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新
摘 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深度应用和十三校园信息化规划的实施,高校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了校园信息化建设,建成了完备的基础网络、信息应用系统和校级的公共平台,但仍不能满足师生对智慧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诉求。本文结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师生信息化诉求的深刻理解,提出了基于智慧服务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参考实现框架,该框架从人机交互层(一站式办事大厅)、安全/认证层、中间平台层、资源支撑层(数据支撑、硬件支撑)四个层次,充分阐述了当代智慧服务型数字化校园建设参考实现框架,为智慧校园的示范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办事大厅;流程服务;数据治理
中图分类号:TN911.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3-0069-03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近几年,国内外高校大都进行了广泛的、深入的信息化建设,建设的主要成果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4]①建设了相对较完善的有线、无线高速网络基础平台,满足了师生随时随地网络访问的需求;②建设了相对较齐全的学校信息化应用系统,满足了日常办公管理需求,提升了办公效率;③建设了相对较丰富的学校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库和电子资源,满足了师生对信息资源的获取;④建设了相对较完备的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了师生的信息和网络安全。
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目前师生及管理人员对校园信息化的期望和社会信息化的技术发展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
(1)师生希望在一个平台上查到自己关注的信息资源:前期大部分高校进行了“数字化校园三大平台建设——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初步实现了数据共享、信息应用系统单点登录、信息初步集成,但是随着应用的深入,逐步发现数据资源质量不高、制定的信息标准无法利用科学手段监控是否遵照执行、数据交换执行效率及执行细节无法实时监控及查看,从而造成共享数据库对于管理人员来说还是个“黑匣子”,信息资源很难汇聚和合理综合利用。
(2)师生希望在一个平台上简易办理学校的各项事务:[5]以往的一段时间,大部分高校十分重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而且这些建设的成果给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带来很大的便利,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原有的信息管理系统比较注重内部的管理,从而忽略了作为服务师生的部分,即使部分信息管理系统具备了部分服务功能,比如学校的财务在线报销、奖学金的申请、出差请假等功能,其随着学校流程的变革调整起来需要原软件厂商进行配合才能进行调整,响应十分不及时。
(3)师生希望在一个平台上汇聚个人的学习/工作档案:目前大部分学校建立了共享数据库,但数据采集不完整存在缺陷,数据流向不规范导致数据不一致,数据历史变更信息在共享库没有存储,数据利用度不高,无法综合展现个人相关数据,存在师生无法完整看到个人数据。其实师生希望在一个平台可以查看个人的完整数据,即全景数据,同时工作中不必重复填写各个表格,以免每年重复信息的填写、每年需要到相关部门去查看。[6-8]
(4)管理人员希望在一个平台上查看权限范围内的学校各项数据:目前对学校的主数据、元数据还没有统一的管理平台,无法有效、可视化地管理学校的主要数据资产,共享数据库对学校管理人员来说就像黑匣子,急需一套科学的、可视化的管理工具对学校的数据资产进行管理、监控,使学校的数据有效、科学、可利用。
二、智慧服务型数字化校园参考实现框架
1.智慧服务型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
根据师生对信息化的诉求和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现状,智慧服务型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是满足师生对信息化的四个诉求,实施一站式校园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完善信息化建设内容。一站式校园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内容是:①实现学校元数据、主数据的管理及监控,规范和统一校园数据标准,全程监控校园数据流动情况,方便快捷实现校园数据的订阅及发布;②建设学校的流程服务平台,与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协同,使基于流程的一些校园事项办理可以通过流程平台快速地搭建和创建,可以做到全程业务流程的监控;③构建一表通服务,使学校各项表单的设计、发布简易化操作,减少师生重复填报的一些数据项,使师生从重复填写相关数据项中解脱出来;④实现师生个人数据项分类综合展现(个人数字档案),搭建学校流程化的通用服务模块(请假审批、出差申请、教室申请、报修、用车申请等流程性事项),分期分批实现服务模块;⑤搭建PC、移动终端的服务展现承载容器,技术要求严格遵守HTML5规范,使数据统一、展现终端丰富的师生一站式校园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实施一站式校园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师生的信息化体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撑学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日常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并适应学校未来业务的信息化发展要求。
2.智慧服务型数字化校园建设参考实现框架
