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大学的发展

2017-07-27 19:54周海涛
商情 2017年23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

周海涛

【摘要】时光荏苒,民办大学的发展,随着时间的脚步,岁月的磨练,风雨的捶打,散发着它经过日月星辰所沉淀已久的特色馨香。而正是这股特色馨香,在求学学子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也成为了中国民办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是教育大军中不可或缺的新星力量。这股馨香虽沁人心脾,但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有时也会存在且还没解决的问题使得这股馨香变质,变味。

【关键词】民办大学 资金问题 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民办大学发展的历程曲折,在古代,民办教育被称为“私学”,提到私学,不得不说到孔子,众所周知,孔子是私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始传薪者。从孔子开办私学收徒授业起,中国私立教育的历史超过2500年的历史。为传承中华文化与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官僚时期,私学的发展并非居于主流地位,而是被官僚体系所控制。在晚清时期的革新活动中,虽促使了新教育体系的形成,使得民办教育走上发展之路,但却遭到了当时旧中国顽固派的强权政治的反对打压,以及抗日战争的破坏,使得民办教育之路举步维艰,难以前行。直到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遇。

我国民办教育的复兴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前行,围绕着以办学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教育体制而开展的。民办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到1991年的萌芽与复兴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全国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这时大量人才的需要成为了教育界的使命,再加上中断11年高考于1977年恢复,使得更多的求学学子奋斗搏击高考,通过高考形式实现自己的梦想进入心仪的大学。常言道: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能进入心仪的大学的求学学子毕竟是少数,这时就引起了各种高考补习班的兴起,形成了一种以“高考补习”为途径的社会民办大学的兴起,例如湖南的中山进修大学……到1981年,国家建立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在北京,天津,上海三地进行试点,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催生了20世纪80年代民办高等学校的成立,例如:在北京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民办大学——中华社会大学,1984年成立的北京人文函授大学以及邓小平为“北京自修大学”所题写的校名。在这阶段里,民办教育发展很快,但多是以开展文华补习,技能培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为主。

第二阶段:1992到1996年的多元蓬勃发展时期,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和十四大为起点,民办教育进入了一个思想解放的实践探索时期。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刚要》规定:“改变政府包揽半学的格局,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明确对民办教育的“十六字”方针。在这一阶段,民办高等教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国新增民办高校800余所,1996年全国民办高校达到1219所,在校注册生超过114万。并且在这一阶段,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诞生了,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尚未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组织的学历认定考试,是自学考试与正规学历教育间的一种形式。93年在15所民办高校15个专业进行了中试文凭考试,直到2005年结束了长达11年的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

第三阶段:1997到2002年的相对规范时期,以《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为标志,民办教育有了基本的规章制度。1997年党的十五大题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政府加大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力度,以及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在这个五年计划期间,是要基本上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格局。到2002年全国各级民办学校发展到6.12万所,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115.97万人。其中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202所,经过20年的发展,民办学校的发展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校生数量上,都远远超过了20世纪50年代的私立学校。

第四阶段:2003年到至今,法制化转型时期,以《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起点,民办教育进入法制化阶段。2003年《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个阶段是关于民办教育转型问题争论最多的时期,转型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1.民办教育地位由边缘化转向主流化;2.作用由补充性转向发展性;3.管理方式由行政化转向法制化;4.调节机制由指令性转向加大市场;5.竞争方式由机遇型转向实力型;6.半学模式由趋同化转向多元化。不论是哪方面的转型,正如陶西平所说,民办教育的转型必定会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影响,而教育转型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03年到如今民办高校在不断发展扩大,生源不断增加,例如:2006年,全国民办高校总数达到596所,比2005年增加49所,其中独立学院318所,比2005年增加23所,增长了7.8%,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包含普通及成人本,专科)共招生103万,总而言之,民办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

民国教育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地成长壮大。就据近一两年的数据统计,我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达16.27万所,民办幼儿园共14.64万,民办普通初中4876所,民办高校734所(其中包含独立院校275所),所以说民办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了我国教育体系的一重要部分,这对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发展迈向新台阶起到了重要做用。

当然,正如老子所说,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们要用马克思辩证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不能只看到好的一面,而忽视了不好的一面,倘若这样,那么民办教育多年发展所散发的馨香迟早变质!

以上我们对民办大学教育的发展过程做了概略的了解,以下我们一起浅闻民办大学教育的特色馨香,浅谈民办大学教育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可知,民办大学并不向公立大学那样是由国家政府或是地方政府出资资助的大学,而是由企业事业单位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院和教育机构。可能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民办大学的经费来源单一,除了来自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主要的是靠学费,用“以学养学”的经费模式使得许多民办高校不得不以收取高额学费来获得生存和发展,最终却导致考生因为学费的昂贵“望而止步”,这必然会影响招生。民办教育能走到如今,馨香能持这么持久,必然有它的特色之处。既然有问题,就得解决问题,我过民办大学教育就对此进行了化解,从来源单一的问题出发,随着规模的扩大,投资方式也大多趋于多元化,投资主体也趋于多样性,符合了民办高校的发展规律。我国民办教育就经费来源单一这一问题,通过了走出去的战略,或是通过与民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联合,两者之间可以相互学习;或是民办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合,这种联合模式不仅对双方有利,而且学校也解决了自身资金不足的问题,学校也可以向企业承诺,为企业陪养企业所需的人才;还可以通过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办学,取长补短,而国家在这方面也给予了大量支持。例如,在2003年,国务院总理朱鎔基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明确规定鼓励中外合作办学,鼓励中外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就以山东省为例,山東省的高校不仅有和外方合作,例如山东英才学院外国语学院是山东英才学院与澳大利亚澳洲集团合办的;除了中外合作,我国大陆的民办教育还和台湾,香港,澳门三地的同胞合作,创办民办学校,例如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是台湾与曲阜人民政府联合投资创办的。

