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杜宏翔
童话故事因夸张、想象、幻想、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虚构的故事、离奇的情节,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心,使童话故事成为孩子的最爱。童话故事的阅读重在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培养,教师应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走进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亲密对话。笔者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谈谈童话故事的教学策略。
一、呼唤旧知,激发阅读兴趣
1.谈话法进入阅读主题。课之初,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安徒生、格林童话的主要特点,交流《丑小鸭》、《白雪公主》、《皇帝的新装》、《豌豆上的公主》等,通过自主交流,再次熟悉童话中的人物世界,了解童话的趣味性、故事性、新颖性。与此同时,教师指出:我们认识了解了如此众多的童话人物,今天我们要熟悉另一个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女孩》,这个女孩又有怎样的故事,促使学生对这个童话故事的阅读兴趣。
2.情境法呈现阅读主题。对于这篇童话,笔者从读过、熟悉的童话入手,过渡到教学的主题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这个故事的背景,以及故事发生发展的几个“剪影”,如多次擦燃火柴等细节,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这个故事中人物的不幸、初步感知小女孩的命运悲惨,有力地揭示文章的主题。
3.引用法激发阅读兴趣。对于這篇文章的激趣的方法,除了谈话法、情境法外,引用台湾作家张晓风对安徒生童话认识的一段话:“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就少了一段温馨……”(多媒体展示出来),教师提出:你对这段话有什么体会?(体会到安徒生童话作品的影响之深远)由此,再次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二、指导文本,学会阅读童话
1.观看插图,初步感知文章意境。在教学这篇童话时,首先指导学生观看文章的插图,从插图中想象小女孩的饥饿、寒冷、痛苦等,通过插图中的女孩与女孩透过窗户看到屋里的一家人其乐融融欢度圣诞夜的情景对比,感受课文主题之深奥,理解童话的意境之深远。
2.抓住关键词,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走进文本,词语的分析、理解和感悟是体味文章内涵、把握文章中心的主要方法。因此,对于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插图、观看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之后,学生初步感受到小女孩的不幸后,教师进一步提出:从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得到小女孩的不幸?或者教师直接将这些词语——寒冷、饥饿、恐惧、孤独、痛苦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含义、传递的信息而分析出小女孩的不幸和痛苦。
3.抓住细节,引导学生走进人物世界。细节描写是童话的主要特点。对于这个故事,笔者抓住小女孩饥饿、寒冷时的一次次擦火柴等细节,解读小女孩的“幸福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浏览故事,看看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一次擦燃火柴,借着“亮光”,她看到了什么?从哪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得出、感觉得到?分别让五位学生朗读相应的段落,并简单说说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4.回顾课文,再次感悟女孩的“幸福”。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荡起学生的内心深处的层层涟漪。于是,教师应该趁热打铁,乘胜追击,利用课文中五次幻想出来的句子:她敢擦……又擦了……又擦着了一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从中,你感悟到什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渴望幸福。
5.设计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阅读文章的指导策略,关键在于情境创设、问题设计、活动的引领。在这篇文章的阅读中,让班级的一个女孩扮演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到人家在欢度圣诞节的情景中,想象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收到许多的卡片和祝福,其他同学送卡片和祝福……这个表演活动的开展,与童话的想象的特点相吻合。再开展“采访”活动,两人一组,一个是记者一个是女孩,记者采访小女孩过圣诞的收获和感受,小女孩听到别人的祝福,内心会怎么想?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创新力,也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拓展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以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为主,童话教学也是如此。教师通过重重任务的设计、不同方法的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之外,还应设计难度较大的阅读任务,以培养学生细心阅读、对比阅读、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体会作者的想象力的任务。如采用列表法让学生找出小女孩5次擦然火柴看到的、现实和想到的,根据这个表格,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力,联系小女孩的实际展开想象,具有说服力。也从中深刻领悟童话的写作特点。
张波,杜宏翔,山东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八里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