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
【摘 要】随着公路工程在交通建设方面的加快,沥青混凝土路面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其振动小、噪音低、施工周期短等优点的应用,可促进工程施工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种类及原因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坑槽病害的处理、车辙病害的处理、日常养护等内容作了介绍。只有加强路面病害的分析与探讨,才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养护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优点,道路工程得以飞跃式的发展,而如何在路面建设中进行其病害处理和养护修补,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就成为相关人员所要研究的热门话题。
1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种类及原因分析
1.1 水损害
水损害对沥青混凝土路面造成的损害非常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水损害的作用点并不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而是在水分渗透到路面深层结构后,直接对深层结构造成危害,其是由内而外所产生,同时其也是最不容易修复的一种病害。一般水损害有网裂、坑洞、唧浆、辙槽四种表现形式,通常造成水损害的环节大多是在路面施工过程中,如:沥青混凝土配比控制不合理、搅拌不均、压实不足等。
1.2 裂缝病害
一般来说,裂缝病害是由路面受到的外界因素而造成,但如果不对裂缝病害进行及时处理,会容易引起其它路面病害的发生,比如在出现裂缝病害之后,地表水就很容易顺着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流入地下,破坏路面的内部结构,造成上述所说的水损害。因此在出现裂缝病害时,必须要及时进行处理,尽量减轻危害。其次造成裂缝病害的原因由以下几点:(1)外界温度因素引起的裂缝损害;众所周知,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外界在短时间内出现极大的温度差,就会造成裂缝问题,也称为非荷载裂缝。(2)承重因素;路面一旦出现超重的情况,就会为其自身带来极大的压力,促使荷载裂缝产生。
1.3 松散以及路面推移
沥青混凝土路面松散主要是因为混凝土表层中集料颗粒发生散落情况,并由表面向下发展的渐进过程,出现此类病害主要是因为覆盖沥青及集料之间粘结性比较小,不能满足后期使用过程中外力因素影响的需求,而路面推移病害的发生,主要是指沥青混凝土在道路纵向发生位移情况,而出现此类病害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环境温度过高。
1.4 坑槽病害
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坑槽的原因主要有:(1)在对路面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混合料的温度太高,使沥青老化,造成沥青脆性增加,粘接力降低,加之混合料的温度过低,造成摊铺不均匀,压实不充分,导致路面在行车载荷的作用下形成坑槽;(2)路面下面层标高控制不严,造成沥青上面层结构厚度不够,导致坑槽的出现。
2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处理措施
2.1 沉陷病害的处理
对于沉陷病害的处理,需使用切割机切开病害路面的水稳层和表面沥青,以进行挖补。具体步骤为:圈定损毁路面→用路面切割机沿处理部分四周锯缝→人工凿除病害层→清理废料→运用高压吹风机,吹净需修补部分→添加新的原料→压实→维修部分泼洒粘层油→分层修护(厚度小于6cm)→分层压实,使压实度达到96%以上→冷却到摄氏50℃以下时,路面即可恢复使用。
2.2 坑槽病害的处理
坑槽的处理,应用切割机将维修的部分按几何形状切割去除。具体步骤为:检查基层→将基层废物清扫干净→对坑内和坑边洒刷粘结沥青→利用沥青混合料整平、填充建筑→用光轮压路机反复碾压结实→新旧混合料粘合紧密后→正常恢复交通。其次也可应用热补法进行坑槽的处理,其较适用于雨天工作,首先将热辐射加热板的范围确定下来,并把热辐射加热板的方位调到最佳,同时对坑槽进行3-5分钟的加热,将被修补的坑槽部位软化下来,之后进行切边施工,将填补热料填入坑槽,填补时要注意将热料摊平,同时需将适量的乳化沥青喷洒在被修补好的路面之上,然后再进行4至6遍的碾压施工即可。
2.3 车辙病害的处理
在夏季高温时分,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会软化,进而会出现轻微变形,而针对此种情况,不需要特别处理,只需借助行车碾压,就可使路面平整性得以有效恢复。其次如果在路面磨损作用下,有路面车辙形成,就需开槽于车辙位置,并将粘结沥青喷洒于槽底及槽壁,同时将沥青混合料重新填铺于槽内,但如果车辙是因为基层下沉所形成的,那么就需对路面处置基层进行开挖之后,在对面层重新铺设。
2.4 松散病害的处理
倘若面层仍未坚固,可清除未固定部分,之后在重新铺筑面层并整平压实,而对于成型后的路面松散病害,可使用路面切割机将破损部位路面的面层切开,并检查基底,若基底无损坏,可清扫洒粘层沥青,之后重新铺筑沥青混合材料,再经反复压实之后,即可恢复使用。
3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养护措施
3.1 预防性养护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养护措施中,预防性养护主要是对公路进行初期养护,一般应用在路表层修复方面,其对于路面内部的一些病害不能够通过该养护方法进行解决,但如果路面发生病害,就需在病害出现的开始就对其进行养护。首先预防性养护主要包括:稀浆封层技术、超薄磨耗层技术、碎石封层技术、雾状封层技术,以及灌缝与封缝技术。其中,稀浆封层能够对裂缝比较严重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处理,并且产生的环境污染较小,养护的公路能有效避免受到雨水的侵蚀,其一般对轻度的纵横向裂缝,以及较大面积的龟裂路面进行养护处理。其次对于轻度纵横向裂缝、磨耗或松散,以及轻度龟裂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时,还可采用超薄磨耗层技术;对于车流量不高的路段,如果存在轻度纵、横向裂缝、轻度泛油或者轻度不平整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适合选用碎石封层技术进行养护处理;而对于交通流量不高、车速也不高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在进行养护时,则适合选用雾状封层技术进行养护。
3.2 日常养护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措施中,日常养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灌缝、凹陷路面的养护与微表处养护技术等。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產生的裂缝病害而言,需进行裂缝的修复,一般裂缝宽度不超过5mm时,可采用灌缝措施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但在养护之前,需把裂缝内的一些杂物进行清除,之后在向裂缝处灌入所需的沥青混合材料,最后使用修补胶对裂缝进行密封处理,其能够有效因雨水或杂物进入裂缝,而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的问题。其次对于凹陷路面的病害养护而言,其不能够仅通过简单的修补进行养护,而是需要重新对破坏的基层进行施工,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应有效的处理好凹陷路段、翻浆路段的土基,并且在底层进行垫层的铺垫,不断对路段进行碾压。另外微表处养护技术,则是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功能所进行恢复,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公路的养护,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必须仔细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进行微处理,从而避免微裂缝进一步的发生扩散,有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
4 总结
总之,从总体上来讲,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与养护的问题上,相关人员需对路面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病害进行详细的分析,不但要改进以往的处理方式,研究新的处理方式,还要对路面运营期间的养护、检测引起足够重视,以此提升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蒙正长.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处理与养护[J].科技信息,2011(15).
[2]李连进.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成因及养护措施[J].华东公路,2006(04).
[责任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