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彦隽
章莹颖案嫌犯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如果他真如报道和人们猜测中的那么残暴,对别人的伤痛那么麻木,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他具有反社会人格。
简单地说,反社会型人格有几个关键词——独立、麻木、不信任。他们对独立的渴望并不主要源于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而是出于对他人的怀疑和轻视。他们只相信自己,在内心觉得靠自己才是自我保护的唯一方法,因为这样他们才可以远离那些不值得信任、要伤害自己的人。
缺少爱与关注的家庭
是什么让反社会人格如此多疑?人际相处模式的确立,总要追溯到婴幼儿和看护人的关系。此案件的嫌犯克里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未必经历下面描述的所有心理历程,但这些影响是反社会人格杀手们形成这一人格的主要后天原因。
在婴幼儿阶段,那些被家长无视存在、忽视需求甚至虐待的孩子更容易形成一种消极的世界观, 这种认知奠定了孩子成年后对人的冷漠和疏远。家长表现出的冷淡和敌意影响了幼童对人的最初认识。
由于在婴幼儿阶段没有获得爱,更没在亲密关系中体会到满足感,长大后,他们自然对人际交往没有任何兴趣,也没有期许。 他们根本体会不到别人的感受,没有意愿要去照顾或考虑别人的情绪,他们就像镜子一样照出了最初几年父母对他们的态度。
同时,和父母的这种早期互动,也让孩子形成了这样一种价值观:我不能信任别人,因为他们无视我的需求,剥夺我的快乐,甚至可能威胁我的安全。为了避免被人摆布,我不如主动出击,不靠别人,对自己负责。我更不允许任何示弱,亲密的关系、情绪的袒露有可能都是致命的,我不能留给别人可乘之机来伤害我。对那些我不信任更不值得我信任的人,我也没有必要去体会他们的情绪,如果需要,我也完全可以利用他们的弱点来谋得我自己的利益。这就是世界,就這么现实。
可以说反社会人格的人形成这样的价值观,多少事出有因,是一种不幸,但更不幸的是这种对人的不信任在今后的生活中会不断地自我巩固,产生恶性循环。因为这种过度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们更容易猜疑,因为这种冷漠的待人态度,会引发别人对他们的疏远和冷淡,从而印证他们当初的猜想,让他们对他人更不信任。于是,仇恨在堆积,冷漠在加剧。极端的反社会人格甚至会构想出一个残忍的世界,每个人都蓄势待发,准备去伤害别人。
导致反社会人格的还有父母在教育和引导上的缺席。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会学着发表自己的主张,尝试着去彰显自己的独立性。由于对孩子成长的忽视,他们的父母和别的父母相比,也较少地在合理范围内限制孩子有问题的行为。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孩子的行为便天马行空地任意发展,像树根一样向各个可能性扩散,以至于他们中的一部分变得随心所欲,甚至充满攻击性。
以掠夺填补内心空洞
反社会人格在内心变得更冷酷、更有掠夺性。他们学会靠自己谋得利益来填补年幼时因为缺爱而产生的内心空洞。
到了青少年时期,反社会型人格更不愿被传统价值观束缚。他们不屑于管教,他们看不起自己的父母,也对整个成人世界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外人没有能力给他们足够的爱,而外人提出的那些条条框框的规矩同样没有价值可言。青少年会根据过去的经历,别人的评价和自我认识,形成较为固定的人格和自我认知。反社会型人格形成的主要特征便是自主和坚持己见,生活只有靠自己,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另一面便是同理心的缺乏。
任何性格都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只是程度不同,而当这种性格极端到影响了正常生活,才能构成性格障碍。以上对于反社会人格的描述中,我们多少能看到自己或者身边亲友的影子,但这绝不代表我们将成为下一个杀人狂魔。
极端的反社会型人格(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诚如这个名称,他们精神变态,冲动,暴力,麻木不仁,无视法律,他们可以是让人闻风丧胆的连环杀手,他们像章莹颖案中的凶手一样,残暴得令人愤怒。而另一端,温文尔雅、充满魅力的成功商人,或许也略带有这种性格倾向,形成一种强化自我的风格(Aggrandizing Style),但他们和主流社会合拍,受道德约束,他们的行为甚至会赢得赞美。他们的独立态度,反而能让他们更果敢,更有效率,更有领袖风范。
任何性格都有多面性,好坏都掺杂其中。就像独立这个词在反社会人格中, 可以是自我、自私、对他人的麻木;而在另一头,独立也和自信、目的清晰、行动力强联系在一起。这也解释了,虽然嫌犯克里斯滕森是个丧失理智的凶手,但他本科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并被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物理博士生项目录取。这两个社会标签实质上并不矛盾,他自始至终是靠自己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追求,只是,一个追求恰巧被社会认可,而另一个目的则完全突破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但如上文所说,社会规则在反社会型人格面前轻如鸿毛。
在杀人犯的身上,看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绝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说很多人身上都带有反社会人格倾向或强化自我的风格,也并不是要弱化罪犯的责任——了解不代表谅解,解释更不是托辞。了解性格形成的原因,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需要足够的坦白,更需要足够的勇气。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带有虐待型人格特征(Sadistic Feature),我们在茶余饭后攀谈别人弱点的时候,对别人的伤痛毫不关心,却对自己的犀利敏感洋洋得意。我们也带有强迫型人格特质,发朋友圈的时候,不填满九张,总觉得缺了什么。芸芸众生中我们带着各种性格生活着。性格照出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的经历,我们的认知,我们的逻辑。
性格特征与人格障碍间的关系是辩证的,了解这样的辩证关系对我们自我反省和理解他人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