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
近期有媒体发布一研究报告称,“2015年我国国际游客数量赤字3000万”。这一数据不准确,基于这一数据的判断也是错误的。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接待入境游客1.34亿人次,出境游客1.17亿人次,入境游客超过出境游客1700万人次。
此外,所谓我国“旅游赤字”的说法更多是关于旅游外汇收支的误判,究其原因在于对旅游贸易收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不科学,所依据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支出项是广义的旅行活动支出,包括留学生个人及家属、大病治疗和海外产子、海外务工人员及其家属的非旅游消费,以及公民的海外置业、保险、理财产品等支出。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统计方法,在计算国际旅游收支的过程中,以上项目都是需要从支出项中扣除的。据此,2015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为1136.5亿美元,国际旅游支出为1045亿美元,当年旅游贸易是顺差。
那么,应该如何客观看待中国现阶段的入出境旅游市场呢?进入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黄金发展期,入境旅游市场处于波动下行态势。2014年,触底反弹的态势显现。2016年,外国人入境市场的规模与增速均创历史新高。
从外汇收入的口径看,入境旅游近年来也是稳步增长的,贸易顺差稳中有扩。2016年,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5.6%,旅游服务贸易顺差102亿美元。基于宏观数据的综合研判,可以确认中国入境旅游已经走出了金融危机后的萧条期,正在从全面恢复转向持续增长的新阶段。
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出境旅游市场正在进入中低速稳定增长的新常态。2015年的出境旅游人次增长率为9.8%,首次低于两位数。2016年的增幅进一步下降到4.3%,预计今年也不会超过5%。作为出境旅游市场基础支撑的中产阶层,其海外消费行为正在从早期的“买买买”转向“慢慢慢”。无论是住宿、餐饮、购物,还是文化消费,海外旅游者都更加愿意以一程一站和自由行的方式,深度体验目的地生活方式。随着理性消费时代的到来,占到游客海外消费一半以上的购物预算会进一步下降,并将有效降低中国出境旅游支出增幅。
尽管前述报告援引的数据和基于这一数据的判断有误,但其对于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建议却是有价值的。为务实推进旅游强国战略,中国需要持续优化旅游宣传推广、文明旅游和社会融合等方面的软环境,更需要抓好厕所革命、旅游交通、装备制造、科技应用、数据建设、人才培养等目的地发展的硬基础。只有让国际旅游者愿意来、来得方便、散得开、住得下、游得放心,入境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系统保障。▲
(作者是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