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东
6月25日,2017中國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第十二届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该论坛由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新华社中国广告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北京参考》承办。围绕着论坛主题“绿色发展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论坛现场妙语连珠,不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商务部原副部长周可仁指出,由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既是国情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是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要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其中,再生资源产业作为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的新要求,面临着迫切的资源环境改善诉求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赋予的新任务。
国务院参事室综合司司长吴润彪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最突出的挑战就是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循环经济是符合社会发展的绿色模式,但在我们国家仍处于探索和完善的阶段,距离成熟期尚有距离,这需要政府、行业共同推进,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找出符合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模式。
有数据显示,在我国,资源型城市有262个,其中成熟型和衰退型208个,比例高达79%。资源型城市具有强烈的资源指向性。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矿产业衰退的必然性,而把矿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也必将面临难以持续发展的严峻问题。现如今,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已成为重大课题。
安徽省铜陵市副市长黄化锋表示,铜陵是青铜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2009年,铜陵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铜陵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铜陵特点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之路。2016年,铜陵再次提出打造循环引领、产城融合、“三生共荣”的循环经济升级版,成功入列全国首批资源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推进城市转型是铜陵发展的根本出路,铜陵转型发展仍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任重道远。
中国广告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肖伟俐表示,国家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不仅为经济绿色转型探索出了有效模式和实现路径,也培育了诸多新的产业。如今,中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正在迈入一个新的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时俱进地解放思想,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和改革措施,进一步营造绿色生态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更大的力度推动经济发展,不仅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这也是举办中国循环经济论坛的初衷。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生态经济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董锁成认为,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兴,因资源而发达,因资源枯竭而衰落,关键的问题是资源、市场、技术。“一带一路”沿线有上百个国家,有丰富的资源,巨大的市场,这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战略路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程会强表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有两种模式:一是全面开辟新的领域,退出传统产业,即改天换地。二是按照原来的产业实现有效的延伸,在延伸的基础发展替代产业,实现新的增长。我们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比较适合替代产业的模式。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谢绍东认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目标是转化为可持续发展城市。从全世界来看,只有避免人口的不断增长、占用土地的不断扩张,才能够实现城市增长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型城市有以下特点:一是能源、物质的高效捕集与利用;二是多样性;三是自我调节和适应;四是恢复力;五是要有一定的美感。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八成是将其打造和改造成具有这些特点的城市。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永刚表示,再生资源企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有两种:一是城市再生资源一定要与环境卫生服务系统深度融合,即所谓的“两网融合”;二是再生资源不是孤立的行业,而是包括大循环-中循环-小循环的完整产业链。再生资源企业拥有资源和环保双重属性,必须要进行及时的升级和关注。
此次论坛还安排了精彩的对话研讨环节。两组对话分别以“城市资源循环再利用”“产业供给侧改革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同时,论坛举办方和支持单位还发起了寻找十大循环引领示范单位的展示活动,通过评审,安徽省铜陵市、湖南省娄底市、山东省枣庄市、黑龙江省鸡西市、江西省景德镇市、湖北省黄石市、北京环卫集团微环境管理有限公司、新疆红旗坡农场、广东惜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零到一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十大循环引领示范单位”称号。