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技术,
而是人类自身。
我们必须要做的
不是过多地担心未来
几十年会发生什么,
而是要更加关注个人和机构想要发生什么。
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在未来20年里,目前所有的职业中将有大约一半会因自动化而消失。如果因此产生新的更好的就业机会,这当然不是问题,就像历史上因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生产力时代。但在观察家看来,与互联网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和繁荣相比,它破坏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繁荣。在音乐、摄影、报纸、酒店等各个行业,都可以找到例子。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一个技术深刻影响生活的时代:我们对机器的依赖超过对人的依赖,能不麻烦别人尽量自己解决;我们即使坐在同一张桌子边也会分神去回复微信,天涯咫尺变成咫尺天涯;我们靠晒图来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根源却是日益减少的密切关系;数字货币让我们不用再携带钱包,便捷带来的消费快感已经压制住了丧失财富的恐惧;个人数据在网际被盗取传播,隐私已经变成奢侈的代名词;约会软件提供了更多的线下交流机会,甚至快感都可以由虚拟现实代替……
没有谁能准确预测未来的技术会发展到什么样的层级,从历史的规律来看,这种跃升的间隔期越来越短。就像一塊缓慢滚动的石头,加速度越来越快,到最后不可遏制地狂奔起来。这种焦虑并非杞人忧天。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从事未来学研究的理查德.沃特森在2006年写《未来50年大趋势》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未来 50年将是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阿尔文和海蒂·托夫勒夫妇在 1970年出版的《未来的冲击》一书中也提到了类似观点。他们指出:在太短的时间内发生太多变化,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心理问题和精神上的不稳定。
在新书《智能化社会:未来人们如何生活、相爱和思考》里,理查德邀请我们深入思考今天的世界并充分想象未来的世界。但本书的目的不是精确地预测未来,而是对我们现在生活方式的批判和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担忧。在教育、科学、文化、经济、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探讨我们是谁,我们将去向何方,以及面对任何新的数字化带来的利益仍保持人类中心地位的重要性。
理查德认为,所有形式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都应该存在于道德框架内,这个框架规定了人和机器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未来是由我们做出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应该去接受挑战和改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技术,而是人类自身。我们必须要做的并不是过多地担心未来几十年会发生什么,而是要更加关注个人和机构想要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