大师,都应该有鲁迅的这种低姿态,帮助年轻人,让他们对于未来充满信心,面对当下的问题能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有时候大师的一句鼓励话或许就会改变一个年轻作家的命运。
二、国民素质要提高
在给许广平的信中,鲁迅剖析了中国国民性堕落的原因。“中国国民性的堕落,我觉得并不是因为顾家,他们未尝为‘家设想。最大的病根,是眼光不远,加以‘卑怯与‘贪婪,但这是历久养成的,一时不容易去掉。”[5]他犀利地指出了国民性堕落的理由,批判国民的眼光不远,还带有卑怯和贪婪的劣根性。同时,他也为国民的劣根性开出了自己的药方,“我对于攻打这些病根的工作,倘有可为,现在还不想放手,但即使有效,也恐很迟,我自己看不见了”鲁迅用自己犀利、冷静的笔尖去揭露当时黑暗的中国,批判国民的这些劣根性,希望国民能正视自己的缺点,革新观念,做一个对社会、国家有益的人。但,同时他也意识到,要改变国民的这些缺点,需要经历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无论咋样,他没有放弃,还在坚持。就如他说的“我对于攻打这些病根的工作,倘有可为,现在我还不想放手”。鲁迅书信中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对当下的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二零一一年日本地震福岛核泄漏,一些人造谣,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从而引发广东、浙江、南京等地出现碘盐抢购现象,在超市既买不到碘盐,其他盐也脱销了,一些商家趁机提价,一包盐卖到十块钱。专家说,谣言荒谬,抢购碘盐毫无意义,最终一场抢购风波就这样过去了。但,这次抢购风波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和反思的空间。碘盐防辐射有科学依据吗?日本的核泄漏对中国的影响大吗?是否关注电视媒体的报道?
距离鲁迅先生逝世八十多年了,我们的国民素质依然没有多大的提高,如鲁迅先生而言,国民的这些缺点改正,需要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对于当下的国人,应该有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反思的意识,而不是盲目的随大流,没有自我意识,更要有提高眼力,明辨是非的思想。还有国人现在的冷漠无情,面对老人摔倒不扶,遇到小偷在公共场合偷东西装作视而不见等现象,我们国人真要多反思自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不是渐行渐远。鲁迅书信中的国民性批判,给我们今天的社会敲了一个深深地警钟。国民素质的提高,关乎着中国的长期发展,关乎着中国的国家形象,关乎着中国的未来走向。希望我们国民素质整体提高,更希望我们的中华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
三、要懂得关爱
在鲁迅生命的最后八个月里的时间里写给母亲的信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鲁迅作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浓郁的人情味。在这十一封信中,我们可以读到鲁迅更多的笔墨是对儿子海婴的描写,把孩童时期的海婴的学习情况、调皮、身体状况,向母亲做了如实的汇报。通过这些话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的另外一面,他也是一个有着丰富感情的父亲。在一九三六年一月二十一日鲁迅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海婴已放假,在家里玩,这一两天,还不算大闹。但他考了一个第一,好像小孩子也要摆阔,竟说来说去,附上一笺,上半是他自己写的,也说着这件事,今附上。他大约已认识了二百字,曾对男说,你如果字写不出来了,只要问我就是。”[6]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出来鲁迅对儿子海婴的关爱,对他的学习情况的关注,对他的可爱调皮的描述,处处流露着一个父亲对自己孩子的疼爱之情。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快节凑的社会里,年轻的父母为了生活整日的忙碌加班,却对自己的孩子付出的关爱很少。近期很火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了》,讲述了明星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参加野外生活,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但,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年轻的爸爸们在自己的孩子关爱上,总是缺位的。有时候下班了,他们也会抱着平板在看视频或玩游戏,或者在玩手机,也很少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情况、心理状态等。伟大的斗士鲁迅都会抽出自己的时间关心自己的孩子,给予今天的年轻爸爸们很好的启发,在工作之余,带着自己的孩子出去逛逛走走,多和他们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要懂得关爱孩子,是一种付出,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爱的体现和负责。
注释:
[1]鲁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88.
[2]萧军.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
[3]王仰晨.鲁迅著作出版工作的十年[J].鲁迅研究月刊,1999,(11)
[4]萧军. 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M].北京:金城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5]王永昌.鲁迅著作版本丛谈[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6]鲁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88.
參考文献:
[1]萧军.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
[2]王仰晨.鲁迅著作出版工作的十年[J].鲁迅研究月刊,1999,(11)
[3]陈漱渝.鲁迅版本书话:上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4]王永昌.鲁迅著作版本丛谈[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5]鲁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