其实中外合资创办民办高校,是解决资金不足的一大法宝,第一:因为引进外资,再加上中方的资金,中外合作的资金就已经充足,特别是建设资金;第二,可以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促使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而我国本身就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国家。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除了解决的资金问题,还存在着其他的问题,例如,民办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队伍不稳定……要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教育质量的更本保证。正如邓小平所说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没、体、劳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文化者,关键在于教师。”的确如此,倘若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无法保证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更是无法保证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如今许多的民办大学,民办高校都存在着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数量少,兼职教师多,许多民办高校把一些受聘教师或是没有受聘的国办院校的退休教师当做自己的专职教师上报,存在着一个教师在多个民校的专职队伍中出现。还有的是由于人员年轻或者年纪偏大,大多承担着管理工作,身兼多职,然而使得兼职教师的工作超负荷,身心疲惫,严重时,可能会造成教学质量更差。还有的兼职教师是只顾教书,不愿育人,大部分教师是认真备课,但对学生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迟到早退,缺课现象的发生。

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的民办教育可以从“严格教师师资,提升素质,努力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的角度出发,加以改进:

(1)加强师德建设,尤其是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师德的建设关键是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

(2)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提高业务水平,就要完善培养体系,做好培养计划,优化对于结构。学校可以通过外出进修,内部培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等方式改善师资队伍建设,使其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例如,许多的民办高校的教师脱产学习一年,还有的在岗培训,老教师传帮带,派出短期培训,课程进修和功读学位……其实质就是所谓的“一个萝卜一个坑”。

(3)充分利用民办高校的机制,适度的使用兼职教师。

(4)教师数量少,也可能是因为教师的工资水平差,可以根据教师的教书水平适当的增加工资,给与奖励,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民办教育的发展之路,是曲折的,是从风风雨雨中成长过来的,这一路上,有遭到社会的质疑,有被社会公众部门所歧视偏见,其实社会是很现实的,也许在社会媒体眼里,民办学校是市场的产物,是任人宰割的鱼肉,当需要时,他们是你的保护伞,当对它没用时或是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时,就会拿民办学校的过失大做文章;民办教育也有经历过与其他高校,乃至公立学校的,或是外国同样是民办大学的竞争,就拿高考成绩出来后,填报志愿时,大家永远首先考虑的是学校是公立的还是民办的,到最后可能实在是没有办法,不得不选择民办学院;还有的正如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所讲的现在每年都有一大部分的人到国外本科院校学习的学生近30万人,而走出去的读研博的更不是少数……但是结果又怎样?民办教育并没有止住他前进的脚步,也没有掉落低谷,而是用时间证明了一切,用行动向社会说明了民办教育在教育史舞台上的一席之地是当之无愧的。如今的民办教育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会比公立学校差到很远。试想一下,在创业初的陈欧如果因为遭受高管乃至所有人的质疑时,选择就止放弃,或是一撅不振,还会有他所创办的聚美优品吗?还会有他在竞争激烈的企业界的一片天空吗?答案是毫无疑问的,当然没有。同样的道理,民办教育也是如此,倘若因为有了质疑,而就止停止,而不敢前行,因为有了竞争,就不敢挑战,不敢面对,还会有民办教育的一席之地吗?正如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者生,弱者亡,将会被社会所淘汰。

不经一番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一番磨练,何来幽幽馨香。我国民办大学的发展紧随时代的脚步,顺应时代的潮流。

随着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李克强提出的“中巴经济走廊”计划,统称为“一带一路”,而且国家教育部也出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鼓励骨干职业院校走出去,加快培育企业所需人才。我国的民办大学顺应时代的步划,融入“一带一路”之中。例如,山东的民办高校,民办本科院校,以及职业院校之间既合作,又竞争,共同改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加大招生力度,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于这一壮举,近年来,许多的职业学院被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如山东英才学院,山东协和学院,齐鲁理工学院,山东万杰医学院……

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不仅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办学风气。不同时期创办的民办教育的特色馨香各有不同。胡适于1958年5月,在臺中东海大学的演讲中提到“私立大学尤其优点,较自由,只有在自由的独立的原则下,才能走高价值的创造”,那时是出于思想还没有彻底解放时期,胡适所倡导的自由,是为了解放人们束缚已久的思想,冲破旧思想的束缚,解放自己,创造价值。在看广东的白云学院,它是以“理想职业从白云开始”的,这不就反应了他的一种办学特色吗?以职业定位为培养目标。如今的各大高校更注重的是办学特色是“育人”上,例如朱风华创办的风华学院,他的办学理念就是:“先做人,再做事,再学习”,事实就是如此做人不行,怎能做好事呢?就连风华学院的老师的要求也是如此,据朱风华校长所说,要想成为风华学院的一名老师,就必须要有人品,有师德,即使你的业务再好,水平再高,没有师德,学校也是不会聘用的。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是事物的发展要用否定之否定的观点看待,敢于否定不好之处,保留积极成份,跑在时代的尖端,善于吸取百家之长,融汇贯通,中西结合,使民办大学,民办教育的发展更加璀灿,馨香永久沁人心脾。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角度下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师资队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航海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