整体的实现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从上而下依次为人机交互层(一站式办事大厅)、安全/认证层、中间平台层、资源支撑层(数据支撑、硬件支撑),如图1所示。其中:
(1)人机交互层(一站式办事大厅)也是服务承载平台,要求:
A.除基于流程服务平台和表单工具开发的服务可以承载外,也可以集成第三方服务,在项目中要制定集成第三方服务的技术规范,可以集成第三方不同技术标准实现的服务(备注:第三方服务指的是有第三方软件提供商开发的、部署在指定服务器上的、采用主流技术开发的服务),对于集成的服务,所有的操作承载平台都在服务承载平台,不能是简单的连接关系,同时服务承载平台可以监控集成第三方服务的运行情况。
B.支撑PC、平板、手机等多种终端的显示,能够自适应屏幕和分辨率的大小。
C.可以对服务生命周期进行监控和管理
(2)安全/认證层:主要是依托学校现在建设完成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与具体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结合,实现无缝集成。
(3)中间平台层:主要是搭建基础的工具平台,包含业务流程平台、表单设计工具、商业智能平台、大数据平台、企业消息总线、第三方开放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后几个模块比较成熟,主要是介绍前两个模块:
A.表单设计工具要求与具体的流程平台无关,且需要采用JAVA架构开发的表单设计工具,前端采用类EXCEL、WORD、infopath等表格的设计风格,兼容EXCEL各个版本系列,表单设计客户端不必安装特别的插件。表单设计工具制作的表单格式必须可以与主流的流程服务平台对接,且做到服务可以运行在主流的WEB容器中。
B.业务流程平台必须是市场主流的业务流程平台,业务流程平台涵盖流程的制作、流程的运行监控、流程的生命周期管理,必须具备完善的流程运行监控功能并能集成在服务承载平台中。同时流程服务平台和表单工具可以实现无缝集成。
(4)资源支撑层(数据支撑、硬件支撑):在硬件支撑层,可以说大部分高校都建设了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即泛在的网络、按需所用的硬件平台和安全防范体系、校级的数据共享中心,但大部分高校在数据支撑层面数据管理方面的内容还比较薄弱,主要是主数据和元数据平台,两个平台可以合二为一,也可以是单独的专业产品,但其主要的数据依托是学校前期建设数据共享库。其中:
A.元数据平台:需要梳理学校的元数据并制定学校元数据标准,可以对学校数据共享库、各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管理监控,元数据平台要求在仅知道数据库连接信息的情况下可以自动获取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元数据定义,并可以对元数据定义进行修改、增加备注等,同时可以与学校制定的元数据标准进行比对,自动查找差异,差异概要按照学校制定生成相应的报告。可以分析学校元数据在哪些信息系统中进行应用和元数据的定义主要参考哪个信息系统(即元数据的系统分析和学校引用流向图)。
B.主数据平台:需要梳理学校各方面的数据并根据学校不同业务,按照学校数据主题域制定学校主数据标准与规范(涵盖学校主数据的数据流向),同时制定的主数据需要与学校前期建设的数据共享库进行融合。主数据平台需要与学校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进行对接,可以实时监控数据交换平台,监控的细粒度为每个数据交换任务所交换的每个字段信息,并由详细的日志记录数据交换情况。可以通过简单配置,在主数据平台添加数据交换的任务。学校主数据每次变更可查,即形成学校主数据的历史仓库,可方便查询主数据历史变化轨迹。可以对学校主数据在有权限的情况下进行管理(增、删、改、查)。可对学校主数据按照权限分配不同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使用。可以对学校主数据按照信息系统要求采用“订阅-发布”机制或者对外采用webservice接口、REST接口形式进行利用。以上管理的内容都可以按照学校制定的EXCEL模板进行导出。具备完善的元数据、主数据权限分配体系,权限分配的颗粒度为具体的功能菜单和功能按钮。
三、参考实现框架带来的意义
聚焦“师生用户的需求”,整个系统平台设计的出发点在于“师生需要什么”,将师生所需的服务尽量聚合;聚合了服务,明晰了流程,减少师生用户到处去找部门、找服务的麻烦。将“服务和管理适当分离”,注重数据输入和效果输出,把管理运用到服务之中,在服务中间体现管理制度。推行“一站式服务”的服务方式,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效率。
进行“业务梳理”,将服务“按性质、按内容、按用户群定义”进行分类,实现“界面统一、流程协同、数据共享”,以“数据集中、信息整合、业务贯通和统一服务”为核心理念来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希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将整个架构从基础设施、数据、业务、服务等方面综合考虑。重点突出数据应用和用户服务两个方面,即一个完整生命周期的规划、数据的综合利用、业务流程再造,进而提供更加人性化、面向用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凤亮,史斌斌.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5):23-25.
[2]姜婷婷,乜勇.我国数字化校园研究的现状与反思[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3): 73-76.
[3]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9): 88-92,99.
[4]宗平,朱洪波,黄刚,许建真.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5-19,51.
[5]王璟璇,杨道玲.政府网上办事服务的模式分析及整合建议[J].电子政务,2015(6): 59-66.
[6]熊频,胡小勇.面向智慧校园的学习环境建设研究:案例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 2015(3):64-69.
[7]李耀麟,刘魁元,杨慧敏.基于协同教育理论的数字化校园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32-137.
[8]张学旺,汪林林,马中峰.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软件平台的关键技术[J].计算机工程, 2007(23):267-269,272.
(編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