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睡梦中的凤凰古城是被捣衣声唤醒的。烟雨笼罩,山水苍茫,穿蓝衣的苗家少女在小桥流水边浣衣,水晶似的眼眸,桃花般的脸庞,让人疑心遇见了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她抬起手腕,手指粗的银镯在碧波里闪着银光。于是,一阵阵捣衣之声便久久回荡在江畔。
烟波浩渺,迷蒙的雨雾中,划来一叶扁舟。恍惚间,光阴流转,它仿佛自千百年前的宋词中漂来,一直漂进我的梦里水乡。不远处,有几只白鹭卧在水边的青石上,雪白的身影衬着黝黑的青石,如白雪落青石,分外美。
沱江中木板铺就的小桥上走来一群小童。穿红色的衣裳,背着大大的书包,远远望去,红衣孩童的身影倒映在碧波中,给古老宁静的凤凰添了几许生机。两只白鹭蹲在桥头,仰着脖,悠然地目送着小小的身影远去。
细雨如丝,包裹整个小城,脚下的青石板路被雨丝滋养得黝黑发亮。向沱江下游漫步,不知不觉就走進沈先生笔下的山水画卷:“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做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桃花处必有人家,凡人家处必可沽酒”。
依山傍水的木楼旁,依着一米高的小屋,屋檐下的小池中汪着透亮的泉水。原来,汩汩的泉水自山上流淌而来,汇集在小池中,池中泊一把葫芦水瓢,供路人饮用。泉水旁立着萧萧青竹,翠色逼人。宋代文人写过,有井水处必有柳词。沈先生写着,凡桃花处必有人家。我说,有人家处必有清泉。
踏上清幽幽的石板路,向阡陌小巷深处去看望沈先生。一转弯,看见一家百年的中药铺子,雕花的窗棂,深深的庭院,弥漫着古老草药的清香。门前匾额是画家黄永玉苍劲雄健的题字,上曰“春和祥”。
小巷里遇见一位苗族老妈妈,手里牵着放学的小孙女。我向她打听沈先生的家,她唤我:阿妹,你跟我走,我送你去。我跟着她蹒跚的脚步,如同童年时跟着我白发苍苍的奶奶。一拐弯,就看见沈先生的家门,她笑着,脸上盛开一朵花,牵着小孙女的手走远了。
在沈先生门前的书店里,买一本《从文自传》自己珍藏,再买一册名为《烟雨凤凰》的明信片,寄给远方的朋友。只写下一行柳体小楷:光阴走了,唯有你在。
乘上江边一只木船,顺流而下,两岸青山倒映水中。杨柳依依处,古老的吊脚楼将伶仃的脚伸进江里,屋顶上升起袅袅炊烟。一抬头,一座古朴典雅的廊桥横卧在清流之上,这就是虹桥。百年的古桥,寂寂的流年。它似一位饱经风雨的老人,横卧在沱江上,悠然地看着来往的人们,缄默不语。
寂静的江畔泊着一叶孤舟,仿佛一个漫长的等待,从山寒水瘦到碧潮满满,等待的人还是没有来。可是,每个人的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漫长的等待?从年华如玉到鬓白老去。
夜晚的沱江,两岸华灯初上,虹影摇曳,犹如一杯打翻的美酒,波光潋滟,如梦如幻,不饮自醉。此时的虹桥,在斑斓灯火的映照下犹如一道彩虹,醉卧于清流之上。歌声、水声回荡在江畔,惊醒了凤凰几百年恬静悠然的梦境。
遇见一家卖木雕的小店,店名叫“如初见”,有悠长的回味,就想起清代纳兰容若的词“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一刻,初见她,是春水映梨花;那一刻,邂逅相遇,在光阴无涯的荒野,不迟不早,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渴望的那个人。一瞬间,秋波流转,暗自欣喜。世间一切的美好,何尝不是在如初见之时?
我与凤凰初见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初见凤凰,她不知道,我等她,已等了百年。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烟雨中的凤凰,犹如地上华章,一千个人读她,便有一千种回味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