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炜 吴佩
在全国几百个地市州农科院中,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农科院颇有些名头:这里封闭偏僻,但人才济济;这里条件虽差,但成果迭出。“2004年整合建院以来,共育成农作物新品种42个,获科技成果奖42项,其中省部级17项;选育的新品种、推广的新技术、研发的新工艺转化率在90%以上;多个新品种成为国家、地区的主导、主推品种,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创效益260多亿元。”在恩施州农科院院长李卫东寥寥数语的介绍中,几个关键数据格外打动人心。
依托硒资源 研发富硒产品
恩施州地处武陵山区国家连片扶贫区,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板块开展品种研发和科技创新,为精准扶贫提供“科技引擎”,恩施州农科院的科技创新一直“在路上”。
近日,在恩施州农科院高新技术示范园硒蛋白中试生产车间,技术人员将已经晒干的堇叶碎米荠投放到提取罐中,经过萃取等一系列工艺,便能产出植物硒蛋白。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物更易被人体吸收。
恩施州拥有世界上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恩施州响亮地提出要打造“世界硒都·中国硒谷”,大力促进富硒农产品及特色产业提档升级。“要让资源之都变成产业之谷,必须靠高科技作支撑。现在我们农科院组建了硒研究创新团队,加强了国际国内的协同合作,硒产业发展中的一个个科技难题正逐一被我们攻克。”李卫东介绍说。
据了解,自2013年恩施州硒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院成立以来,大力开展堇叶碎米荠人工栽培技术、富硒功能性食品研发、硒矿区聚硒微生物筛选、硒形态检测方法研究,4年来,编写专著5部,制定地方标准5个、行业标准2个,企业标准7个,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8项,开发富硒农产品10余个,富硒食品8个。
坚持接地气 做大“小品种”
恩施州农科院还有一个响当当的牌子,这便是“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走进马铃薯水培苗生产温室里,工人们正在进行脱毒马铃薯基础苗的扦插,苗架上一片翠绿,煞是喜人。
“恩施小土豆”是口感好、营养佳的菜用型品种,近年来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备受市场青睐。2015年,恩施州提出“做大做强做优硒土豆产业”,科研工作者们不负重托,在原有基础上,用青春和智慧再次书写马铃薯主食化的重大科研课题新篇章。到2016年年底,该院马铃薯科研获各类科技成果40余项,选育“鄂”字号马铃薯新品种16个,指导全州八县市建立了“原原种—原种—良种”三级种薯繁供体系。“马铃薯—玉米间套作”等新技术在整个西南山区推广,应用覆盖率达80%以上,累计推广面积4亿多亩,新增产值近百亿元。
恩施山坡地“巴掌田”较多,由于简便易种产量高,魔芋是山里百姓喜爱种植的作物之一。为了提高魔芋品种品质,恩施州农科院的魔芋创新团队不断攻关,成功育成了鄂魔芋1号、清江花魔芋等新品种,成功研发了“魔芋脱毒种芋快繁技术”“魔芋软腐病综合防治技术”,实现了魔芋产业良种与良法的配套。
茶叶也是山区百姓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在一个个连片的聚硒标准化试验茶园里,随处可见茶农们采茶忙碌的身影。承担硒茶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课题的恩施州农科院,以鄂茶10号、鄂茶14号等新品种,两段法育苗、老茶园改造等新技术,恩施玉露、红庙翠峰、恩施白茶加工新工艺等成熟的技术成果指导全州茶叶的科技进步与产业开发。
加快转化科研 “盆景”变“风景”
2013年4月25日,恩施州农科院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联姻,组建了湖北中种武陵种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两杂”种子的生产经营,合作4年来,不仅为恩施州提供了大量的水稻、玉米新品种,还辐射到武陵山区和西南山区。
“服务大企业、支撑大品牌、兴办大产业”,恩施州农科院对新品种新技术走出“象牙塔”颇有心得。他们已与德源健康、亚麦食品、花果山魔芋、中硒集团、润邦茶叶和一批种业企业等开展科企合作,以独特的科技优势资源支持企业开发富硒农产品、功能性食品和种子种苗繁育等。
科研成果签约转让了,作为“孵化者”,恩施州农科院的跟踪服务并未止步。恩施州农科院每年组织10名科技特派员和27名“三区”人才和中国农科院、湖北省农科院的专家共同进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和实施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搭建起院企交流和成果转化桥梁,推动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作为国家、省、州重点支持的恩施州农科院,我们建有西河坝、天池山、两河口、海南岛4个核心科研基地和1个高新技术示范园,总面积4600亩。”谈到成果转化,李卫东兴奋地说,他们除了引进了世界500强中化集团旗下的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建立湖北中种武陵种业有限公司外,还按照股权多元化的要求,探索建有湖北清江种业有限公司、恩施清江茶叶有限公司等,这些实体无疑是新品种新技术转化推广的重要推手。
成果遍地开花 农民增产又增效
多年来,恩施州农科院的科研成果解决了一个个产业难题。据了解,該院研发的蒸青绿茶新技术新设备,帮助人们告别了用炭火烤炉杀青的旧工艺,应用天然气、电为加工能源,节省能耗50%以上,与煤相比能减少二氧化硫粉尘排放量近10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2013~2016年,在全州累计建成绿茶标准化生产线15条,应用企业累计新增销售额1.64亿元,新增利润4000多万元。
5月16日,在该院西河坝油菜示范基地,山地油菜“稀植免耕”栽培技术顺利完成测产,油菜籽亩产达306公斤,专家们还现场提出优化意见。据介绍,该项技术已在巴东、咸丰、恩施、宣恩、建始等地推广面积达40多万亩,种植农户实现了增产又增效的双重目标。
“全市六大种植业产业链,哪一条都离不开州农科院的科技支撑,州农科院的科技成果在我州特色农业发展中遍地开花。”恩施州农业局局长黎华辉深有感触,他说,近5年推广的鄂马铃薯系列新品种、鄂茶14茶叶品种,示范的远杂1号魔芋品种等20多个新品种成为全州主要农作物、特色作物的替代品种;实施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科技集中推广项目6个,建立水稻、玉米等示范基地20余万亩,辐射面积达200余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