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成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41-01
现代社会尤其提倡个性的张扬,教育也越来越讲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求,应当得到尊重。《数学课程标准》也倡导这样的学习方式:亲身实践,自主探索,勇于创新。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系统性;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发展,情感体验及个性差异等。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给他们产生积极尝试,探索创新的愿望和对数学的向往,并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开放思维角度,留给学生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体验成功是激发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自主学习的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很活跃,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我们应放手让学生说,让学生做,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为学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就能够出现始料不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他们的个性飞扬。
2.开放组织形式,留给学生创造机会
有一位教授曾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让孩子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让孩子在猜测、想象、探索问题的美好空间里,体现数学应用的成功。如:在《角的分类》一课中,我这样设计: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角。学生汇报后,发现圆中没有直角,师趁机引导:"那你能否在圆中创造出直角呢?"这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纸片,“折”、“画”等方法呼之欲出,学生情绪高涨,哪怕是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乐意去发现,去探索,他们都能找回自信,脸上洋溢着成功的满足和快乐。给了学生展示的舞台,给了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潜力,教学自然水到渠成了。
3.开放学习空间,让学生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从来就不是书本上枯燥的学问,它的身影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它的价值就来自你我的生活。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如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图表后,我安排了一个课后作业,让三四個学生组成一组,利用课后,到某路口收集某一时刻的交通工具的客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第二天,一张张学生自己收集信息的统计表呈现在教师眼前。更为可贵的是,有一组学生别出心裁,去收集行人、自行车、助动车遵守交通法规与违规的信息。
再如教学《旅游中数学》后,我在周末安排了这样一道作业:“如果你是一个旅行家,有500元钱要到三个旅游点旅游,怎么样安排可以既经济又实惠。”当星期一在课堂上讨论这题时,学生兴趣盎然。他们利用双休日,有的去旅行社询问旅游价格;有的打电话询问火车与轮船的价格;有的询问住宿的价格;……。这些学生平时从不关心的问题,却成了他们交谈的热点。当具体讨论线路时,又常常为线路的合理与价格的优惠而争得面红耳赤。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既能将已学应用题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他们又从中了解了社会。
4.开放学习评价,让学生在快乐的评价中成长
学生始终是评价的主体,我们要改变学生是被评价对象,教师是绝对评价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经常采用了“可爱的我”、“小伙伴眼中的我”、“家长鼓励我”和“教师的话”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的信息。这样的评价,使学生自己、家长、教师都参与到评价中,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把对学生的评价记录下来,实现数学学习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如在上完“百分数”这节课后,我说:“请同学们结合老师给的三个词条对你这节课的表现给予一个评价。”有的学生说:“这节课我快乐占98%,紧张占1%,遗憾占1%”。有的学生说:“这节课我快乐占90%,紧张占5%,遗憾占5%,因为我有一个问题知道答案,但没有举手。下次我一定会勇敢的去表现自己的。”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难道这不正是我们一直追求的课堂魅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